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小凡:乡村记忆-想起村上的小敏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乡村记忆-想起村上的小敏

作者 | 窦小凡

原创 | 乡土中原

小时候,村里有个小伙伴叫小敏,我们都非常同情她,因为她总是拉扯着四个弟妹,像个小妈妈,没有我们轻松自由,而且经常处于饥饿状态。

她的妈妈我叫二婶。二婶长相普通,小眼睛,薄嘴唇,高颧骨。她整天都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看到小孩儿们总是眯着眼,表现非常冷漠。所以我看见她就发怵,不愿意上她家里去,害怕看见她那副模样。

二婶身板瘦小,可是非常高产,一年生一个小孩儿,家里一溜儿五个孩子,若不是当时管计划生育的强制把她拉走做了结扎手术,估计小敏后面会跟一大排弟弟妹妹。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小时候没有零食,放学饿了就吃一块凉馍,就棵葱,或就一瓣蒜。穷人家的孩子没见过更好吃的东西,一块馍就吃得津津有味。但那时候很少听说有挑食或积食的现象。

现在看来觉得那时的孩子有点可怜,其实不是,我们没有觉得自己可怜,我们都可怜小敏,不到饭点儿,她连一块馍都没得吃。二婶经常把馍装到荆条筐里,然后再高高挂到房梁上,小敏即使站在凳子上也够不着。

二婶偶尔会忘了把馍挂起来,小敏就趁机拿几个分给弟弟妹妹吃掉。可是每次都能被二婶发现,她咬着牙,伸出右拳,突出食指和中指的第二个关节,狠狠地照着几个孩子头上咚咚咚敲几下,像敲桌子一样,我们称她的这项暴力为“滚头栗子”。孩子们龇牙咧嘴地哭,二婶全然不顾,拂袖而去。

二婶也不让孩子们上学。那时小敏还不会干农活,她的工作就是带着一群弟弟妹妹。她有一副特殊装备:一把小铲和一个带耳朵的小铝锅。地里庄稼快成熟的时候,她拿着装备,带领着弟弟妹妹,浩浩荡荡,整天在地里忙碌。

麦黄时节,他们煮麦仁、燎麦穗;麦后他们到地里捡麦穗,能吃的或煮或烧,吃不了就拿回家。到了夏末,玉米粒还是一掐一股水的时候,小凯他们就吃上了,全村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都是他们的美食。

玉米收获后,只剩下光秃秃的玉米杆躺在地里,红薯又接上茬了,这时红薯的块根略略膨起,像一根肥胖的手指头,人们还舍不得刨来吃,她就在地头支起小锅,咕嘟咕嘟煮起了红薯。弟妹们有的捡柴,有的提水,有的扒红薯,一个个都不闲着,为了一锅煮红薯忙得鼻涕横流。收过的的庄稼地里有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如残留地里的红薯、萝卜头、黄豆粒,玉米籽儿……小敏的小锅经常热气腾腾,里面煮着各种粮食。

平原上的冬天比较荒凉,地里只有麦苗。那时麦苗是不能吃的,现在有麦苗汁和麦苗粉,据说喝了超级营养。幸亏那时候小敏不知道,要不然恐怕她会率领弟弟妹妹和羊们争麦苗吃。

但是寒冷的冬天并没有让小敏停歇,他们拿着小铲,到处找仓鼠洞。他们不是捉仓鼠,而是在寻找仓鼠的仓库,找到一个仓库,地头就会升起袅袅炊烟。黄昏时分,人们总能看到他们排着队,拿着叮咣作响的装备,一个个灰头土脸,挺着溜圆的肚子,满足地回到村里。

村民都不喜欢他们,看到他们直摇头,整个村的庄稼地都是他们的粮仓,但是并没有人去难为几个孩子。

我曾经加入过他们的队伍,品尝过用浑浊的小河沟水煮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小红薯,我们在地头背风处,窝在干草丛里,用肮脏的小手剥掉红薯皮,啃着半生不熟的红薯,倒觉得十分香甜。

对现在的孩子说食物匮乏的事儿,似乎有点神话。他们从小就被大人追着撵着喂饭,各种零食饮料让他们失去了吃饭的兴趣,饭菜中丰富的调味料让他们的味蕾变得愈发挑剔。

由食物过剩引发的儿童肥胖问题让多少父母苦恼忧虑。网络上流行的“真香”定律其实真该让孩子们体验一下,这样他们才会好好吃饭、珍惜食物、珍惜生活。

配图作者:旅美画家李自健
(0)

相关推荐

  • 我居然在追扶贫剧,敢信?

      戈壁滩上也能种出蘑菇?原本三块一斤的蘑菇,为何一夜让村民赔哭?坐上飞机的蘑菇,价格怎样不变"贵族"?请收看新一期的<致富经>,啊不,是<山海情>.   ...

  • 奶奶的麦地

    当代诗人海子曾经写过一首名为<麦地>的诗,他在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而忙碌的乡村世界:"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妻子们兴奋地不停用白围裙 ...

