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一)

一、传统太极拳究竟是容易学还是很难学?
答:有人说传统太极拳容易学练,想是只看形易,并无“奇、难、险”的姿势动作。有人说传统太极拳很难学练,是因为以拳证道难,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难。比如以“用意不用力”、“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来说,你真的做到了用意不用力吗?你真的做到了“太极不动手”吗?练出拳的层次有多高啊?确实是难倒不少太极拳爱好者。怎样对待学练太极拳呢?用恭敬心学拳,用真诚心学拳,用清净心悟拳,用平常心练拳,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决心和坚持练下去的恒心。只要具备了信愿行,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的练。对于这些人不难。只要一步一步真实的学练,难也在心,易也在心。
二、有人说“沉肩坠肘”,另有人说“松肩坠肘”,哪种说法准确一点?
答:老练家说:松了能沉,乃是真松;松了不能沉,则是假松。从“松是手段,沉是目的”来说,“沉肩坠肘”是明示的表述,没错。但实际问题是:有些太极拳初学者听了“沉肩坠肘”,被“沉”字影响而练意过重,有硬压肩膀落下的姿势动作,这是不够好的练法。我认为,太极拳初学者还是从“松肩坠肘”体悟较好,从放松肩关节、腋窝、肩胛骨和胳膊的姿势自然入手,逐渐过渡到用意识引导肩关节、肩胛骨松开往下沉和臂肘下坠。
三、究竟虚脚抬起离地多高才能进步或退步?
答:其实不要想得太精准,用意识引导腰胯带动虚腿抬起脚尖离开地面了就可以进步或退步,可以参考老练家所说的“脚离地约一拳之距”。行拳走架和活步推手时不宜离地过高,因为离地过高的动作会引发腰、胯、腿僵滞一点,也耗费落地时间,对养生练拳和技击训练都不够好。
四、实腿屈膝弯多少度为标准?
答:诸如开立步、马步、半马步、川字步、虚步、弓步等实腿应以练感觉为要,在没有找到劲路之前,不宜贸然屈膝蹲低。因为站立姿势如不自然,承载体重的下肢蹲低时,过多的拙力蛮劲使肌肉变硬、筋骨变僵,影响了松沉,也影响了松活。站立姿势如自然,则没有不自然姿势那么多的拙力蛮劲,肌肉没有不自然姿势那么硬,筋骨没有不自然姿势那么僵。所以说,实腿屈膝弯多少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说法,视各人躯干腰胯能松沉多少而定。躯干(含肩、胸、腰、腹等部位)与胯如能松开往下沉2毫米,实腿就屈膝给腰胯松沉让出2毫米的空间位置;躯干与胯如能松开往下沉3毫米,实腿就屈膝给腰胯松沉让出3毫米的空间位置,如此类推。如果屈膝弯角较大而让位空间过少,就会顶住躯干与胯沉不了那么低,松沉没到位;如果屈膝弯角较小而让位空间过多,则使躯干与胯松沉断劲,膝盖又僵紧,没达到预期的松沉程度。对此“圆膝”的练法较好,何谓“圆膝”?就是膝关节微微松沉的以让后腿膝窝微微弯曲成圆弧状,劲走膝窝合住松沉。不宜弯曲过度的下蹲,因为这样容易以腿部肌肉使出拙力来支撑身体的重量,造成下肢肌肉和筋骨僵硬起来,甚至会膝痛,影响了松沉,也造成了劲路不畅。
五、有名师说:松腰要命门后撑腰后突。得撑多少突多少才够标准?
答:有一篇题目叫《命门与尾闾(再当祖传秘方掖着,中华魂就没了)》的网文讲解松腰练法时指出:用意把“命门”后撑腰后突。我认为:练功习拳松腰时确实有用意识引导命门往后松的动作,不过“撑”字的用意有点过重了,在练时又不好掌握,“命门”后撑多少才合适?腰后突多少才合适?因此造成有些人松腰时命门后撑腰后突练出弯腰驼背的拳式姿势。其实太极拳中的东西,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绝非是太极拳的刻意要求。命门的自然后突有二个练法,第一个练法是在松腰敛臀时,腰松下来时,命门就自然后突了。第二个练法是“填腰”,这个练法的可操作性较强又较好。相对于腰椎前曲的生理状态而言,命门往后松至把凹处“填”平就行了,用手对比摸一下腰椎部位,很容易触觉凹处是否“填”平。不过不是消极的“填腰”,而是积极的以沉顶对拔松开伸直的“填腰”。其实尾闾向前、命门自然会后凸,身体上下对拉拔长,感觉很舒服的。然而根据拳势用劲与技法变化的需要,腰部稍后突一点亦正常,谓之松腰恰到好处的阴阳开合。
六、怎样是松腰?
答:太极拳名家金仁霖在《慰苍先生金仁霖太极传心录》书中说:“松腰就是要在放松腰部四周肌肉群的前提下,使两肋肋部往下松塌,而又有向前抱合的意思。”腰椎、韧带、腰两侧肌肉及其骶椎的连接部分如能都松了,就会两腿有力,沉到脚底与地通根劲,使下盘稳固。松腰诀窍在于松尾闾,前胯、后胯松开了,才能把腰松到位。腰松到位后,气机变化非常快,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也会提高,有着明显的强身健体功效。
七、在太极拳中,脊柱有几种运动方式?
答: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一是上下拉伸,既使拳势动作上下相随又能调直脊柱曲线而做到立身中正。二是左右转动,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三是前后张弛,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
