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没有标准吗?与文学一样,有一根看不到的“金线”
如今流行快餐文化,几乎任何领域,任何事都在要求短平快,什么5分钟了解XX,10分钟掌握XX,30天成为XX……没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来看本书练会字去提升自己。当下是重结果轻过程的时代,只想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尤其是“悲催”的书法,看门大爷都能跟你侃侃而谈,谁又愿意在网上看你长篇大论呢。
被大众群嘲的刘洪彪楷书
很多人吐槽,你东拉西扯干嘛,直接说这张楷书好在哪里不就行了,大家都明白了谁还会乱喷呢。呵呵,骚年,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一讲就清楚,你以为自己是神童吗?亦或认为书法太简单?绝大部分人对书法的理解还停留在写漂亮字阶段,你以为我该如何去解释?对刚学加减法的小学生说微积分,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感受下笔力扛鼎
所以,不如借容易理解的事情展开,兴许可以触类旁通。即便仍无法理解,有点思考也是好的。
冯唐有段话:“文学有一根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汉,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
感受下墨的浓淡枯湿
这里的“金线”其实就是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不可量化,需要建立在一定认知高度才会理解和发现。经常遇到杠精用“艺术没有标准”这句话做挡箭牌,这的确很无解。因为,你无法让他短时间提审认知水平以及审美高度。你又如何让他明白艺术的内在标准呢?
对于冯唐的这句话,喜爱看霸道总裁爽文的肯定会嗤之以鼻。同样的,我如果说书法其实也有金线,“100瓦灯泡”肯定要跳起来。
感受下用笔的苍劲老辣
那么,书法中“金线”是什么?这个要分两个情况来看。
一,判断功夫深浅。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书法是否有功底,新手还是高手?看线条的质感准没错,简称线质。线质如何是辨别水平高低的最佳途径,掌握这个技能,就等于练就了火眼金睛,道貌岸然装腔作势之徒只会一眼假。
二,判断作品好坏。
与第一条并不矛盾,并非功夫深都是好作品,因为决定好作品的因素有很多,且需要反复打磨,更需要一定的偶然性。艺术审美是与时俱进的,当下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要具备结构,笔法和章法,还得有墨法和视觉张力。虽说无意于佳乃佳,但那概率微乎其微,也是大师级别的专利,更是可望不可求的忘我境界。
感受下计白当黑
最后,结合近些天的观察,@书道拍案想把冯唐这段话稍作修改:对于门外汉,若隐若现。这里若隐若现也改“一清二楚”。只是,此“一清二楚”是带引号的一清二楚,是无知不自知导致的认知偏差。因为,能达到若隐若现阶段的人,定会对事物产生好奇和思考。而一拍脑门张嘴就来,恰恰是“一清二楚”的人才有的迷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