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20年,有哪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校榜样?

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国家级实验区的改革试点到基层学校的突破探索;从行政主导的区域整体推进或评价驱动到专业支撑的课题引领或研训促动;从规划在前层层深入的课程重构到锁定课堂步步深化的学习变革;从破解生存发展难题的逆势崛起到引领改革时代风向的主动转型……20年来不断涌现的众多新课改典型区域和学校,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丰富的课改经验,构筑起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坐标。

通过这些坐标,我们可以再次认识新课改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整体风貌,在构建符合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层面的中国方案,在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行动智慧。

基于近20年的观察与记录,本篇特别梳理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校课改“坐标”,以飨读者。

上海市建平中学:“跨世纪”工程走出智慧路

地处上海浦东、创建于1944年的上海市建平中学,是课改的著名坐标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校长冯恩洪在教育界率先提出“规范+选择”“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每个学生均衡发展和门门功课必须达到85分以上才能评“三好”的观念。由此,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始为学校教育所重视。1993年9月,《人民教育》以特大篇幅隆重推出长篇通讯《跨世纪教育工程》,各地纷纷组团赴建平中学考察,以建平为原型的23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盛产金苹果》在央视播出。自此“建平模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标志之一。

此后,建平中学虽有过人事变动,但教育改革并没有因为校长的更替而偏移方向或者放慢步伐,而是根据时代需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在“合格+特长”基础上,学校依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注重过程,关注体验,创建“课改、教研、师训”三位一体、“项目导向,分层研修,聚焦课堂”的教师研修与发展模式,提出“3+1+N”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用全新的“智慧课堂”发展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素养。

这样的建平中学,正以自身的改革不断在微观领域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山东聊城茌平区杜郎口中学:农村教育改革的旗帜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原茌平县)的杜郎口中学,自1997年崔其升就任校长后,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课堂生态,形成了从教师到学生、从课上到课下、从教学到管理的全方位自主教育新样态,让一所濒临撤并的乡镇中学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典型。20多年来,超过150万一线教师走进杜郎口中学学习,各级领导、各路媒体、各领域教育专家先后到访。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评价说,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如今,杜郎口中学在“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基础上,继续丰富内涵,提出新“三三六”,即具有学科性、风格性和实效性“三个特点”,提升表达力、合作力和思维力“三种能力”;进行独学、对学、合学、展学、导学、测学“六个环节”,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提出“精彩+实效”的评价标准。崔其升认为,学校改革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开始,经过提升学生能力素养和成绩,最终走向师生关系和人格品质上,逐渐明确了“教育应立足于人,立足于人的品质、修养、作为”的价值追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中评价:杜郎口中学从改革初期的“让学生动起来”,到改革攻坚阶段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直到现在日臻成熟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真正从本原上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教师职责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等根本性问题。

2020年,茌平区启动杜郎口高中建设,从而开启了杜郎口集团发展的新阶段。

陕西省宜川中学:升级“双自主”成就新学校

怎样由“靠拼时间和体力换分数”走向“让高分数成为好教育的副产品”?陕西省宜川中学持续课改20年,不断升级发展方式,为高中育人方式转型探索出一剂“解药”。

宜川中学始终聚焦“自主”,从上一任校长孙明贤到现任校长强新霞,持续接力深化“自主”。学校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为育人策略,始终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以解放人的自主性和个性为价值取向,从推行“三环节”导学式课堂、“思维导学型”自主课堂,到现阶段构建“4+1”课堂模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快新高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师点拨、引导、帮助下,以真实学情为基准,以有效精准为准则,数据使用为助推,以核心素养为方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实现高效学习和课堂育人。

宜川中学管理上同样自主,以自主为核心的小组建设打开了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开关;借鉴国家两会制度和选举制度,每年都召开的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以及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自主管理委员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成为自主教育的主人。

在宜川中学,“相信、解放、依靠、发展”四个关键词不仅日益深入到学生心中,而且深深影响到每一位教师,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河南洛阳西工区西下池小学:以新儿童观定义小学教育

儿童天然生活在精神世界中,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艺术家。真正的教育,不过是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只要给儿童感觉,他们就能创造自己。这是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

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的儿童观。

在这样的儿童观下,西下池小学不断“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尽可能地给儿童提供一个经典的、人文的、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学校教室文化就凸显了这样强烈的特点。教室的颜色是柔和的麦芽黄——这种颜色的教室有助于稳定情绪;教室以学生的兴趣为主体,有着浓厚的“生活化”氛围。教室里不仅有学生的作品、玩具,有学生种植的小植物,还引入经典绘画、经典音乐、经典书籍、经典电影,因而被学生炫耀地称为“经典教室”。

