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痛风别只盯着嘌呤,十种用于痛风的中成药,帮您摆脱病痛
血尿酸增高是痛风的病理基础。痛风的治疗一方面是规范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患者要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运动等各个方面加以控制。
饮食营养治疗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已受到广泛认可。痛风膳食主要是指低嘌呤饮食。这是因为尿酸高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过量从食物中摄取嘌呤,对机体尿酸的浓度影响较大。当嘌呤摄入过多时,血液中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甚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不同食物所含嘌呤的量差别很大,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食物。
研究显示血清尿酸值与饮酒量呈高度正相关。嘌呤含量依酒精饮料种类不同而各异,一般为:陈年黄酒>啤酒>普通黄酒>白酒。酒类不但本身嘌呤含量就比较高,而且其在体内还抑制尿酸从肾脏排泄,所以会短时间内让血尿酸增高。长期血尿酸维持在高水平,是痛风发作的最主要原因。
产能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食物摄入的增加即意味着嘌呤摄入增加。动物性食物所含的嘌呤比植物性食物高,因此应以植物蛋白的摄入为主。高脂饮食易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在体内积聚,引起胰岛素抵抗,易继发引起痛风。
碳水化合物是痛风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因高尿酸血症患者多超重,应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体重控制应循序渐进,以防能量不足导致脂肪分解产生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发作。蜂蜜等含果糖较高的食物,也能增加尿酸生成。
矿物质的严重缺乏,如钙、锌、碘、铁等缺乏可引起核酸代谢障碍,嘌呤生成增加,诱发痛风发作;铁摄入过量或铁在体内过多积蓄也可影响尿酸合成与排泄,诱发痛风。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应长期限制膳食中的嘌呤摄入量,具体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所处病期、有无合并症等区别对待。急性期,宜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避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摄入。缓解期,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可适量选择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但需注意的是,急性期及缓解期均应避免高嘌呤含量食物摄入。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胡椒、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肉类食物烹调前应先加热煮沸后再行烹调。同时应摄入足够钾、钙、镁等矿物质,还应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的水分。
由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组成。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注意孕妇慎用。服药后不宜立即饮茶。
由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组成。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注意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食品;忌啤酒和白酒。
由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余甘子、草果、香旱芹、檀香、黑种草子、降香、诃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决明子、水牛角、黄葵子、短穗兔耳草、藏木香、人工麝香、牛黄组成。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对白脉病有良效。注意忌服酸、冷、酒。
由虎杖、伸筋草、三角风、香樟根、飞龙掌血、大血藤、茯苓、泽泻、透骨香组成。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用于湿热瘀阻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儿童、孕妇禁用。
由当归、葛根、党参、苍术(炒)、升麻、苦参、泽泻、白术(炒)、知母、防风、羌活、黄芩、猪苓、菌陈、甘草组成。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用于风湿阻络,骨节疼痛,胸膈不利,或温热下注,足胫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水者,疮疡。
由苍术、牛膝、盐黄柏、薏苡仁组成。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由乳香、宽筋藤、决明子、渣驯膏、黄葵子、藏菖蒲、巴夏嘎、儿茶、诃子、安息香、毛诃子、铁棒锤、木香、人工麝香、余甘子组成。消炎止痛,干黄水。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发痒痛风,黄水积聚。注意本品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孕妇禁服。
由七叶莲、灯盏细辛、玉葡萄根、三七、珠子参、栀子、重楼、甘草组成。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化痞散结,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痛,乳腺小叶增生。
由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麸炒)、蜈蚣、全蝎、蜂房(清炒)、广地龙(酒制)、乌梢蛇(酒制)、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葎草、生地黄、虎杖组成。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注意妇女月经期经行量多停用,孕妇禁服。过敏体质和湿热偏盛者慎用本品。
由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去核)、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人工麝香组成。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慢性扭挫伤、肩周炎引起的关节、肌肉肿胀疼痛及皮肤瘙痒、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