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包火”感冒特效方,还可治疗风湿、颈椎病……这首传世名方不简单!

7.九味羌活汤药方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九味羌活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羌活9克 防风9克 苍术9克 细辛3克(后下) 川芎6克 白芷6克 生地黄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 
加减;
1.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
2.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
3.如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
4.无口苦,若微渴者生地、黄芩当酌情裁减。
5.里热甚而烦渴者,可加石膏、知母。
主治;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荨麻 疹 等辨证属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候者。1.伤寒误遏   2.肌纤维 织炎  3.荨麻疹 4.落枕 1.感冒 2.急性荨麻疹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肌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紧。 (外有寒湿,内有蕴热)大羌活汤;较上方重.发散风寒,祛湿清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 证,头痛身重,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舌苔白腻,脉浮数。(较上方强)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卷上)
    [异名]  大羌活汤(《经验秘方》,录自《医方类聚》卷62)、羌活冲和汤(《伤寒全
生集》卷2)、冲和汤(《古今医统大全》卷14)、神解散(《寿世保元》卷2)、羌活散
(《嵩崖尊生全书》卷15)。
    [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用法]  上九味,哎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
不用汤投之。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
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病机分析]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侵犯肌表,卫阳
被遏,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湿邪重浊而粘滞,太阳主一身之
表,其经络行于头顶,过项挟脊,寒湿客于肌表、肌肉,腠理闭塞,经络阻滞,气血运
行不畅,故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
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本证多系阳盛之体,感受风寒湿邪,湿郁化热,从而
形成外有表证,里有蕴热之表里同病而以表证为主的证候特点。
    [配伍意义]  本方体现解表祛湿之法。方中羌活辛苦性温,人太阳经,散表寒,.祛
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本经逢原》卷1曰:“羌活治太阳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项痛、肢节痛……乃却乱反正之主帅”。《本草汇言》卷2亦云:
“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故以为君药。防风辛甘性
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燥湿”(《本草经疏》卷7),长于“散风邪治一身痛”(《景
岳全书。本草正》卷48);苍术辛苦而温,  “味辛主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人脾
胃,主治风寒湿痹”(《药品化义》卷12);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是为臣药。细辛“风药也,风能除湿,温能散寒,……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本草
经疏》卷6);白芷“辛温香燥,行经发表,散风泄湿”(《玉揪药解》卷1),本方藉二
药辛温芳香之性,祛风散寒止痛;川芎辛温,为“血中气药也”(《本草纲目》卷14),
既可活血,又能行气,与君、臣药合用使寒散湿除,气血通畅,则头痛肢酸等证可愈,
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符合《内经。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条
达”之旨;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
调和诸药为使。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
清里热之剂。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
“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
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
小轻重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
