三国时期,吴国钱粮充足,可孙权却很少北伐魏国,其中有何原因?
三国时期,北魏、西蜀、东吴三足鼎立,其中魏国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实力最强;而西蜀地处偏僻的西南益州地区,国力最弱;东吴盘踞着经济发达的江南之地,钱粮充足。熟悉三国那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弱小的蜀国曾多次发动过讨伐魏国的北伐战争,而经济发达的东吴却很少对魏国发动战争。这就让人产生了个疑问:国力最弱的蜀国多次讨伐魏国,可经济发达的吴国却很少伐魏,其中有何原因?
历史上吴国的孙权也曾经有过几次北伐魏国的战例。孙权占据着江南经济繁荣的地区,曾经也过有两次“御驾亲征”北伐魏国的壮举,然而孙权却遇到了魏国名将张辽的阻击,两次在合肥惨败。特别在第二次攻打合肥的时候,孙权亲自率领10万大军攻打合肥,结果却被只有7千人的张辽打得落荒而逃。此后,孙权几乎再也没有率领大军讨伐过魏国了。那么其中有何原因呢?接下来一起分析。
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15年,此后吴国也曾有过多次对外的战争,但是鲜有伐魏的举动。公元219年,吴国趁关羽北伐之际,偷袭了荆州;公元221年,吴国在夷陵打败了蜀国的刘备;公元222年,魏国趁吴蜀打仗之际偷袭吴国,结果魏国输得够惨的;公元228年,魏国攻吴,孙权再次在石亭之战打败了魏国。
孙权在主动攻打合肥以后,基本处于被动的守势,而且每次都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从以上的几次战例来看,孙权在合肥失败损耗了不少的国力;虽然孙权在吴蜀之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吴国粉碎了魏国的偷袭计划以后,获得了不少的战利品;石亭之战中,孙权没有损失太多的实力就再次打败了魏国,战绩辉煌。
从孙权的这些战例来看,也许后来吴国不讨伐魏国的原因就在其中。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削弱了孙权的力量;公元221年的吴蜀之战消耗了吴国的国力。所以在公元215年与公元222年之间,吴国处于恢复国力阶段,很难对魏国发动战争。公元228年,虽然吴国打赢了石亭之战,可是此时已经三足鼎立,魏国站稳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孙权想要再次轻易北伐可能很难有所斩获,因此孙权就没有轻举妄动。
同时,孙权的吴国长期处于江南地区,比较擅长打水战,不善于陆战。如果孙权要发动北伐的话,多是陆战,吴国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而且吴国有长江天险,凭借长江优势可以稳固防守,用不着进攻。但蜀国就不同了诸葛亮培养的蜀兵擅长陆战,而且蜀国名将的武艺与韬略要强于吴国,所以蜀国才会多次北伐,而吴国基本没有伐魏了。
(资料来源于《三国志》)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