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民间草药的故事21——苦苣苔科植物中的还阳药材/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195/20201120

人类对事物的分类能力可能是人的一种天性。在世界植物分类学家中,有一些人并不是专业人士,但是通过自己的苦学,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在整理神农架苦苣苔科植物中的还阳药材的资料时,我又见到了熟悉的物种命名人 Makino。  日本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牧野富太郎(Makino, Tomitaro. 1862-1957),这位没有上过大学,靠自学,采集了50多万份植物标本,发现了1500多个植物新种(?)。由于中国东部与日本植物区系相近,在庐山植物分类实习中,Makino作为命名人的植物出现的频率最高。导师谭景燊先生因和蒋英教授于1947年在台湾考察过植物,对牧野富太朗的工作十分熟悉,先生十分崇拜这位勤奋的日本植物分类学家,当我们有时抱怨植物分类难学时,先生就讲起了牧野富太朗厉志的故事。时间一长,我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看到命名人是Makino时,我常会回头再看一次植物的拉丁学名。

分布于日本、越南和中国的吊石苣苔(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Petersb. 19: 534. 1874)是由牧野富太朗命名的植物。牧野富太朗生于1862年,此种发表的时间是1874年,12岁就发表了新种?时间估计有误!在华中师范大学植物分类室里,牧野富太郎主编的《牧野日本植物图鉴》(1940)是我们经常参考的重要分类书籍。我国最早记录吊石苣苔见于清朝吴其濬(1789—1847)所著《植物名实图考》(1848),全草可供药用,"通肢节,治跌打,酒病。"此种生于丘陵或山地林中或阴处石崖上或树上,所以书中很形象地称吊石苣苔为“石吊兰”。属名Lysionotus,Lysis分离+ notus背,指蒴果背线开裂,而种加词,牧野富太郎选择了花的特点,pauciflorus,pauci少+florus花,花序有1-2(-5)花。石吊兰的叶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叶3枚轮生,在野外比较容易识别。

神农架有七种苦苣苔科的植物被列入还阳药材。大花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 )因其多生于岩石上,被称为“岩板还阳”、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因其叶形似猫耳朵,被称为“猫耳还阳”、鄂西粗筒苣苔(Briggsia speciosa)因其干枯萎缩后遇水又能伸展成活,被称为“见水还阳”、牛耳朵(Chirita eburnea)因其叶形如枇杷叶,故称为“枇杷还阳”、蛛毛苣苔(Paraboea sinensis)因其多生于岩石旁,故称为“岩石还阳”、西藏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lanuginosus)由其叶形似马耳朵,故称为“马耳还阳”、吊石苣苔( Lysionotus pauciflorus )因其蒴果细长,形如豆类细长的荚果,故称为“豆板还阳”。以上还阳药材多生于山坡阴湿岩石上,草本植物叶多基生,莲座状,辐状或钟状的花朵生在裸露的岩石上十分显目。线形、长圆形、椭圆球形或近球形的蒴果常常残存到次年的叶上,不仔细看,以为是残存的花柄。

以上7种药材均以全草入药,治跌打损伤等症。其中以豆板还阳(吊石苣苔)被利用最为常见。

 岩板还阳

(大花旋蒴苣苔)

猫耳还阳

(旋蒴苣苔)

 见水还阳

(鄂西粗筒苣苔)

           枇杷还阳(牛耳朵)                     岩石还阳(蛛毛苣苔)
       马耳还阳(西藏珊瑚苣苔)         豆板还阳(吊石苣苔)

在苦苣苔科还阳药材中,鄂西粗筒苣苔和蛛毛苣苔的模式标本分别采自湖北巴东和湖北利川。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cordatulus )模式产地为湖北西部。后被归并到西藏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lanuginosu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