对后世颇有启迪。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剂。
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如肢
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湿重胸满者,可去滋
腻之生地黄,加枳壳行气化湿宽胸;无口苦微渴者,生地、黄芩又当酌情裁减;里热甚
而烦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
    3.本方现代常用于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荨麻疹
等辨证属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候者。
    [使用注意]
    1.临床应用本方,尚须据病情轻重,辅以羹粥。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
本方,药后应啜粥以助药力,以便酿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
服本方即可微发其汗。
    2.本方虽有生地、黄芩之寒,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
宜使用。
    [源流发展]  张元素临床以善于总结,勇于创新而著称。风、寒、湿邪相合而袭人
肌表,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重痛,关节疼痛等症。张氏鉴于宋以前治表证,长于发
汗,短于祛湿的局限性,以及“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此事难知》卷
上)之戒忌,故立解表祛湿法,遣羌、防、苍、芷等辛温香燥之品组成方剂,“以代桂
枝、麻黄、青龙、各半等汤”(《伤寒六书》卷3),“使不犯三阳禁忌”(《此事难知》卷
上)。本方的制订打破了麻、桂剂一统解表方的局面,开创了解表方的另一模式一一羌、
防剂。至此,解表方有了“经方”与“时方”之别。
    追溯九味羌活汤之源,可能是受仲景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证及《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卷2的败毒散、神术散治表证的启发,由神术散加减衍化而来。神术散由苍术、藁
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炙甘草组成,主治四时温疫。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身
体疼痛等证。九味羌活汤于神术散中去藁本,加防风、生地、黄芩,则变单纯解表祛湿
之方,为表里兼顾之剂。
    本方的创制,对表证、痹证及湿热证的治疗皆有较大影响。用辛温香燥之品祛
风散寒除湿,辅以活血宣痹止痛,并结合“分经论治”,治疗风寒挟湿之表证的用
药思路,多被后人所效法,如《罗氏会约医镜》卷6之祛风立效散(羌活、防风、
白芷、细辛、川芎、桂枝、生姜、苏叶、陈皮、半夏、茯苓、蔓荆子、甘草),《杂
病源流犀烛》卷12之防风冲和汤(防风、羌活、白芷、细辛、川芎、生地、黄芩、
白术、生姜、葱白、甘草)等,皆选羌、防、辛、芷配川芎以散寒除湿止痛。用于
痹证的治疗,也为历代医家所遵循。李呆在《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记载的治疗风湿
痹证的著名方剂一一羌活胜湿汤,则是受本方启发而拟定。此外,方中温燥化湿的
苍术,合以苦寒清热的黄芩,为湿从热化证的治疗别开径路。温病学家吴瑭于四苓
合芩芍汤中苍术与黄芩的同用;王士雄之连朴饮内黄连与厚朴共方,亦可能从中受
到启迪。
    本方原为汤剂,现代亦有将其改为丸剂者,名为“九味羌活丸”(《中国药典。一部》)。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方源  近年《方剂学》教材及一些方书,皆以九味羌活汤载于王好古
的《此事难知》,故从王好古引张元素方。据彭怀仁教授考证,本方应出自《洁古家
珍》,其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认为易老即金代著名医家张元素,是王好古之师,著有
《洁古家诊》等书.在《济生拔粹。洁古家珍》中载有九味羌活汤之名,方名下注“见
《此事难知》”。二是,从张介宾《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56载本方,注出“易老”;汪
昂《医方集解.发表之剂》和《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等所载本方,均注出
“张元素”。我们认为《洁古家珍》虽载此方,但因有方名而无内容,故方源应以录自
《此事难知》为妥。
    2.关于黄芩、生地的选用  本方证之特点,是既有外感风寒湿邪之表证,又有内
热之里证,故于解表之羌、防、芎、苍、辛、芷等药中,配伍清热之黄芩、生地。本方
与大青龙汤同属表寒里热证,何不用石膏以清泄里热?大青龙汤证为风寒束表,毛窍闭
塞,阳气内郁不能宣达,郁而化热,形成表寒里热之证,症以烦躁为特点,故用辛寒之
石膏,一则清热以除烦,二则辛散以透邪;本方证系风寒湿兼有蕴热,症以口苦而渴为
特点,故用苦寒之黄芩清热兼以燥湿,甘寒的生地清热生津止渴。此外,张元素之方,
用药偏于温燥,用生地尚有以柔润之体制约温燥之性,以免损津耗液之虞。赵羽皇认为
“汗之发也,其出自阳,其源自阴,……阴气弱,则津液枯涸而汗不能滋”(录自《古今
名医方论》卷2)。津液的存亡,关系到表证能否获愈,若津液受损,阳气不能借药力
而作汗,则不利于表邪的随汗而解。故赵氏指出“冲和汤”(即本方)之生地,人谓其
补益之法,我知其托里之法”(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2)。陈念祖亦从之曰“佐以生
地者,汗化于液,补阴即托邪之法也”(《时方歌括》卷上)。此说可资参考。
    3.关于分经论治  本方用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特点。宋金元之前,表证皆从
