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做饭的人,都藏着有趣的灵魂。庄祖宜说:...
爱做饭的人,都藏着有趣的灵魂。庄祖宜说:“之前根本我不会做菜,下厨的成果也只是勉强能吃,但忙一顿饭下来,紧绷的神经却不知不觉舒缓了,顿时感觉生命有了新鲜和丰富的趣味”。
做饭能治愈一个人内心的孤独和疲惫;做饭,能给与家人温暖和爱;做饭,会让灵魂深处变得有趣和美好,心向诗和远方。
01
凡尘烟火,是爱和温暖
汪涵说过:
“其实大家都应该学会做菜。我们到菜市场挑选食材,其实就是偶遇和重逢,翻炒就是情感的升温,糖醋就是情感里的蜜意,做一碗面条何尝不是柔情。所以家厨里的感觉,就是爱。”
厨房的温度,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一蔬一菜间,都是欢声和笑语,一汤一羹中,藏着爱和温暖。
导演李安很爱做饭,在一期电视栏目采访中,他曾说:“狮子头等家常菜我都会做”。
家人都夸他说:“你这么会做菜,我们就来投资开一家餐馆,好不好”。
李安导演对家人深深的爱意都藏在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里,他精湛的厨艺源于在家做过6年的“全职爸爸”。
那个时候,他的妻子要外出工作,他在家里照顾儿子,每天都给孩子准备精致可口的饭菜,为妻子做新鲜暖热的汤羹,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他表示:“除了电影,我只想烧烧菜,被太太数落,太太能够对我笑一下,就是现阶段最大的幸福感。”
正是这一段全职陪伴家人的经历,让李安导演更加深刻的理解爱和幸福的意义,因此也创作出非常多出色的作品。
爱一个人,就是愿意为她洗手做汤羹,让家人围坐在一起,尽享团圆与美好,让爱和温暖在烟火氤氲中悄然升起。
02
烹煮慢炖,是艺术和修行。
网络上流传一句话:“观天地,遇众生,见自己,虽名为做饭,实为修行。”
食物之中包含着万千世界,烹煮之间,蕴藏着万物乾坤,一食一饮皆修行,慢慢品味,慢慢生活,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烹煮慢炖,是艺术,也是修行,更是文化,除了从做饭之中悟道修行,也从色香味的菜品里,欣赏美和澄明的心境。
正宽法师认为,每一道料理的烹煮时间,取决于该食材的生长期,好比红豆种植六个月才能有收成。
因此,烹煮时,必须慢慢熬煮,才能熬出红豆的天然味道,煮红豆时需要注意火候,火太猛,容易让红豆烧焦,火太小,则无法熬出软度和水分适中的红豆。
因此在整个烹煮过程中,必须全程看守在火炉旁边,不时的查看红豆的熟度和软度。
看似一锅简单的红豆粥,考验的不仅是厨艺,还有耐心和细心,慢慢去体会,才会变得温柔与从容。
烹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修行,红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和烹煮,才能露出本性,生命中每件事,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时间的酝酿中沉淀和锤炼,方可领略人生的智慧。
03
柴米油盐,是诗和远方
汪曾祺先生说:
“看看那些碧绿生青的、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和朋友沉醉于一疏一菜之间,时光如诗般静美“
爱做饭的人,去菜市场挑选各种瓜果蔬菜,按照自己的方法绘制成美味佳肴,岁月也慢慢沉静下来,安宁美好又富有诗意。
就像苏轼一样,柴米油盐,皆可为诗,锅碗瓢盆,皆可入画,洗手作羹汤,便可让生活更有烟火气。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但是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当时的日子非常心酸,没有钱买好肉,买好的食材,东坡便买当时没人买的猪肉,价格非常便宜。
苏轼这样写道: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创作的美食,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肘子、东坡豆腐……都是色香味俱全的绝美佳肴,也同他的诗作一起流传至今。
做饭时苏轼自下厨,享受做菜的乐趣,体味生活的五味杂陈,还写出著名的《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文火慢炖,火需足时,只有不间断的、反复深入的实践,才会有奇迹发生。
苏轼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悟见生命的真谛,于浮沉岁月中,获取一份从容与淡然。
被贬中他寻找希望,落魄时他从生活寻求意趣,将自己的情感和诗性寄于味香色美的佳肴之中,创造出让后世景仰的千古佳作,东坡对生活的热情让无数人动容和钦佩。
自古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食材品类繁多,能从生活和美食中窥见智慧和真知,领悟诗意和美好,便是走向了星辰大海。
凡间烟火处,便是诗和远方。只有回归生活的本质,才能感悟生活的诗意。
待千帆过尽,风景看遍,我们就会明白,生活,其实是升起火来过日子,一屋子热气,才是一个家最美最暖的状态。
爱做饭的人,都藏着有趣的灵魂,既能沾满烟火气,又能诗意地生活。
他们让自己的灵魂世界,于平凡的烟火之中升华,绽放出人生不平凡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