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价格,多维均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常我们在拍卖现场看到的价格,绝大部分人会觉得90%以上作品的成交价过高,既然这么人多不认可,为何多数作品还是能够成交呢?
这里就要说到艺术品的特性,每一件原创作品都是独一无二,那么这有限的资源,就要挑动入局者的竞争,唯一性的艺术品的价格其实是由第二认可它的人来决定,而不需要获得大众认可,这和必消品不太一样。所以,当拍卖开始时,最后的成交价肯定是绝大部分人不认可的价格,这才是拍卖的本质
为什么又会说拍卖的价格是一种多维均衡的结果呢?这里我们将多维和均衡分开来讲,但最终价格的形成是其二者合力造成,多维的竞争产生均衡的状态,形成最终的价格。
所谓多维,其实指拍品竞争的多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拍卖行对拍品的竞争,这可以说是拍品的第一次竞争,这次竞争主要是拍卖行竞争拍品的拍卖权。
2)、拍卖行与现任藏家就拍卖估价的竞争(协商),现任藏家肯定觉得价格越高越好,但是拍卖行要考虑到拍品目前的市场认可价和藏家们可能出手的价格,加上对成交概率的考虑,它会与现任藏家协商(竞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估价范围。
3)、拍卖现场,藏家之间就拍品的竞争。这次竞争也更加公开透明,最后价高者得,也由此造成一个看似很诡异其实很合理的画面,现场绝大部分觉得作品过高,但是举牌者却觉得价格在合理区间。
如果说以上三次的竞争(协商)还算公开透明,那么还有一种竞争就在灰暗中进行,这也是人们经常觉得艺术品行业水太深的原因之一,当现任藏家和拍卖现场藏家进行竞争。从法律的层面而言,这种行为是被禁止的,但巨大的利益会让一些利益熏心者做出短视行为,这也可以说是竞争的第四维。(希望不被藏家朋友和拍卖行打死)
经过上述四种竞合之后,最终一件拍品就会形成两种状态:成交和流标。而无论是成交还是流标,都表明作品在此时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一旦作品的所有权从上一任藏家转交到下一任藏家手中,拍品价格再次进入一种不均衡状态,而如果要想达到再次均衡就需要将上面的三种竞争关系再次跑一边,或者藏家之间交易也可达成均衡状态。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一般艺术品交易都需要中介参与,只是这个中介有可能是艺术品经纪人,有可能是拍卖行,亦或是画廊。
在这种不断寻求均衡的关系中,艺术品的价格就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上涨和下跌,但又由于艺术品是一种可选品,人们在购买时一般会选择上涨的作品,当一件作品的价格已经涨到不可企及的高度时,那么它接下来的路径就只有两种:高位横盘和下跌。但又由于艺术品的流动性极差,这种横盘的模式将使其流动性进一步降低,那么当其无法流通时,作品的市场价格其实已经暗自下降,毕竟流动性既代表其市场价格的质量,也暗含机会成本的价值
至于价格下跌的作品就极少有人会去举牌,艺术品市场作为一个投资场所,也是一个信心市场,它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当大家都争抢一件作品的时候,那么它的价格就会不断飙升,当价格下降时,就不会再有人去触碰,也还会影响艺术家其它作品价格,甚至还会对整场拍卖产生一个消极循环的影响。
这也是大家经常看到的拍卖状况:要么特别好,要么极其差的原因之一,人的情绪在里面起了自我强化的作用。
所以就产生了人们经常说的那句话:信心比黄金珍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