仲景太阳论治。然外感风寒湿邪,太阳虽首当其冲,但六经皆可累及。方中诸药,既兼
治内外,又分属六经,“羌活治太阳肢节痛,君主之药也,……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
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传之足太阴脾;细辛治足少阴肾苦头痛;川芎治厥阴
头痛在脑;香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生地黄治少阴心热在内;黄芩治太阴肺热在胸”
(《此事难知》卷上)。于此,原书强调“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具体运用
时,“当视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方能“其
效如神”。可见,易老制订的九味羌活汤,实开“分经论治”之先河。现代应用,若头
痛以后头痛牵连项部为特点,重用羌活;以前额部为甚,重用白芷;头顶痛或两侧头痛
明显,重用川芎;头痛牵引牙痛者,每重用细辛。
    [方论选录]
    1。陶华:“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等汤,此太阳经之神药也。治春、夏、秋
非时感冒暴寒,头痛发热恶寒,脊强无汗,脉浮紧。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是表证宜发
散,不与冬时正伤寒同治法。此汤非独治三时暴寒,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
治杂证亦有神也。秘之不与庸俗知此奇妙耳。”(《伤寒六书》卷3)
    2.吴昆:“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
者,此方主之。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
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药之为性。辛者
得天地之金气,于人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
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
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
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用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
也。易老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
应兵也。用之治四时瘟疠,诚为稳当,但于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尔。”(《医方考》卷1)
    3.汪昂:“此是足太阳例药,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等汤也。药之辛者属金,
于人为义,故能匡正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药也。羌活人足太阳,为拨
乱反正之主药(除关节痛、痛甚无汗者倍之)。苍术人足太阴,辟恶而去湿(能除湿下
气,及安太阴,使邪气不致传足太阴脾)。白芷人足阳明,治头痛在额。芎劳人足厥阴,
治头痛在脑。细辛人足少阴,治本经头痛。皆能驱风散寒,行气活血,而又加黄芩人手
太阴,以泄气中之热,生地人手太阴,以泄血中之热(黄芩苦寒,生地寒滞,二味苟用
于发热之后,则当。若未发热,犹当议减也)。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不至,治
一身尽痛为使(无汗宜倍用)。甘草甘平,用以协和诸药也。药备六经,治通四时,用
者当随证加减,不可执一。”(《医方集解.发表之剂》)
    4.王泰林:“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
之。……生地、川芎引诸药人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
是,宜遵之。”(《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5.费伯雄:“此方用以代麻、桂等汤,实为稳妥。但地黄滋腻太过,不如仍用桂枝
汤中之芍药,敛阴而不滋腻也。至其辛散燥烈,阴虚气弱者忌用,则固自言之矣。”
(《医方论》卷1)
    6.谢观:“此为四时发散之通剂。方中羌活治太阳肢节痛,防风治一身尽痛,苍术
除湿气而下安太阴,甘草缓里急、和诸药,川芎能治厥阴头脑痛,生地治少阴心热在
内,黄芩治太阴肺热在胸,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细辛治少阴肾经头痛。再以姜、葱为
引,使通体汗出,则三阳血分之邪直达,无所滞留。且血虚挟热者,有生地以固其本,
亦可无亡阴之患。”(《中国医学大辞典》)
    7.蔡陆仙:“盖寒风束闭肌表,非羌、防之辛窜解表,不足为功;沉寒附着之湿邪,
非辛、苍、芷,不足以搜提燥化,使之从汗宣解;而内壅阻之营分伏热,尤非黄芩、生
地并进,无以解其勃郁之蒸,如大青龙麻、桂之合石膏,固同一义也。然营分虽壅热,
究风寒之邪阻为多,与温热病之热壅,本各异途,故清热中必佐川芎人血祛寒,姜、葱
以助其发散,此立方之大意也。
    方中羌、防、苍术、细辛、川芎、白芷、姜、葱,性味皆辛温,皆主走窜升散,或
行于上,或行于下,或人气分,或人血分,均能祛解风寒袭表之邪;虽杂以生地、黄芩
甘寒苦寒,然皆佐药,而治其兼证者也,故不能混淆其辛温正法焉。此方时医亦喜用
之,但辛而近于燥烈,凡风寒不兼多湿,及轻微之表症,亦不可尽其量剂,以免燥伤津
液,是又不可不加注意者也。”(《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
    [评议]  吴氏、汪氏、谢氏均从分经论治方面阐述了本方配伍意义,并指出“分经
