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必须改变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
根据原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庄寿强先生的创新能力公式:创新能力=K×创造性×知识量。K为一个常量,也可视为一个人的潜在的创造力。一个人的创造性,主要包括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及其所掌握的创造原理的总和。创新能力与知识量的关系,一是一个人的知识很多,创造性很强,创新能力很强;二是一个人的知识很多,创造性不强,创新能力不会太强;三是一个人的知识不多,创造性很强,他的创新能力也不会很强。提高创造性的措施,是要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知识量和创造性两个方面因素的增加。
知识量的增加是一个长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路径是教育和培训。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创造性提高一倍或两倍,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增加知识量少得多,主要路径是接受创新教育或学习创造学。开发创新能力既需要增加知识量,同时也需要提升创造性,二者缺一不可。
眼前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以知识量的增加或升学为目标,根据提高创造性的措施,知识量的增加完成了,又能怎样?还不是存在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得到提升或没有提高一倍或两倍的问题?其结果是创造性、创新能力,在创造价值方面几乎为零,是一片空白。这就是本文所说的“落后的面貌”。
要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必须改变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改变中小学校教学方式的方向是在知识量的增加的基础上,适当压缩中小学校常用严格的考试手段尽量加大学时数的时间的做法,腾出适当的时间安排提升中小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内容。提升中小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创新思维,练习创新原理,培养创新人格。同时要解决克服应试教育存在的忽视思维的发散训练,考核方式存在的一是训练能力的方法不明确;二是混淆学生之间的能力和学校成绩;三是读书学习与开发创新能力的关系不明确等问题。
目前中国的中小学校教育躺在过去的“成功”,以知识量的增加或以升学为目标,不关心中小学生创造性的提升,不去支持中小学生创造性的提升即开展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中睡大觉,没有“危机感”是教育最大的危机,也是不久的将来中国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