在西下池小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里,都在推进着另一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概念为本、实物配对——它不仅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而且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强调基于儿童特征的感觉与认识体验。它最大的特点不是“以概念解释概念”,而是“以实物形成认知”。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还把“儿童观察”作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基于心理学原理,通过提供量表,让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儿童观察”,开展针对不同儿童的研究,建立起教育哲学的视角和逻辑,按照儿童中心的观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湖南岳阳君山区许市镇中学:“开放式”课改渐进式崛起

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从2007年开启课堂教学及管理改革,逐渐崛起成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先后承担10多次“国培”,誉满省内外。这所学校就是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中学。

13年前,学校启动“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从临帖入手,构建了“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模式:练习回顾、自学讨论、展示提升、浏览巩固、达标测评;以导学案为抓手,落实自主学习;通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校本教研,破帖提升,实现了信息化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美融合,做到了在“放、活、全、实、特”的课堂里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展示、有效合作、自我评价。同时,学校实施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生会全程参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举行文化巡展与实施班级升旗负责制,提升学生组织协调和表达能力;首创“夕会”平台,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一系列改革破解了当下教育“关注全体、因材施教”的难题,实现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学校综合评价也进入岳阳市前列,成为湖南省课改样板校和基础教育研究基地,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统计显示,13年来先后有省内外4300多个教育单位、13万多人次到校参观学习;学校先后举办154期“一周参与式”培训并承担“国培”任务;应邀送教送培,并指导市内外众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乡村学校引领城市学校课改的新景象。

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中学校的理想育人样本

学生走班选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课表;大学式管理,校务会上经常出现学生的身影;教师的讲桌、讲台没了,传统办公室没了,多年的行政班没了……2014年2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改革经验。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完全颠覆了大家对于学校教育的刻板印象。随着当年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北京市十一学校成为高中学校构建新型育人模式的样本。

这是一场从课程开始的变革,学校依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国家课程为蓝本,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发动机、方向盘。相应地,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图书资料、实验仪器、电脑设备等被按需分配到各个学科教室,学生不再有固定教室,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课程,游走于不同的学科教室之间。

而课程教学的改变,又引发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多米诺效应”。学生“接管”了校园,在各项校园活动中唱主角;教师退居幕后,变成学生成长的导师、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师;学校组织走向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学部和年级作为学校的事业部……

在中国当代的课改进程中,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改革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让“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地。正如许多人所言,在这里看到了理想中的学校教育。

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智慧的改革成有“道”的教育

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自2010年开启课堂教学改革,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发展成为当地的样板校,成为全国教改新典型。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6次到六道河中学听课、调研,学校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同行前去考察学习。

10年来,六道河中学以课改为抓手,在“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建构起“分层异动”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教师分层设计并实施教学,课堂上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临时组建若干流动性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实现最佳的学习,真正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还形成了人和、场乐、法活、果丰的“和乐”课堂文化。

校长贾利民带领团队将这样的“智慧课堂”思想进一步放大,建构起“智慧教育”体系,包括智慧管理、智慧德育、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评价、智慧培训等“六大工程”,最终形成管理“和顺”、德育“和美”、生态“和怡”、课堂“和乐”、评价“和畅”、关系“和融”的六道“和”文化。

六道河中学指向生命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激发了师生内在动力,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提升了学校。在这里,教师自信的面容与学生自主的行动,青春的心态与和谐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教育图景,走出了不同于一般乡村学校的发展大“道”。

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互联网+跨学科改革样本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跨学科课程改革,聚焦能力和素养培养,形成了主题式、统整式、数字化、项目化、综合化等新的学习模式;构建了“统整项目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边界、班级边界、空间边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开展移动式、个性化和探究式学习。

“统整项目课程”是以STEM理念为引领,针对“数字原住民”即现代儿童的特点设计的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开放性课程体系。课程的核心是让学习与生活深度连接,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性问题。目前已形成学科内统整、跨学科教学、跨学科统整以及超越学科的主题统整四种基本课程模式,通过互联网构建起新的学习生态,促进了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跨界融合。

6年多的改革探索成效显著,不仅为全国“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实践样本,为STEM、课程统整、研学旅行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搭建了创新的平台。学校课程团队共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专著《中小学在线教育指南》已正式出版。课程入选国家精准扶贫项目,乡村青年教师公益培训计划;发起的“统整项目课程全国教师培养计划”,通过网络直播辐射到全国20个省份150多所学校;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优秀案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重庆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大空间拓宽智慧育人新路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办学11年来,立足学习中心立场,咬定“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不放松,将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特色学校建设立根本”“卓越课堂改革增内涵”“智慧教育探索创未来”的“层进式”发展。