而主治”,“药备六经,治通四时,用者当随证加减,不可执一”,可谓深谙易老用药特
点。方中地黄,费氏云“不如桂枝汤中之芍药,敛阴而不滋腻”,王氏则云“易以当
归”。费、王之论,实属临床有得之谈,但应用时当视病证而定,里热明显,口渴甚者,
当用生地清热养阴生津,热不明显者,可改为白芍或当归益阴养血,以制约诸药之辛
燥。谢氏认为“血虚挟热者,有生地以固其本,亦可无亡阴之患”,此说尚需推敲。若
从该方主治分析,属里热非阴虚,且本方为辛温解表之剂,方中药物多偏温燥,不宜于
阴血不足而兼内热者。所以应从蔡氏“虽杂以生地、黄芩甘寒苦寒,然皆佐药,而治其
兼症者也,故不能混淆其辛温正法焉”,以及费氏本方“辛散燥烈,阴虚气弱者忌用”
之说。至于陶氏、费氏皆从易老之“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之说,则似有可
议之处。湖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驳之:“盖本方虽配用有寒凉之品,但温散之药居多,
而温热阳邪为患,治当辛凉透散,温燥之剂在禁忌之列,误用则为逆,贻害无穷。后世
医家亦有谓此方为四时发散之通剂者,但必须严格辨证,倘一见外感之疾,不辨寒热而
滥投之,鲜有不偾于事者”(《古今名方发微》上册),此说言之成理。
    [验案举例]
    1.伤寒误遏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2:俞金宝,年30余,政界,住汕头。因旅
行遇雨,感冒发热,中医误用白虎汤,以致表邪内陷,寒热如疟。西医误以金鸡纳止
疟,而病遂剧。症见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干口渴,头痛骨节痛,咳喘烦
燥,小便热赤,左寸浮紧,右尺洪实。脉症合参,乃太阳两伤风寒,邪从热化,内犯肺
经也。用张氏冲和汤加减。处方一:羌活二钱,防风钱半,苍术一钱,黄芩钱半,白芷
钱半,川芎一钱,木通钱半,赤芩六钱。处方二:葶苈三钱,牵牛二钱,桑白皮四钱,
桔梗一钱,紫菀三钱,苏子钱半,宋公夏二钱,赤芩六钱,天津红四枚。翌日汗出痛
止,咳仍未除,服后治肺方3剂而愈。
    按语:九味羌活汤,本治风寒湿郁而兼内热之正方。今因表邪正盛,反被凉遏误
截,致邪内陷而化热,选此方加减,用得惬当,故1剂而汗出痛止。后方用钱氏葶苈
丸、泻白散法加味,亦有力量。
    2.肌纤维织炎  《江西中医药》(1984,4:28):某女,44岁,教师。诉昨晚半夜因
事外出,恰遇大风,今晨即感右侧背部及肩胛区疼痛,右上肢上举、转侧及起坐活动受
限,西医诊断为背肌纤维织炎,转中医治疗。见患者左肩抬高,右肩垂下,表情痛楚。
检查:右侧冈下肌群、背阔肌群有明显压痛,局部僵硬感,脉弦细,苔薄白腻。为风寒
湿邪凝滞经络,气血阻滞;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法。药用:羌活6g,防
风lOg,川芎6g,当归lOg,白芷6g,苍术6g,细辛3g,天仙藤12g,五灵脂lOg。5
月6日复诊,服头煎半小时后,即觉右背部、肩胛区轻松感,病轻减半。5剂则两肩部
恢复常态,只觉背及肩胛区轻度不舒适,守上方继服2剂而愈。
    按语:本病由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选九味羌活汤去苦寒凝滞
的黄芩、生地,加当归、五灵脂活血止痛;天仙藤苦温利气活血,祛风化湿,并助太阳
风药羌活祛风散寒、除湿通痹而止痛。肌纤维织炎发生在背肌者,选用九味羌活汤治疗
效果较好。
    3.荨麻疹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4:21):某女,24岁,营业员。恶寒发热4
天,体温38℃。周身发疹块,瘙痒,时隐时现,遇风加剧。便溏2—3次/H,纳差神
疲,舌苔薄白,脉浮紧。有既往反复发作史。中医辨证属风湿郁于肌肤。西医诊为急性
荨麻疹,曾用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无效。来我院门诊就医。处方:羌活lOg,防风
6g,炒苍术6g,白芷6g,北细辛1.5g,川芎6g,生地黄lOg,炒黄芩6g,甘草6g,生
姜2片,葱白头3枚。3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忌食荤腥生冷。二诊:寒热虽解,
疹减未净,瘙痒不安,腹痛已止,大便正常,纳食稍增。上方减生姜、葱白头、北细
辛,加地肤子、浮萍草、净蝉衣,2剂。三诊:疹悉退尽,诸症已解,续服原方2剂,
以清余邪。痊愈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本例系风寒湿邪郁于肌腠,侵淫血脉所致,故以九味羌活汤加葱、姜疏风止
痒,散寒祛湿,凉血活血。二诊时,针对寒热虽解,疹痒不安,故去散寒解表之葱、
姜、细辛;加疏风除湿止痒之地肤子、浮萍、蝉衣以兼顾。
    4.落枕  《江西中医药》(1884,4:29):某男,30岁,工人,1980年5月13日初
诊。头项部转动不便,左颈项肩部牵拉样痛已半月,经针推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疼痛
加甚,且影响左手臂活动,外观呈斜颈,左颈项肩部按压痛明显。证属风寒湿邪阻滞经
络,治宜祛风胜湿通络,用本方去生地、黄芩加天仙藤、陈皮、葛根。5月16 Et复诊,
服药3剂,左颈项肩部疼痛减轻,守方加当归以活血止痛,又3剂病愈。
    按语:患者由于球赛颈部肌肉过度疲劳,加上睡眠时头部姿势不当,致颈部肌肉受
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筋脉失养而产生落枕。选九味羌活汤加减,重用葛根以解
肌祛邪,升津舒筋,解颈项肩部拘急。
    [临床报道]
    1.感冒  以本方为主,如苔浊欲呕,胃脘不适,去生地、黄芩,加生姜、半夏;
苔黄,唇红,咽干,去苍术,加牛蒡子、薄荷;肩背痛,加秦艽;四肢酸楚,加桑寄
生、忍冬藤;咳嗽痰稠,加杏仁、桔梗、牛蒡子、前胡;脘闷不适,加陈皮、砂仁;小
便短赤,加滑石、车前子、泽泻。水煎服,共治120例。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
痛,肢体疼痛为主证,结合脉浮、苔白、鼻塞、咳嗽、纳差为诊断依据。结果:有效
