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历史上,李鸣岩有哪些故事?
李鸣岩老师,京剧老旦名家、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名家、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名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家、李派老旦的领军人物、有名老旦演员、李多奎亲传弟子、教育家。
她是高瞻远瞩的吴国太,她是爱憎分明的李太后,她是忠心爱国的佘太君,她是偏狭昏愦的武姜,她就是李鸣岩。
她五岁开始唱戏,唱到八十多岁仍然为之痴痴迷,她的人生仿佛是为戏而生,她就是京剧老旦名家李鸣岩。遇后龙袍这个它是宫廷的,她的脚步跟别人不一样,她这个走道她都这么走道,这么走道。但是她是老太太的,穿蟒的脚步、那就是打龙袍吧,端着带,走道的时候,匡庆才庆匡庆才庆匡庆才庆,撩起来,端上带。她一生中塑造了诸多经典的老旦形象,《穆桂英挂帅》里忠心爱国的佘太君,《遇后龙袍》里爱憎分明的李太后,《龙凤呈祥》里高瞻远瞩的吴国太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鸣岩老师二十多岁时拜老旦泰斗李多奎先生为师,深得真传。她继承和发展了李派艺术特点,嗓音洪亮苍劲、韵味浑厚、行腔流畅,字字有腔,在其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秉承李派的同时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017年夏天,在北京西城区的一个老居民区里,他们见到了这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眼前这位老人声如洪钟、行动利落、思维清晰,很难将她与耄耋之年联系在一起,李老师在登台唱戏塑造一个个经典人物的同时,在教学传艺方面也做出了极大贡献,以(已)至耄耋之年她却仍然活跃在舞台和讲台上,为了京剧事业的发展和传承继续发光发热。如今,李老师每天会抽出时间坚持练习唱腔和表演,毫不懈怠,当时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仍然能够在一小时之久的大戏之中唱念做表,这得益于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练功,李鸣岩老师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她自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追求的情怀是分不开的。
1934年,李鸣岩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李连甲本行老生,母亲没有工作,幼年时家人随父亲到全国各地以演戏为生,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自幼对戏曲痴迷的李鸣岩放弃学业开始随父亲学戏,五岁即能登台演出,频得掌声。自己呢等于是戏班里的“虫儿',三天给她做身衣裳,那个棉袍子什么的,书包也弄好了,三天回家不干了、不去了,就是不想上学那时候,就是学戏演戏。1937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苦难的开始,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在那个惶恐不安的战乱年代,生活成为了全家人最大的困难。一家人不得不流动演出,跑到湖南、湖北、云南等地。在昆明年幼的李鸣岩进入了由冯玉坤、田汉等爱国人士创办的四维剧校,取艺名李维艳,工老生和老旦。
她就在四维剧校就开始了就是老生、老旦,老生跨老旦,学戏、演戏,那时老戏你像什么《断臂说书》、《四郎探母》啊,反正所有的老生戏自己可以那么说,除去一些奇葩的、或者什么的,所有的戏她都沾过。新中国成立以后,四维剧校由文化部接管更名为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李鸣岩在学校受教于徐鸣策、安舒元、谭小培、贯大元、李金泉等名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个时期由于不提倡反串,李鸣岩由老生改唱老旦戏。
过去解放以后他们学校还请了安舒元安老师,请了贯大元贯老师,她一直都是跟他们学,可能是也就是51年、52年这个时候,自己就彻底就,因为不提倡男演女、女演男,因为响应这个事呗,自己也是个也不行了、个也得矮,蟒都挑不起来,扮出来不好看,唱老旦吧,她说老旦我也是非常地非常喜欢。说这么的,就专工老旦了。
1957年,23岁的李鸣岩戏校毕业后,分入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为了在戏曲表演方面精雕细琢、让自己的艺术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向角儿的平台迈进,由戏校老师刘子元推荐拜在了老旦泰斗李多奎的门下。那天晚上上长安,上长安呢正好李多奎演什么戏,演那个漂母饭信,他们在后台,给你带一学生来,您看她正在扮戏呢。先生说谁呀,说李鸣岩。噢,李鸣岩哪,这孩子不错,她这、那时候还是收音机,放那个音、没有电视,放这个《岳母刺字》什么的,哎、孩子嗓子挺宽,挺好,在哪儿呢、赶快过来。挺紧张,见先生,你就是李鸣岩啊,好好好,嗓子也好,是块料,他说她是块料。
1958年,李鸣岩正式拜李多奎为师,成为李派弟子,从此开始了她光彩夺目的艺术人生。她先生对她各方面都是倾囊相赠吧,倾囊就是你说什么他就教得很细,他拿着壶孙带着他们,你这点寸劲还不成,那个寸劲要有,那个老生的东西,那个“悲悲',用气来顶着“(切)戚”,它这是厚实的,“事了”这也是老生的东西,我们也要柔软的东西带有老旦的东西,要柔和它就讲这个。李多奎先生嗓音洪亮苍劲,行腔流畅、气力充沛并善于运用,富有表现老年妇女的“雌音'和“衰音”,并且对于吐字、喷口均极为讲究,充分展现了演唱技巧的高超,具有醇美的特殊韵味。
他的这个气息上,这个为什么那么长气,为什么那么长气,自己(他)说你们女孩子不长,女孩子声音上气比人男同志来说你们就要差一些,她说为什么要差呢,她说我就不相信,她就为这个事呢她就,我看看您吊嗓子。看我吊嗓子,你就灰心了,哎哟,不明白呢,告诉你这个气口,我就“哈'地一下能把杯子都能动唤,你们女孩没有那个气息,李鸣岩她就回去她就练,她就长亭五点半开门,他们就进去,她专门有地儿、就喊嗓子,第一个就是“啊~”,自己就先在“收缩、收缩、收缩”,今天我收缩三个、没气了,明天、多了,收缩四个,自己就有点长进,能收缩五个,气息要掌握平衡,掌握它的这个松弛劲,再一个就是学习先生的这个哪儿喘气、哪儿不喘气。
在跟随李多奎学戏的日子里,李鸣岩不仅深得李派艺术的精髓,更是博采众长,她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日后,这出《赤桑镇》就是继承自李多奎。
京胡名家费玉明说,李老师可以说老生是余派底子,虽然那会儿跟贯大元先生丶跟的谁安舒元先生跟他们学,但是老生还是余派的底子,然后老旦呢又是李多奎李先生的底(弟)子,这个李老师呢在唱腔感人的地方有很多是麒派的东西,这里边又有麒麟童的东西,最后归纳到她本人的演唱艺术当中,所以简称是“余、多、麒、鸣'。如今的李鸣岩老师在继承和发展李派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李鸣岩老师除了登台表演之外,还为培养京剧事业的接班人、弘扬民族艺术不断的做着自己的贡献,然而当时已在京城成名的李鸣岩,曾经在京城的舞台上消失了十多年之久,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下次再讲李鸣岩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