八、初学者迈脚出去尽量大步一点能长功夫,是吗?
答:迈脚出去尽量大步一点,形成了低架拳式姿势,粗看起来是舒展大方好看,像有功夫的样子。不过这样练法长出的未必是真太极的腰腿功夫。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腰腿的功夫层次较低,松沉和虚实转换都不够好,如果迈脚出去尽量大步一点,就可能会引发下盘不稳、下肢拙力较大,不是后脚蹬出横力就是前脚踩来拙劲,不是落地抢步砸脚的拙力动作,就是定式不协调又费力的僵紧动作,这样练法与太极之“松”背道而驰。所以说:步子大、架式低不是初学者追求的首要目标,追求的第一个“硬性”指标应是实腿脚松沉有根、虚腿脚轻灵的进退自如,“落地如猫行”的功夫是不好练的。如果腰腿功夫不够好,就练步小一点、架高一点也行,反正是朝着太极之“松”的练拳方向前进的。待有了一定的腰腿功夫之后,再看自己的身体和年龄优势,如行就适当提高行拳走架的练拳难度和运动量,迈脚出去可以大步一点,这样练法长功力是自然的过程。
九、是弓步后腿完全蹬直的练法为好还是弓步后腿稍微弯曲的练法为好?
答、这是当前太极拳界相当大范围的人有争议与困惑的一个问题。有部分人以为太极拳的什么都应该是弧形的、曲的,是没有直的;以为直的就是不符合太极拳。另有些人认为弓步后腿完全蹬直是正确的。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有一次,我问学拳几个月的曾弟子:“你打拳为啥弓步后腿稍微弯曲的?”他回答说:“我如果弓步后腿完全蹬直了,下肢松沉就不好;后脚蹬地顶高了架势,造成前腿松腰落胯、后腿松腰塌胯不到位。”我是有意借机会考一考他对练拳的领悟,他的回答是不错的。对于初学者而言,他把松沉列为弓步的第一个“硬性”指标,挺实际。如果为了姿势舒展好看,弓步后腿蹬死撑直而松不开、沉不下、没弹劲,哪有何用?到此难道说弓步后腿完全蹬直不对吗?不是。后腿伸直有利于劲力的传递,是发劲如放箭的过渡需要,无可置疑,但问题在于是以躯干与胯的松沉带动后腿蹬地伸直才是最好。一层功夫一层理,弓步也需要分阶段练习,第一阶段是把松腰松胯沉到脚底放在首位,允许过渡动作和定式姿势时后腿稍微弯曲。在此指出:后腿恰到好处的稍微弯曲,不是消极的懈跪断劲之式,而是积极的松膝传劲之势。第二阶段是过渡动作时后腿稍微弯曲而接近定式姿势时后腿蹬地伸出大约百分之九十的直,定式姿势时后腿才蹬地伸出百分之百的直,并意念后腿脚的沉弹劲力与手之终端贯通,这是拳势传递劲力的动能需要。
十、“倒撵猴”、“翻身撇身捶”的前脚,是脚尖直向朝前还是内扣一点的练法较好?
答:“倒撵猴”的下盘是侧身半马步,“翻身撇身捶”的下盘是正身弓步。前脚尖微内扣约30度和后脚横向外摆约45度,是不丁不八侧身半马步的技术要求,不少有传承的拳师都知道,这样练法有利于开胯圆裆传递劲力。“翻身撇身捶”不同于“搂膝拗步掌”、“搬拦捶”等拳式正弓步的前脚尖是直向朝前的,“翻身撇身捶”的正弓步前脚尖也是微内扣约30度,是似丁非八弓步的技术要求,为啥这样练呢?我认为是与“翻身撇身捶”的打法和劲路有关系。“翻身撇身捶”的右拳沉着抽回腰间的同时左手以老阴掌指向右,斜横势平面向右西方打去。足够沉稳的下盘才好使用这种打法。弓步前脚尖微内扣约15度是有利于内收胯根而提高松腰沉胯(前腿落胯、后腿塌胯的合称)的功效。大家不妨对比验证一下,就会感觉到确实比前脚是直向的练法要沉稳一点,气势好一点。
十一、有人把分脚、蹬脚、踢脚练得较高,另有人把分脚、蹬脚、踢脚练得不高,哪人练得对?
答:其实,衡量一个人太极拳的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你的腿脚起得高就证明拳练得好,只有竞赛中才按要求把腿脚起高的,国标竞赛套路比赛中要求,脚后跟超过肩膀,追求的是姿势漂亮,动作好看。传统拳架不硬性要求蹬脚、分脚、踢脚的高度,有时脚起高了反倒给人可乘之机的概率较大,拳界有句话说:起脚三分险。毕竟是单腿支撑,稳定性不够好,如果一旦踢出的脚被对方抓到,后果不堪设想,再有影响到身势的松沉,所以有蹬脚不过膝、分脚不过胸、踢脚不过腰之说,练拳追求重在动作实用和姿势自然。如是腿功够好又松沉、轻灵、平衡功夫够深之人,则另当别论了。
十二、在不增加松沉难度的前提之下,练什么辅助基本功能使分脚、蹬脚、踢脚自然的起高一点?
答:除了练习站桩、松腰功、松胯功、松膝功之外,如再有时间,可加练以下辅助热身功:1、一腿独立,双手抱住另一腿,尽量将它抱起贴近胸部,常练有助于腿能抬高。2、手扶墙侧太抬腿的效果较好,练法是:手扶墙,腿抬起,保持侧踢姿势,能抬多高抬多高,保持一至三分钟。3、还要踢几下腿,俗话讲,三分压七分踢。相传武功精湛的太极拳名家田兆麟先生在给门内徒弟传授踢腿式子时,其中要求踢高、踢快、要有弹性,说出了灵活的腰腿取决于肌腱、韧带的弹性和伸缩性,杨家原本就有伸筋拔骨拉韧带的基本功和训练要求,既能健身,又可练出一定的功力。
十三、“单鞭掌”的后勾手有啥用?
答:对于初学者而言,明眼看出掌可以用于推按,拳可以用来击打,但勾手怎样用法,不是很多人都完全知道。拳式用法是行拳走架的拳意之一,打拳不知一点用法,算是有些遗憾。勾手用法是这样的:1、勾手的腕关节与掌根相交部位,可以用来横打对方肋骨,称之为“勾挂”打法。2、勾手的五指合拢处,可以用来叼击对方的鼻孔和眼睛,称之为“勾叼”打法。3、勾手可以勾搂对方来拳的腕根内侧或小臂内侧往外侧横去,改变来力方向,称之为“勾搂”打法。
