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发史
每一个有儿子的家庭,几乎都有一个电推子,给男娃理发是每一个老母亲的必修技能。
我是醒悟比较晚的,娃儿读了高中后才想起买推子。电推子是在一个理发店买的,当时为啥在那里被忽悠?记起了,当时比较傻,有买推子的想法,但不知道哪里有卖理发用具的,不像现在,淘宝上什么都有,分分钟刘可以下单,次日达。
电推子附带了两个卡尺一个短的,一个长的。给推子带上卡尺,就是一个恒定的高度。一般,都是先戴上长点的卡尺,将除了耳朵脖子之外的头发先理一遍,然后再戴另一个较低的卡尺,理脖子和耳朵周围,然后去掉卡尺再离脖子和耳朵处。其中每两个卡尺交接的地方,都要用推子过渡一下,尽量过度自然、整齐一些。
尽管万分尽心,也难免有参差不齐之处,新手上路,需要关照。孩子心中有委屈,但迫于花时间稍短,也只好作罢。
读大学后,一是鞭长莫及,另外,实在没有更时尚的发型可以理,这“御用理发员”被迫遭到辞退。即使免费,也找不到练手的机会,理发的技艺更是无法提升。
假若从孩子婴幼儿时,就有这个电推子,那么十几年的练习,估计我也应该是成能手了。
后来给先生理过一次,他总感觉一次学生笑是由于新理的头发,恼羞成怒,从此拒用“御用理发员”。
一个新推子,不过只用了两三年,好像还没有倒回来八十五元的本钱来,我只好瞄准了没有反抗能力的老年人。
妈妈一向信服我,我顺理成章成了妈妈的“御用理发师”。女发当然不如男发容易,但后来有了姐夫给的一个牙剪,也算配备比较整齐。较长的头发先用牙剪来打薄,后脖子处先用推子贴着头皮理一点,我们俗称“掏一掏”,然后上面垂下来的头发要自己打理,让它尽量很自然的参差不齐。我是反拿着推子,一下一下的向下打,不能让头发太短,让推掉头发的部分有一半是要被垂下来的头发遮住的。
短发都要露出耳朵,这里要尽量圆润些,我是先用推子推整齐,然后再打薄,出现自然的不齐,让自己眼里也能过得去。
好在老年人都不太在意,另外也少有出门会客的机会,所以一直很满意。但侄子结婚那一次,哥哥建议妈妈去一趟理发店。所以,我理发只适合家居生活,一旦外出会客,便需要专职理发员了。
买推子之前,见过最多的是理小男孩儿平头儿的,确实不难,他们不用卡尺也能理得很平,而且神速,几分钟就理完。其他发型都看得很模糊,当时根本没有入心,估计入心了也看不懂,感觉,只有自己有了一定实践基础后,才能看出技巧来。
买了推子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理发店,也没有观摩过理发员的操作。我理发,几乎都是闭门造车,自己琢磨着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学习,所以成长很慢,技术不见精进。
前几天陪先生去理发,算是认真观摩了一下中年理发员的操作。这次看到她,感觉和我的手法类似,很亲切。她按部就班,先打理长点的头发:撩起一绺头发,用牙剪一下下由发根向发稍进行三次四次的“半剪”,就是从来不把这一绺剪透,依次将浓密的头发打薄。打薄之后,用电推子将脖子里的绒毛头发推干净,然后,由下向上,由短到长,逐渐向上推。也将电推子反拿,将后脑勺的头发进行表层打波。最后进行耳朵旁的精细修剪,最靠近耳朵,一般都比较短,然后向里逐渐稍长。鬓角最低处贴头皮理,然后渐次变长一点。这里或许比较能看出基本功来。
以前,偶尔去某个理发店,见到的都是手中刀剪上下翻飞的炫技型修剪,声音“咔嚓咔嚓”,刀剪银晃晃的,让你眼花缭乱,其他的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刀花儿、剪花儿,久久在心中盘旋。这样的技术,感觉一万年也学不来。
我想炫刀技的大概类似于出去讲市级公开课,看上去难以模仿,让想学者望而却步;而这中年理发员似乎给我上了一节常态课,一看很家常,很亲切,很易模仿。
经过这次观摩,顿时感觉下次理发肯定会技高一筹,可惜,总没有男发用来实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