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儿子为6万彩礼逼死母亲:长不大的巨婴,到底多可怕?

天津南开区有一户普通家庭,爸妈为了80后儿子买婚房,耗尽积蓄,还外借了30万。

婚期临近,儿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妈索要6万聘礼钱,接连闹了好几天。

妈妈心疼儿子,又拿不出钱,哭着说:儿啊,你这是逼妈妈去死啊!

没想到儿子竟冷漠得说:那你就死吧!

绝望的妈妈从五楼纵身跃下,当场身亡……

这就是实打实的【巨婴】!

什么是婴儿?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每个婴儿都渴望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他一动念头,世界就会跟着自己的念头运转。而一旦和自己的想法互相违背,就会有自恋性暴怒产生。

“那你就去死吧”——这就是上面那个30岁“巨婴”的自恋性暴怒产物。

钱必须给我,没钱?不管,那是你的问题,你必须解决。

如果孩子有这种思想逻辑,那基本上就算养废了。

很多中国父母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但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爱=无底线”。在骄纵、百依百顺、事事包办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早已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最近有一条新闻上了热搜:初一学生不会剥鸡蛋。

贵阳某初中的郑老师在回收的早餐盒里发现,有39个学生没有吃鸡蛋。

如果没吃,这些鸡蛋会被当成垃圾处理,实在是太浪费了。

而不吃鸡蛋的原因,竟是因为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剥鸡蛋。

无独有偶,杭州一中学的军训现场,初一新生比赛系鞋带,结果竟有三成学生不会。

好多孩子无法把解下的鞋带正确地穿回鞋帮的小孔内,还有孩子直接提着鞋子找老师求助。

太多父母爱错了方式,习惯事事代劳,却忘记了要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

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将来凭什么能力在社会立足?

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积极成长,独立飞翔。

有一部爆火的国产短片《巨婴》,直戳万千父母的心——

男主人公年纪不小了,却是个大号巨婴。

手一伸,妈妈就帮他把衣服套上。

口一张,妈妈就把饭送到嘴边。

剃胡须也是妈妈来,除了玩游戏他什么都不会,也什么都不用做。

爸爸虽然有些看不下去,但是仍然选择保持沉默,好像家里发生的事情都与他无关,到点上班,结果在路上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家里没有了经济支柱,妈妈开始变卖家里的东西以维持生活。

巨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心安理得的啃老,直到一天,他看上了一款VR产品,但是妈妈负担不起,拒绝了。

于是他就闹,不依不饶。 妈妈叹了口气,将手嵌入自己体内,然后,掏出血淋淋的肾脏,送到儿子面前。

巨婴喜出望外,赶紧拿去换钱。 等到钱用完了再去找妈妈,才发现妈妈早已咽气。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他,根本活不下去。

最终,“巨婴”不堪饥饿的折磨,扒开妈妈伤口,重新钻回她的肚子,再次成为一个婴儿……

那些被溺爱的孩子,冷漠不懂得感恩,对生命没有尊重感,更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作家刘墉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每个巨婴背后,都有个有求必应的父母,他们为孩子包办一切,付出一切,把孩子养在温室里,孩子想要的都一一满足。

在溺爱、宠爱、百依百顺中成长的孩子,习惯了养尊处优,也就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作为父母,在能矫正孩子的观念和行为时,不加以行动,而是一味的迁就,这将是一家三代人的悲哀与痛苦。

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巨婴呢?下面3点可供参考:

(1)不要与孩子形影不离

陪伴很重要,但父母不能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因为这样会让两人成为病态的共同体。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懂界限、知进退、不急不躁、学会放手的家长。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2)育儿先育己

温尼科特说:好的母爱是提供足够但不会太多的抱持,既不忽略,也不会过渡的干涉,做个“足够好的母亲”。

为人父母者,最爱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固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陈旧理念,觉得自己是从小长大一路过来的,教育孩子绝不成问题 。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是:你的生活,我只祝福不打扰;你的决定,我只尊重不强求。

(3)孩子的人生交到他自己的手上

人们总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却很少人意识到,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大肆泼墨,而恰恰是该给孩子多一些留白,让他们自由发挥。

这人生的留白里,没有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你的过分干预,却又在不经意间让孩子知道怎样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和自然相处,让我们的孩子带着爱,更加从容的长大、成人。

Professor点评:

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既无知,又残忍。

真正成熟的爱,是能够帮助孩子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找到真正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