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见过世面的四种表现

你好,我是佟十二。

昨天送孩子去上课,旁边两个妈妈在那聊起了暑期出行游玩的事。

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有暑假旅行的安排,计划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见见世面。

这应该已经是所有家长的共识了,但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才算是见过世面?

或者说,我们带孩子满世界跑,最后希望他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收获呢?

说说我自己的几点思考,也是对孩子的几个期望吧。

01

开明,不固执已见,不自以为是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我们都学过《坐井观天》的故事。

一个整天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和前来喝水的小鸟聊起了天。

小鸟告诉它,天空很大,无边无际,但青蛙怎么也不相信小鸟的话,固执地认为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因为自己每天一抬头就会看到天空,不可能搞错。

很显然,这只青蛙是错的。如果它能从井底跳出来看看,就会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这个世界真的很大。

人其实也是这样,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往往就总以为眼前的天地便是全世界,就会表现得非常固执、自以为是,别人说什么都不相信。

正如苏格拉底说的,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而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则通常都比较开明,他们能听取不同的声音,接纳未知的事物,求知欲和学习的能力也都比较强,且为人谦逊。

这种特质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02

自信,不盲目攀比,不自我否定

上周末和几个朋友小聚,席间一哥们谈起了富养孩子的话题。

他认为,「穷养儿,富养女」不适用现在的社会。男生也好,女生也罢,其实都应该富养,物质要富养,精神要富养,能力也要富养。

为何?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社会里。富养出来的孩子,他们见识过、拥有过好的,通常会比较自信,反之就容易自卑。

比如说,同学在一起聊天,其他人都去过迪斯尼,相谈甚欢,唯独你没去过,插不上话,那么心里就难免会有失落感。

有人担心富养会导致孩子物质欲过重,但事实是,越是拥有过好的,反而越不会有过度的物质欲,不和别人攀比。

见世面和富养的道理是一样的。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往往也是如此。他们自信、阳光,不会盲目攀比,也从不自我否定,自我设限。

这样的底气和从容,源于他们曾经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学会的每一项技能,参加过的每一场比赛,阅读过的每一本书。

这就是见世面的意义。

03

坚强,笑对生活中的风雨雷电

我在看《觉醒年代》时,心里就总有这样一种感慨:这些革命先驱真的好坚强啊,在那么艰难的境遇里,依然能够勇往直前。

要知道,在那个积贫积弱、黑暗腐败、千疮百孔的社会里,他们发出的每一声呐喊都冒着极大的风险,随时都有被暗杀的可能。而且,当时绝大多数国人都还没有开智,愚昧保守。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付出很可能根本无法唤醒这些蒙昧的国人,没办法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

但是,他们仍义无返顾地选择做一个呐喊者,仍然在血雨腥风中勇敢、热烈地活着、战斗着。

我后来转念一想,这或许就是一个人见过世面的特质吧。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章士钊、周恩来、顾维钧等等,这些人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

当一个人见过的世界越大,经历得越多,往往就越能参透生活的本质,人生的真相,从而滋养更为强大的内心。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是这样的勇士。

04

宽容,懂得尊重人,更有同理心

我觉得,见世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见众生。

见众生有何意义?

以结婚为例,如果你生活的地方,所有人在20岁左右就已经结婚了,那么你就会认为20多岁结婚是理所当然,更会认为到了30岁还不结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但如果你见识过外面的世界,看过30多岁的人依然在坚守爱情,40多岁的人微笑着步入婚姻,有人一辈子不结婚也依然很幸福,那么你就会对结婚年龄有不一样的改观,就会明白遇到对的人就是结婚的最好年纪,而不是到了某个年龄。

这就是见众生之后的认知变化。

所以,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通常更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不会轻易对别人品头论足,也更有同理心。

他们知道虽然大家同处于一个世界,但每个人的世界又是不一样的,各自的起点不同,所拥有的不同,追求不同,活法也不同,而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

我希望自己活成这样的人,也希望我的孩子日后能成为这样的人,始终充满善意和理解,永远热爱生活,相信自己的选择,认真努力的活着。

能做到这样,便是对生命的不辜负。

作者简介:佟十二,职场专栏作家,给诸多职场学习交流平台撰稿,内容励志且干货,通俗不失深度,见解独到,提供1对1职场、生活等问题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