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想象力的深与浅
诗人想象力的深与浅
文 / 郑正西
在选稿中,每读到想象力高明的诗歌,心中由衷地钦佩,而且默默地想,我也写过同样的事物,同样的选题,怎么就想象不出来呢?
诗歌不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那是新闻,那是逻辑思维。写诗的想象必须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侧重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而形象思维则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的形象过程。比如两个人观看庐山瀑布,一位建筑工程师习惯了目测建筑物高度,他说庐山瀑布高度约150米。另一个是李白,他说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这说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截然不同。
古代诗歌中有大量想象力丰富而优美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李白诗歌。不过,想象力也有“浅”与“深”之别。就拿李白的两首诗来说: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年轻时第一次离家,出蜀途中在船上写的一首诗。他把途中见到水中的月亮想象成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路陪着他,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了,使他思念不已。
我们说这是一种诗意的想象力,但这一想象毕竟较简单,较“浅”。我们再看看他五十多岁写的《望庐山瀑布》,只看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这一句诗中含有多个想象:把一座尖圆山峰想象成一座香炉;把瀑布飞泻产生的水气想象成香炉上点燃的香火飘出的烟雾;水气本是白色的,又想象成在日光照耀下,成了美丽的“紫烟”。你看,这种想象确实逼真而浪漫。相对李白年轻时写的《峨眉山月歌》,其想象丰富和“深”多了。
写诗需要想象,但别误会,不是搞智力竞赛,不能搞些离题的或不合理的、低俗的怪异想象。如果把尖圆的山峰想象成一个肉包子,把瀑布飞贱出的水气想象成包子蒸熟了,揭开蒸笼冒出的蒸气,也是一种想象,但太俗,也与作品主题无关。(诗是美的天使,不应植入血腥、肮脏。比如王单单写过,他说月亮是天空吐出的一口痰。当然也是想象力,但太恶心!)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想象是为作品主题服务,是为瀑布设置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写出大好河山之美。
下面再说说现代诗。
现代诗中表现出的诗人的独特想象力,例子很多,这里只能举一返三。选一首“公共选题”-----写怀念已逝父亲的诗:
李唱白:《无眠》
深夜有时会听到小狗在院子里不停地叫
起身去看,外门完好
小狗摇着尾巴对着空寂的夜还是汪汪乱叫
躺到床上,恍然想起去世多年的父亲
那时还没有养狗,院子里还没有种葡萄
从明天起,给小狗看我与父亲的合影
让它闻闻父亲穿过的棉袄
河北诗人李唱白,以10行内短诗见长。他的作品,看似三言两语,也通俗好懂,但有较深的內涵和丰富的想象力。你看他这首《无眠》,虽然是虚构的小故事,但让人相信这一虚构像“真的”,而且很感人,写出了对已逝父亲的深切怀念之父子情深。
我没问过作者,这首诗是怎样构思(想象)出来的,依我推测,似乎应该是这样的灵感引发的:家中养有一只小狗,小狗常在夜深人静时莫名其妙地吠叫几声。按常情,家中的狗叫多是发现陌生人,于是作者“借题发挥”,设想是小狗见到了已逝父亲的英灵深夜回家了。说明作者心中时刻想念父亲,把明明不可能的意想成“但愿”。这是本诗的第一个想象。如果写到此为止,这是一种“浅”想象。于是作者继续虚构:把父亲生前的相片给小狗认识,把父亲穿过的棉袄给小狗闻闻气味,小狗就会可以识别不认识的父亲灵魂了。等父亲英灵深夜回家时,小狗就不会把父亲当陌生人,发出驱赶的吠叫了。这第二步想象,我认为“实在是高”!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七行小诗如此有血有肉。
投稿中国诗歌报须知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
中国诗歌报属下天安门文学平台
中诗报朗诵中心
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