  • 福安甘棠继续拓展建设中的过洋美丽乡村

    福安甘棠 继续拓展建设中的过洋美丽乡村 2016年10月31日上午实拍 过洋村口: 过洋廊桥: 新建溪景: 新建风景池: 新建停车场: 过洋村委楼: 过洋村小学: 过洋畲族馆: 过洋畲村民宅: 过洋野 ...

  • 历城相公庄村社区博物馆

    乡村记忆(八) 历城相公庄村社区博物馆 走进古村落触摸乡村记忆诠释乡愁乡情.相公村民俗博物馆,展出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收藏民俗物品400余件,主要包括乡村服饰.家具.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实物资料以 ...

  • 【河南·汝州】王瑞敏丨记忆深处旧时光

    记忆深处旧时光   文/王瑞敏     这个周末有木有打算一起相约出去玩啊,不如随着凌月姐姐来感受一下民俗文化吧! 这个位于汝州市北15公里陵头镇段子铺村的王湾民俗村,古村落建筑和基本架构保存完好,利 ...

  • 乡村的夏天

    夏天,南风吹起,天气由暖至炎热,满世界都是青绿.夏天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如同人生中最有力量的青壮年时期.而乡村的夏天,风景更加秀丽,人们也更加忙碌.如诗如画的乡村,安放着一年一度的夏天,也安放着匆匆的时 ...

  • 《棠溪记忆》01—— 一部难得的乡村志书

    一部难得的乡村志书 --<棠溪记忆>序作者:林容华古往今来,国有史,家有谱,府县有志.人生有家,家居有所.人类聚集,形成村落.生养之地,情之所寄.盛世修志,此乃善举.故记乡村之变迁,循乡风 ...

  • 难忘的儿时记忆

    李金香,河北省文安县新镇镇孔家务村人.文安县作家协会.会员,从小爱好文学,常有散文和诗歌作品在[新新文学][文化 文安][文安夜听]等平台发表. 难忘的儿时记忆    文/李金香 从前人工收割小麦的情 ...

  • 欣赏《棠溪记忆》读后感,走进棠溪去看看

    欣赏<棠溪记忆>读后感 走进棠溪村去看看 近年来,每每进出福安潭头镇境内的武陵溪流域,去领略大山的情怀.欣赏山村的风景,都会路过位于武陵溪畔的棠溪村.但终因棠溪村就在公路边,觉得很方便,随 ...

  • 窦小凡 :乡间记忆‖那些让人身上发痒的小东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那些让人身上发痒的小东西 作者 | 窦小凡 原创  ...

  • 乡村记忆||大喇叭秦腔小喇叭戏/轩诚清读(第513期A)

    轩诚浅语: 90年代初我参加工作时,被分到了文艺部戏曲组,每天下午负责主持一档名叫<戏曲金唱片>的栏目,心里老大不情愿,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没几个人听,也没有什么好主持的.后来有机会去到了郊 ...

  • 窦小凡:消失的乡村讨饭者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消失的乡村讨饭者 作者 | 窦小凡 原创 | 乡土 ...

  • 一个惊喜,文章可用耳阅读了:『送米』(有声版)|乡村记忆|陶小青

    本期作者    陶小青    配音    笑眯眯 乡村记忆 送   米 陶小青 小的时候,家里就只有一亩八分地.因为父母是在实行农村责任制后的第二年才结的婚,所以母亲自然没有分到父亲这边的田地.后来的 ...

  • 忆寒冬的温暖——火桶|乡村记忆|陶小青

    本期作者    陶小青 乡村记忆 忆寒冬的温暖--火桶 (陶小青)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绥宁县北屋区闺女们的嫁妆几乎都是纯手工打造的木制品. 大件有花床.三门柜.碗柜.高低柜.饭桌.书桌等 ...

  • 承德的乡村记忆:相隔了40年的两次送亲

    唢呐声声,身着红衫的壮汉颠着花轿,长长的送亲队伍行走在山路上,欢快喜庆.这是电影电视剧里的送亲场景,现实生活里,我是没有见过的. 聘姑娘是大事,送亲也就成了重要的环节.第一次参加送亲,是在70年代中期 ...

  • 【乡土情缘】龙云华: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  文/龙云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清明时节,烟雨纷纷.清明假期到来,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股哀伤的味道,国民心境进入悲痛欲绝的状态.上坟.挂青.祭 ...

  • 乡村记忆

    ​邹立国随笔 ​漫步走在乡村路 绿色的枫树林安然无恙 今朝的小山村静悄悄 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坐在古屋门前 眼睛聍视着远方来的客人 我们下了车 向他走来 这时我看到了 他脸上的一丝笑脸 那种感觉已久违 ...

  • 【散文】乡村记忆(作者:天一点点蓝&朗诵:如风)

    乡村记忆 作者:天一点点蓝  朗诵:如风 时光如白驹过隙,再过几日,就是中秋节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挥汗锄禾的身影,不禁勾起了童年乡村记忆. 我的故乡在农村,童年是在乡村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