十四、太极拳与瑜伽的练习都讲放松,有什么差别吗?
答:1、瑜伽的松是纵向的,太极拳的松是立体的。2、瑜伽的松是肌肉和筋骨的松透,而太极拳的松是为了去掉身体肌肉的僵力与骨骼的惰性,而贯通人体的筋膜是对拔松开或伸或抻的。3、瑜伽的松为了身体的柔软,为了让体内能量流过。太极拳的松,是为了沉,是为了紧,松柔松沉之后为了发劲的紧绷爆发,爆发之后又回复松柔松沉,以待时机;太极拳的松是为了身体的紧致和弹性,更是为了整体协调和周身一家。
十五、怎样用地心力打拳?
答:对于初学者而言,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其实讲清楚了就不难明白。用地心力打拳的意思,就是顺着地心引力松沉、借助于地面反座弹力而起合住脚底上传劲来进行打拳。首要条件是能松腰、松胯、松膝、松踝的沉到脚底,其中松腰、松胯最为关键,当然松膝也重要。倘若因胯或因膝僵紧堵住了松不下去,哪能有松沉根劲?又怎能由松沉产生反弹力与上传劲?其二是松腰、松胯、松膝、松脚的姿势动作要自然,不宜练意过重,倘若松沉的意念过重了,则会可能因此压死(“死”是僵硬、紧滞的意思)胯或压死膝、压死脚。如果或胯或膝或脚压死了,僵硬到不能顺着地面反座力站起的话,那只能耗拙力紧滞站起了。其中关键要弄明白“松沉”是怎么回事,太极拳所练的“松沉”是个不停运动的态势,不是静止不动的滞重东西。体悟“松沉”和由松沉展开的“沉中弹”、“沉中轻”,这是用地心力打拳的重要环节。
修改于2021年1月13日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松腰,其实是为了松命门。拳论讲,出...

    太极拳松腰,其实是为了松命门.拳论讲,出肾入肾是真决.命门松,心肾才能相交.练拳要遵循自然,正常情况下,人腰就是塌的.坚决反对命门后突的练法.[来看我][来看我]全网同步更新.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七)

    陈雄老师聊太极364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 1.关于练 ...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八)

    陈雄老师聊太极365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 (九)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 1.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一) 2.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二) 3.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 (三) 4.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四) 5.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五) 6.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六) ...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六)

    陈雄老师聊太极358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五)

    陈雄老师聊太极364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 (四)

    陈雄老师聊太极363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四十六.问:何谓同理不同练法 ...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 (三)

    陈雄老师聊太极362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二)

    陈雄老师聊太极361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 掌握这几点,练功习拳入静不再是难事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运动平台主要提供:太极拳视频,太极拳教学,太极拳养生等太极拳知识! 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如何才能入静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各种内外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都可经脑干网状结构等组成的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