112例,占93.33%,无效8例,占6。67%。有不良反应9例,主要表现为唇于、口
干、咽干、烦躁,此与本方药偏温燥有关Llj。    .
  2.急性荨麻疹  报道以本方为主,治疗本病152例。基本方:羌活19g,防风6g,
炒苍术6g,北细辛l。5g,川芎6g,白芷6g,生地黄lOg,炒黄芩6g,甘草6g,生姜2
片,葱白头3枚。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无寒热,去生姜、葱白头;风
热,去北细辛;因药物反应,重用甘草8g,绿豆30g;寄生虫引起者,加槟榔lOg、乌
梅肉lOg,反复发作者,加净蝉衣、浮萍草、地肤子。152例患者中,男73例,女79
例。病程2—5天t34例,6—10天10例,工O天以上反复发作者8例。结果119例服药
3剂痊愈;15例服药5剂痊愈;10例服药7剂痊愈;6例反复发作者,服药10剂症状
好转,间有发作,然再服此方仍有效;2例无效。笔者认为本方对风寒型、风湿型伴湿
邪之荨麻疹皆有效L2j。
    [实验研究]
    1.镇痛作用  小鼠醋酸扭体法实验证明该方水提物和醇提物20g/kg剂量时,能明
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减少扭体次数;其醇提物25g/kg剂量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
应有明显抑制作用,提高小鼠痛阈值L3j。另有报道该方水提物10.5g/kg剂量能明显减
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提高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L4j。表明本品镇痛作用良好。    .
    2.抗炎作用  小鼠巴豆油耳肿胀法和大鼠蛋清足肿胀法实验证明,九味羌活汤醇
提液30g/kg对动物急性炎症水肿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L3j。
    3。解热作用  九味羌活汤水煎液8.1g几g和21.6g/kg灌服给药,对用疫苗或啤酒
酵母引起的发热模型动物(家兔、大鼠),可使其发热体温下降,且作用迅速。另有实
验发现对多种致热原(啤酒酵母、过期菌苗、内毒素、内生性致热原)引起的大鼠、家
兔发热,九味羌活汤有一定的解热效果L5j。
    4.镇静作用  小鼠自主活动测定实验,发现九味羌活汤10.5g/kg剂量能减少小鼠
自发活动次数,表现出一定的镇静作用L4j。
    5。调节免疫作用  抗内毒素抗体产生实验表明,九味羌活汤能明显促进抗体产生,
加速机体对内毒素的清除L4j。
    [附方]
    1.大羌活汤(《此事难知》卷上)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防已  黄芩  黄连
苍术  炙甘草  白术各三钱(各9g)  知母  川芎  生地各一两(各30g)  上哎咀,每
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渣,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三、
四盏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随经法治之。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头痛身重,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舌苔白腻,脉
浮数。
    大羌活汤系李呆所制,见于《此事难知》,主治表里两感,外寒里热之证。方中用
羌活解太阳风寒,独活散少阴风寒,并为君药。防风、川芎、苍术、细辛助二活散风
寒,祛湿邪,止头痛,为臣药。黄芩、黄连、知母、生地清热;防己利水祛湿,兼能引
里热下行;白术健脾燥湿,均为佐药。两感之证,古称难治,故东垣制本方治体实而受
邪较浅者。综观全方,比九味羌活汤少白芷,多黄连、知母、防己、白术,其清热祛湿
之功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而里热较重者。
    2.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  川芎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上哎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
一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五分,轻者
附子五分,重者川乌五分。功用:祛风胜湿。主治: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
痛项强,或一身尽痛,或身重不能转侧,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
    方中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除下部风湿,二者相合,长于发散周身之风寒湿
邪,舒利关节而止痹痛,共为君药。防风、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助君药祛风湿止
痛之功,同为臣药。川芎活血通络,祛风止痛;蔓荆子祛头面风湿而止痛,用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与九味羌活汤相比,俱用羌活、川芎、防风、甘草,均有祛风湿,止头痛的功
效。但九味羌活汤多苍术、细辛、白芷及生地、黄芩,其解表之力较本方略强,且兼清
内热,主治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本方多独活、藁本、蔓荆子,祛风湿之力略
优,而解表之力较弱,主治以头身重痛为主,恶寒发热之表证不著。羌活胜湿汤;祛风湿优祛风胜湿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痛、项痛,或一身尽痛,或身重不能转侧,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头身重痛)

