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它的“冬藏”!
天一冷我就蜗居在家,不去晨练,而且美其名曰:顺应《黄帝内经》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后来雾霾厉害,更是不出去的理由充足:与其出去吸收雾霾,不如在家安睡。冬天“宜早睡晚起”,待日出而去。
养尊处优了一段时间,肩膀、脖子、后背开始告急,此起彼伏的疼起;偶尔活动一下,疼痛减轻;而后又过几天,疼痛再次加剧。最近几天身体疼到受不了,整天皱着眉头,干什么都没有心情,万念俱灰。采用各种锻炼、捏脊、按摩方式都不能立竿见影,我方才重视起来,莫非还要推拿按摩、针灸拔罐儿才能好吗?
按摩是个能疼出眼泪的行为,针灸亦是恐惧得很,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治疗?,当然最好还不花钱。
万般无奈之际,再次想到太极拳,在家里打一遍杨式太极,虽然忘记招式,但缓慢地重复揽雀尾、搂膝拗步、倒卷弘、单鞭、云手,就已经在缓慢动作中感觉到神清气爽,莫非还得依靠太极救我?
无需思虑再三,早晨鲤鱼打挺起床晨练,为了更舒服的活着,还得逼迫自己动起来。
这时,想到了雷打不动坚持锻炼的广场舞大妈们,早晨、夜晚、雾霾都在坚持,莫非她们也是疼痛到难以忍受?才不得不在雾气中依然挥舞胳膊,腿脚……
中年人的运动,起于爱好的或许不如起于“不得不”的多些。
六点多,天色尚暗,广场上已有走步者。我们杨氏太极队一直免费在室内活动,条件特别好,自己不去没啥理由,还是自己懒惰所致。
灯光下,六十多岁的方老师在热身,三位女士在练剑,她们是入队最晚的几位,秋天打拳招式还记不全,今天太极剑居然也练得有模有样了。左侧后面的土地场地里,是武术爱好者,他们使枪弄棒,大都四五点就到,常年不变。
大家问候,我讪笑:浑身生了锈,再不活动,就散架啦。
压腿,甩臂,练马王堆气功导引术,打一遍八十五式杨氏太极拳,活动间,看场地南墙各个时期“练家子”的照片,每一个能够留下照片的,哪个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习的?
“武术,是呵护生命的技艺”,一个健康的生命,的确需要武术加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虽然小小的我从未成为一代大师的想法,但练一个不疼痛的身体一直是我练拳的目标,看来这小小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
晨练结束,顿感身体轻盈,疼痛减轻。再也不能偷懒!去它的“秋收、冬藏”!,对于身体易疼痛的人来说,雾霾的伤害都是“小儿科”。
想起东苫山那位105岁的老人,整个冬天都在被子里躺着不起床,想想都恐惧,那得多疼啊。当然,老太太不一定疼痛,因为人的体质不同,冬眠,也许适合某些体质,而我恰恰不合适。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王道。打听主意,一天也不落的锻炼、打拳,先让身体舒服了再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