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易经残卷·旅》上古伏羲时代(草稿)

旅:小亨。旅贞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文言:(原缺)  

旅:亲寡也。《易》曰:“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认为执政不对,是以贤者愤然离去,佗们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去别处传道,成了孤家寡人。《周易》谓之“涉大川”,真贤者也。本卦讲述时人如何对待这些背井离乡的贤者。总的来说,这些贤者还是很受欢迎的,故曰亲寡也。

小亨:民众们善待这些愤然离家的游子。这些旅人被民众们视为不肯为虎作伥的好榜样,倍加推崇。这是由于佗们像好样的学习,肯于斧正其上,是以《易》曰:“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贞吉:这些浪迹天涯的游子,佗们都是好样的,佗们都是依照那些佳美的言行准则来为人处世的。

《遁》说的是民众们好高骛远,把目标给定高了。这是自讨苦吃,贤者不肯受那份罪,拍屁股走人,当了逃兵。佗们只是躲清静去了,并没有离开家,下一回大家还会携手共进。《旅》是贤者走了,到别的族群中去了,这是人才流失。《旅》与《临》是两回事,《临》是大君巨子正天下。

明慎:明,无暗箱操作,人所共见。慎,小心也,《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留狱:狱,与人相争,大家都往出摆证据,以证明这东西是自己的。不是他的东西,愣说是他的,巧取豪夺也,故“折狱致刑”。《左传》“坐狱于王庭,士匄听之。” 留狱,留下祸根也。这里指政见不同,让人给逼走了,以统一意见。至于那些有过错的家伙们,当时的这些族群都是不肯往外放人的,请参见《艮》。

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民众们即认可先哲那种赦过宥罪的宽柔,同时也认为执政们这种利用刑罚的刚猛行为是合理的。如果让民众们于两者之中选择,佗们必然会选择先哲的仁爱与宽柔。以其宽柔仁爱,因此这些离家的游子才会得到异乡人的热情照料。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文言:(原缺)   

琐琐:细小的,不重要的。这里指这位贤者不善于交际,他说不上去话,自然不会被人重视。故曰“志穷灾也”,志,脑中所想,心之所向。

由于这位贤者不是场面上的人,是以在这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待见。他在自己的家国里总会有亲朋好友的帮助,但是到了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又不会做事,自然罕有人肯待见他。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文言:(原缺)   

旅即次:即,到达,得到(开始从事)。次,指行军时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旅即次,是指来到这里的这位游子得到了执政的重用,重到都得到兵权了。是以“怀其资,得童仆”也。是为榜样。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文言:(原缺)   

旅焚其次:火烧连营也。获罪于巨室,故曰“亦以伤矣”。本节之所以交代说贤者也没好了,是在赞美贤者的这种舍生取义精神。

丧其童仆:劝说成功,令这位执政的手下背弃其主,同贤者一道跑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的执政们他不进道义,因此贤者不交其上,而与民同在。

贞厉:贞,榜样。厉,比比划划,不安静。这里是说贤者跑这里来“闹事”来了。“儒、侠”者也。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皆乱臣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文言:(原缺)   

贤者来到了这里,这里的执政给吃给喝,给钱花,就是不用佗。例如仲尼。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文言:(原缺)   

逮:捉,特指经过追赶或试图抓。这里指抓到了活的。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机会来了,佗却没有按照人们预想的那个样去办事情,佗不但没有按照人们预想的那样办,还小有损失,可是到了最后,人们却依旧说佗行,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因为得到的那个结果比人们预想的要好上不少。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文言:(原缺)

“鸟焚其巢”类如“旅焚其次”。“ 焚其巢”,是说把对方的老窝给端掉了。

先:为民尽力者也。去民之疾,故笑。

后:夙兴夜寐以事一人者也。主败亡,故哭号。

丧牛于易:易,改变。这里指变坏了。丧牛于易,是说就连这么老实听话的手下都和人家跑了,你说说这东西是不是玩儿完了?是以“终莫之闻也”,连个愿意提他的人都没有,活到这份上,啥也别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