(0)

相关推荐

  •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肌 ...

  • ​骨伤引经药

    ​骨伤引经药

  • 九味羌活方解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 快速记忆法:羌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证候 ...

  • 头痛:中医引经药与引经穴位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脑,下连于项.选取:后项.天柱.昆仑穴. 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或眉棱.选取:上星.头维.合谷穴. 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选取:率谷 ...

  • 头痛的中医中药调理治疗:1、正面全部头痛...

    头痛的中医中药调理治疗: 1.正面全部头痛 处方:黄芩6g 防风6g 甘草3g 川芎6g当归6g 荊芥6g 柴胡6g 细辛0.9g 川羌活6g 蔓荊子6 明天麻6g 生石膏12g 白芷6g 用法:水煎 ...

  • 六经风寒头痛的千年古方——九味羌活汤

    六经风寒头痛的千年古方--九味羌活汤 2021-10-17 08:00·中医刘家福 九味羌活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

  • ​治疗白癜风

    ​根治白癜风 内服:[组成]羌活10克,防风10克,苍术6克,细辛3克   白芷6克,川芎6克,黄芩6克,生地黄6克 ,甘草6克.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 ...

  • 治疗“寒包火”感冒的经方,还可以治疗水肿,肾炎……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引子 中医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看病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即在收集了基本的证据(症状.体征)后,审症求因,依证选方,加减用药.正如< ...

  • 内热外寒型“寒包火”感冒有良方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中华医药"曾经针对冬季很多人久治不愈的一种特殊的感冒,既非风寒感冒,也非风热感冒,而是属于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做过一期节目. &qu ...

  • 秋季,儿童易出现“寒包火”感冒!

    秋季感冒易出现"寒包火"的情况! 寒包火:外面受寒,体内有热! ❖外寒 + 实火(例如积食化火.肝气不舒有肝火) 调理思路:表里双解,散外寒,清里热! 散外寒:紫苏叶.防风.荆芥! ...

  • 【学起来】“寒包火”感冒发烧的调理方法

    其人素有郁热,而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也. --<医学心悟> "寒包火"感冒 有一种特殊的感冒,既不属于风寒感冒,也不属于风热感冒 ...

  • 寒包火感冒,4种常用中成药,收藏起来,以...

    寒包火感冒,4种常用中成药,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实际上,所谓寒包火,即表有寒邪,内有郁热.具体就是,既有高烧.口渴.咽痛的上火表现,也有怕冷.鼻流清涕的外寒症状. 一般多出现于风寒感冒的中后期,或 ...

  • 寒包火感冒吃什么药

    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更严重的感冒.对于病毒性感冒的发生,通常是由流感病毒或主要有一些上呼吸道症状包括头痛.鼻塞和流鼻涕.全身酸痛.疲劳.发热等相关症状对于病毒性感冒,通常服用以下药物:首先,对于西 ...

  • 92.秋季的“寒包火”感冒该如何化解?

    专辑: 大伦育儿说 主讲人: 罗大伦

  • 秋天要注意“寒包火”感冒!

    原创罗大伦 大伦育儿说 文 字 版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用语音来给大家讲中医育儿知识. 那么到秋天了,现在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降温了,降温非常厉害,据说黑龙江有的地方都下过雪了.那 ...

  • 感冒的中成药选用之寒包火感冒

    上一篇里介绍了风寒感冒的辩证及用药,这篇来说说什么是寒包火感冒. 寒包火感冒还是挺不好辩证的,不仔细的很容易就会觉得我喉咙痛,眼睛肿等等这些症状最明显,应该是风热感冒.其实这种感冒,很明显的症状是,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