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之声•《专利权人的呐喊》作者 王作林
专利权人的呐喊
作者 王作林
中国专利制度建立二十余年来,国家受理专利申请400多万件,已授权200余万件,在这数百万专利权人中,非职务专利权人占半数以上,虽然只是十三亿人口中很小的一个比例,但他们无可置疑是“科教兴国”的先锋战士,“自主创新”的实践者,“发明致富”的闯路人。
然而,当各级政府部门大力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的国策时,可曾设身处地地对这上百万非职务专利权人的现状认真地调查过?他们的技术专利转让、开发情况如何?他们的生存工作条件如何?他们焦切地期望什么?全社会将如何去关注他们?
一、困顿中的非职务专利权人
我有幸成为非职务专利权人,并于1997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到目前为止,已获国家专利证书十多项,与此同时,1995年曾于艰难中参加“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2003年,组团赴福建石狮参加“首届海峡两岸高新技术博览会”。2004年秋,又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国汉正街实用专利技术与民间资本对接洽谈会”,这次赴展,以26人、31项专利项目、4个展台的规模令社会各界瞩目。多次参展,亲历了数万人的参展过程,并将自己和会员们的专利技术资料散发到数万名参展人手中。这之后,又与数百名专利权人打过交道,并与其中百余名专利权人保持着长期的联络和友谊。
对他们的情况,我了解甚多,可以说,中国非职务专利权人的现状不仅在生存上处于“困顿”状态,在精神方面犹感困惑和无奈。他们走着一条正确的光明致富之路,却受着不公正的限制和待遇。中国的专利技术90%以上未能转让或开发,其中相当一部份非职务发明人先期投入巨大,后期毫无收益,欠债累累者有之,倾家荡产者有之,真可谓手捧金饭碗,无处去讨饭。
2000年11月22日《湖北日报》所报道的《被遗忘的发明家》一文,其主人公向尧之,前后有十一项专利技术问世,一项也未能转让或开发,弄得妻离女走,被世人嘲笑。
2000年11月26日,在潜江市知识产权协会成立大会上,举行了长篇纪实文学《情怀》的首发式,其书中所记述的近百名非职务专利权人,多有与向尧之命运相同者,不是妻离子散,就是倾家荡产。
上百万非职务专利权人,在以自己的微薄收入投入研制发明,折腾了多年后,获得了专利权,无法转让开发的情况下,陷入了困顿和无柰,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互碰撞的断层所致,乃中国的国情。
二、中国专利市场处在断层中
发达国家的专利开发率一般在70%以上,中国不足10%,这说明了什么呢?从1985年至今,中国的失效专利已达上百万件,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发明界、科技界的遗憾!多年前,美国有一家公司委托北京的分部在失效专利库里慧眼识“金”,白白捧走了一批专利技术,由此节约了上百万美元的转让费。这座被遗忘 的“金山”,让千万名发明家痛心疾首,仰天长叹!殚精竭虑、沤心沥血的成果白白送掉不得人情!
当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之际,新旧体制交换之间必然会出现不能相融的断层,面对这种断层是充分地认识并了解要解决的矛盾与问题,还是把这断层看作是一条鸿沟而不可逾越呢?目前,中国专利市场就处在这断层中,尤其是非职务专利权人,处在断层的最底层。他们的专利技术,不仅不能像职务发明人那样得到企业或单位的全方位支持,也不可能获得国家银行或金融部门的贷款、可以迅速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经济效益。
1996年2月16日,《中国专利报》刊登了中国银行湖南分行营业部率先为某专利人贷款数百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的报道,曾一时为众多专利权人点燃了希望之火。笔者就曾经将这条消息复印数百份,寄往全国各地非职务专利人手中。国家如此之大,一项政策的出台,旷日持久,奈何!
在资金与体制上加强对非职务专利权人政策上的扶持,保护专利权人的创新精神,是解决上述盲点与误区,也即解决这一断层难题的有效途径。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而专利权人本身尤其是非职务专利权人,必须走体制创新之路才有出路。
三、通过体制创新让专利权人走出低谷
在这前后数年,一群非职务专利权人在潜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播下了体制创新的种子,掀起了一场互助自救行动,经多年的心血浇灌,于2000年11月破土发芽,他们组建了全国首家非职务专利权人自己的社团潜江市知识产权协会。
他们提出了明确的理论构架,推出了与希望工程“遥相呼应”的“发明工程”章程,简言解释之,就是基于中国国情,教育要扶贫,科技也要扶贫,准确地说,针对非职务专利权人这一块,是必须扶贫的,这种扶贫或扶持是建立在他们的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扶助,是“科教兴国”两条腿走路的珠连壁合。
潜江市知识产权协会的成立,乃是全国非职务专利权人的第一个群众组织,他们的会员分布在二十余省市,是现代化的通讯网络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期望以群体的智慧和凝聚力,构筑专利市场平台,唤起国人的关注,达到群体专利多中取优,以优带动全体致胜的途径。
他们办会刊《原野》、建网站发信息,2010年又为发明人出版专利范文《发明创造未来》读本,该书2012年被评为潜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但上千册发明人急需的工具书至今无法与广大读者见面。他们向全社会和有关部门呼吁,在专利实施与管理上,将非职务专利权人纳入法制化规范管理渠道。他们要求对市场前景看好,有开发价值的专利技术,应享有国家政策资金扶持的待遇。若实现之,则可以弥补非职务专利权人无人问津的不公正现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加快发展,对开发智力,发现人才,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发展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对非职务专利权人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对“发明致富”的一种正面鼓励和引导。
潜江市知识产权协会,是全国非职务专利权人首创的公益性社团组织,是全国非职务专利权人的一面旗帜和希望。他们奋斗在新旧体制断层的死亡线上,是对非职务专利权人现状的一种突破和标新。对这样的新事物,大家是任其自生自灭呢?还是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在体制创新这条光明大道上愈跑愈快呢?有待于社会各界仁人志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载于北京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人生三道难解的题》杂文集
往期回顾:如果你真心爱我 就要选准爱的视角 聚精会神注入真诚 千回万转着力把握 只要美的追求永不懈怠 只要爱的痴情如浪如波
作者简介:
王作林,徐州市人,在湖北工作数十年。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知识产权协会会长,高级经济师。曾求学于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民主路小学、坝子街小学、第八中学。下乡多年,后招工进城,二零零七年于潜江市公路管理局办理干部退休手续。一九七零年十月一日于《荆州报》发表处女作《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诗歌)。其后数十年出版著作十二部。代表作有:纪实文学《情怀》(30万字),30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四十二年大学梦》(30万字),科技专著《发明创造未来》(50万字,获潜江市二零一二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返乡》,长篇小说《黑哥与红妹》(30万字),长篇小说《冻土下的爱》(20万字),长篇小说《冰封的梦想》(26万字,获北京文化出版社2016年冬季图书展“优秀图书奖”),长篇小说《带着初心返乡》(12万字),杂文集《人生三道难解的题》(16万字),30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冰封的梦想》等等。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