开启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景瑞小学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将信息技术融入学校环境、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等诸要素之中,探索面向每个学生、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具有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和充分关联度,获得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2014年,学校采用“四方协同”机制,构建起集教、学、评、管、研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交流互动学习,形成了“管理空间·领导好管、教师空间·教师好教、学生空间·学生好学、家长空间·家长好用”的智慧学习新场所。随后学校常态推进“兰韵智慧学习模式”,即以物联网为基础,借助交互式学习管理平台,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主题、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经历课前自主探学、课中合作研学、课后个性拓学三个阶段,同时可视化呈现学生学习的思维结构、进程、策略,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分析、评价、创新层次。此项智慧学习模式2018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最佳案例”。学校还多次受邀入展国际教育信息化展览会等,累计接待全国同行6万余人次到校考察学习,辐射上千所学校,惠及百万余名师生。

如今,学校借助信息技术,从学习空间无边界、学习方式无边界、学习内容无边界等方面入手,着力建设无边界未来学校,促进基础课程改革走向深水区。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率性教育”让学习真正发生

师范院校附属中小学与其他中小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学校具有实验性,承担着大学的一些教育实验和改革任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在早期的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提出“三不”,即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加大作业量、不搞频繁考试,立足于上好每一节课,不加重学生负担,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十五”期间,学校基本实现环境的生态化、网络化、开放性和多功能性,实现了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异步性和多样性,学校“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校长于伟带领下,学校秉承“率性教育”理念,强调“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并进行“率性教学”改革,实施“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学校还发布《率性教学论要》,强调教学“有根源、有过程、有个性”,提出了率性教学的三组表征,即情境具象、操作体验、对话省思。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策略,即明确儿童学习的起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指导学生主动展开归纳。率性教学放大了儿童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表面化现象,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持续探索中,在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教育改革鼎新的时代大潮的回应中,学校自身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于2014年、2018年先后两次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0)

相关推荐

  • 课改与安全:教师的两难选择

    王文忠 最近,在与A小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改体会时,孙老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改革的需要,布置了一道数学实践作业题,要求学生对家庭或社区用 ...

  • 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陈明秋.王永生 一.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县教育教学正沿着正常的轨道良性运转.自2003年秋季,我县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和培训工作运作良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中学 ...

  • 课改20年中难忘的三个片段

    倪闽景 教育是民生,更是国计.教育改革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新课程改革的20年,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参与者的每一个教育人重要的生命历程.伴随着上海课改发展,20年里 ...

  • 美国课改20年:如何让“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头条

    如今,经济全球化.科技智能化.文化多元化,要求今天的学生能够具有适应未来生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这对世界各国教育提出了挑战和命题,世界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素养主张和改革蓝图,以培养适应时代变革的人才. ...

  • 课改20周年不该忘记的

    课改20周年不该忘记的 渐新堂 今年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20周年,一些非主流媒体抢占先机,急急忙忙地利用专版连续报道回顾了很多光鲜的成就与案例. 不应该忘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助推力度 ...

  • 课改20年特刊 | 许许多多的平凡教师,正在书写自己的课改史诗!

    故事里有青春中国,教育中有改革风潮. 课改20年,教育改革大潮后浪逐前浪.1700万教师如浪花一朵朵,成细流.成江河.成大海,平凡且真实地汇聚.奔腾.升华-- 20年探索与实践,有你有我有大家:20年 ...

  • 曹培杰:课改20周年再谈未来课堂,我们离理想只差5步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持续20年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了2.8亿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概念.新经验.新成果陆续涌现.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沉淀.不断深化的过程. 中国教科院曹培杰博士经多年研究 ...

  • 曹培杰:20年课改探索,我们离未来课堂仅“五步之遥”

    本文共3665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 作者 | 曹培杰    来源 | 新校长传媒 学习方式的时代转型 1 从"学以致用"转向"用以致学" 传统课堂有一个很大的 ...

  • 教研先行,推动课改走向新阶段|纪念课程改革20年系列⑨

    今年是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周年.二十年的改革波澜壮阔,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很大变化,也促使基层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改革创新经验.在改革推进中,教科研部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今天,本公众号推出的是来 ...

  • 让语文在课改中充满活力,在智慧碰撞中升华

    首先,我想用一副对联来表达我对语文课改的真实感受. 上联是:语文课改,前瞻得古人,诗也,词也,文也,赋也,字字关情: 下联是:课改语文,后见得来者,嬉也,笑也,怒也,骂也,句句真意. 那么,无论语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