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法之病

2021-01-22 07:18朱简《印章要论》中提出五病,其中有刀病一则:转折峭露,转重失宜,刀病也这是与朱简的“笔意表现论”相呼应的。顺便提一下,“笔意表现论”深刻的触及了篆刻艺术的核心内容,在明人探究篆刻艺术本质特征的道路上亦是最为重要的论述。

《印章要论》关于刀病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无棱角,无臃肿,无锯牙,无燕尾,刀法尽于此矣。若刻文自小修大,自完修破,如俗所谓飞刀、补刀、救刀、皆刀病也。朱氏列举的几处皆是与笔意表现论相悖。系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笔意表现论。

徐上达在《印法参同》中说:今之刻者,率多谓刀痕均齐方正,病于板执,不化不古,因争用钝刀激石,乱出破碎,毕,更击四边,妄为剥落,谓如此,乃得刀法,得古意。果尔,亦无难矣!然而刀法古意,却不徒有其形,要有其神,苟形胜而神索然,方不胜丑,尚何言古,言法。

刀痕过于整齐方正,固然是嫌于板滞,古朴厚重不够。为避免刀痕过于整齐,有人以残破为主。适当的残破可以破除板滞之病,营造意境,但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则事得其反了。残破不应为破而破,残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反之则舍本逐末了。残破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何处该残,何处不该残,至于如何去残破,这便显出层次差别了,是至道。在一方印中残破应自然,体现笔意,有节奏,残破不能断气,要注意呼应,不能整个印面一视同仁的全部给击破了。残要虚灵,要创造出意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