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名方大全 > 汤类10篇 治疗肺燥肠热大便水泄如注 肾虚尿多 月经多漏下 肝脾两虚肾水亏耗子宫内膜息肉 头痛头眩 汗出过多致半身不遂 脾胃虚寒大便滑泻 浑身麻木 肠胃虚寒滑泻不禁 肠胃受湿饮食不化

所谓中草药,是中医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

  中草药名方分类:汤 丸 散 饮 糕 酊 剂 煎 酒 粥 方 膏。

41. 阿胶黄芩汤

阿胶黄芩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陈阿胶青子芩各9克甜杏仁生桑皮各6克生白芍3克生甘草2.4克鲜车前草甘蔗梢各15克
【用法】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
【主治】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42. 阿胶汤1

阿胶汤1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组成】阿胶(炙令燥,别捣末)人参各30克干姜(炮)60克远志(去心)120克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甘草(炙,锉)90克大麻仁(烂研)175克
【用法】上七味,粗捣筛五味,与麻仁拌匀。每服18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间胶末1.5克,更煎两沸,空腹时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肾虚小便多。

43. 安冲汤

安冲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白术18克(炒)生黄耆18克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8克(捣细)大生地18克生杭芍9克海螵蛸12克(捣细)茜草9克川续断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养血,固涩安冲。
【主治】妇女月经过多,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

44. 安老汤

安老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人参30克黄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15克(土炒)当归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胶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甘草3克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脾补肝,育阴止漏。
【主治】老年妇女肝脾两虚,肾水亏耗,月经已绝,忽而复行,或下紫血块,或下血淋漓如红血淋。现用于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绝经后子宫出血,见上述症状者。

45. 安神汤

安神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6克防风7.5克柴胡升麻酒生地黄酒知母各15克黄耆60克酒黄柏羌活各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蔓荆子1.5克、川芎0.9克,再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热服。
【主治】头痛头眩,眼黑。

46. 安胃汤

安胃汤
【来源】《脾胃论》卷下。
【组成】黄连(拣尽,去须)五味子(去子)乌梅(去核)生甘草各1.5克熟甘草0.9克升麻梢0.6克
【用法】上药哎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汗出过多,致半身不遂,偏风痿痹。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酒、湿面、蒜、葱、椒、薤、姜,调味香料之类。

47. 八味汤1

八味汤1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六。
【组成】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木香橘红肉桂(去粗皮)丁香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30克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侯,温服。
【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泻。

48. 八仙汤

八仙汤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身白芍地黄羌活半夏陈皮秦艽牛膝柴胡桂枝防风
【用法】水煎服。
【主治】浑身麻木。

49. 八柱汤

八柱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肉蔻(煨)干姜(炒)诃子(煨)附子(面裹煨,去皮、脐)粟壳(蜜炒)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一剂。加生姜1片、乌梅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肠胃虚寒,滑泻不禁。

50. 白豆蔻汤

白豆蔻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组成】白豆蔻(去皮)诃黎勒(炮,去核)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干姜(炮)各15克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2克
【用法】上五味,粗捣筛。每服1-5克,切薤白3寸,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主治】肠胃受湿,濡泻无度,腹痛,饮食不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