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3”选基法则,真能选择出好基金么?

有不少朋友跟我反馈说,每天都看好多人的文章,到最后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决策。据我了解,做波段操作的策略比较受投资者欢迎,因为这是人性,确切来说叫“及时满足”。所以就有很多猜市场,猜涨幅的乱象。我是不齿的,基金投资,是要跟时间做朋友,你持有越久获利的空间也就越大,短期内的频繁交易只会不断蚕食你的既有成果,增加你的成本。

现在市场上有关于选基的策略很多,比较有代表性应该就是“4433”法则,颇受投资朋友青睐,这套选基法真的能帮我们选到绩优基金么?老马带大家一起来实测下。

所谓“4433”法则就是:

第一个4:选择一年期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4的基金;

第二个4:选择两年、三年、五年、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4的基金;

第一个3:选择近6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3的基金;

第二个3:选择近3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3的基金。

从这个法则可以看出,选出来的基金都是三年以上的,算是能够经历一轮小周期,长期、中期和短期都有所兼顾,在筛选范围上确实缩减了不少。

到底是骡子还是马,我们现在就来溜一溜。

这里我们考虑的是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债券基金就不作过多分析。设定好我们的指标,开始筛选。

筛选出来的结果是159只,一下子从7000多只基金锐减到159只,单纯从这点来讲还是比较奏效的。不过这里面还有些是C类基金,需要剔除(对于基金而言我们是长期投资,C类是每年收取销售服务费,持有时间越长无形会增加成本)。还有些规模比较小的(低于5亿,盘子小基金经理会偏爱押注某一行业),也需要剔除,最后筛选出来的结果是98只。

在筛选出来的名单里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基金经理,像景顺长城刘彦春的新兴成长,也有易方达张坤的中小盘,嘉实归凯的泰和,前海开源曲扬的稀缺资产,李元素博的富国高新技术等等,基本上也能满足我们对于基金的配置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4433”法则还是具备一定的基金筛选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精准度。细心的朋友可能也看出来,这98只基金里面有不少是去年的爆款,像诺德罗世峰的周期策略,以及工银黄安乐的信息产业,华商梁皓的万众创新等等,都是去年重仓新能源行业起飞的。在“4433”法则的条件约束下,短期的业绩排名影响权重不低。我们都知道近6个月表现出色的板块无异于新能源,而像有部分基金经理,像朱少醒、谢治宇、袁芳他们的持仓更偏向于均衡,所以在筛选出来的名单里面就没有出现他们的名字。

还有一点就是“4433”法则没有考虑到基金的风险管理能力,最大回撤直接关乎到我们的持有体验感,一般来说最大回撤在30%以内是合理的。这也是因人而异,盈亏同源,你的目标收益率是20%,那么同时你也要做好亏损20%的心理准备。

所以对于“4433”法则,我觉得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过没有完美的策略,并非“一招鲜吃遍天”。我会淡化短期的回报,近3个月,近6个月的业绩排名我不考虑。然后把最大回撤(近三年)设置为<30%,同时还会兼顾夏普比率,持有人结构以及基金经理的获奖情况。我再来重新进行筛选,看下结果如何:

筛选出来的结果是22只,整个过程还是比较繁琐。我把自己的思路捋下就是: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和成立以来业绩排名前1/4,最大回撤<30%,规模>5亿,有获奖记录(包括金牛奖、金基奖和明星基金奖),夏普比率>1。

那问题来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筛选出来的22只基金就全部值得我们持有呢?我们是通过智能筛选,都是以过往业绩基准作为依托,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量化去实现的。然而有很多是我们无法量化获知的,比如说基金经理调仓频率,风格偏好,市场情绪,机构持有人变动等等,影响基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于一只基金,过往业绩固然重要,对于未来基金业绩能否上涨,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和投资理念起着决定性作用,业绩上涨的根源还是行业的成长性,选对行业,选对基金经理,我们的持有体验感也更好些,也就能做到真正的长期投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