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何要逃离东北?这也这只是一个开始!逃离人数能开个三甲医院!东北,你怎么了?买属无奈!
医生为何要逃离东北?这也这只是一个开始!逃离人数能开个三甲医院!
在与东北地区10多位医生、院长、卫生行政人员的对话中,发现了长达20年的“东北医生迁徙潮”。
有人发现,20年前和自己一起进医院的20位医生,只剩下2位;有人算出“医院走的医生,都能再开个三甲医院了”;有人预测,“这只是开始,离开东北的医生还在增加”。
城市衰落的表象,医院发展的缓慢,人类社会的纠结,工资低于物价上涨……一种无法吞噬的失落感在东北医生中蔓延。
“离开的原因太多了,留下的理由越来越少。”一位完成了“南北迁徙”的医生说,“到最后,连一个留下的理由都没了。”
走,几乎成了每个东北医生的想法。
有人做到了,“年薪涨了3-4倍,每天都尽力让新同事知道我的实力”;有些人别无选择,只能与家人分离。“没有回过老家,2年没见过老婆孩子”;有人没走成。“休假去南方找了一圈,都不合适,又回去工作了。”
东北医生流失迁徙
据某平台的数据,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10日,通过该平台投递的东北三省医生简历多达24万份。
从向东北地区投递简历的次数来看,辽宁省医生的投递次数最多,达24万次;其次是黑龙江省,共投递12.8万次;吉林省排名第三,投递4.9万次,占东北地区投递简历总次数的74.5%,外地流入很少。
至于东北医生的投递方向,只有13%的人打算在东北三省工作,也就是说,其他87%的简历都是发往东北以外的地区。
这个“迁徙”求职渠道仅仅是东北医生外流的其中一条。
在异乡迎来事业第二春
2021年6月,刚刚从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岗位退休的王慧兰(化名)从黑龙江老家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西南省份,在当地一家医院继续担任科主任。
(图片来源:网络)
在别人眼里,退休后在远离家乡的异乡开启事业的第二春可能过于“折腾”,但在王慧兰自己眼里,这是一个摆脱家乡工作环境、重燃医疗事业热情的绝佳机会。
在新的岗位上,找回了年轻时的工作状态。
在新医院,王慧兰接触到了不同于家乡的新设备、新技术和学术氛围。“我们都把医院当成自己在这里的家。”王慧兰说,这一次,她对工作的医院有了很深的归属感。
对学习新事物感到兴奋的王慧兰,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毕生所学教给年轻一代,这是她在原医院没能做到的。
“不总结、不反思、不进步”,王慧兰认为这是她家乡最大的问题。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曾在1996年和2005年到外地医院进修。
王慧兰视进修为珍宝。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除了积累诊疗经验,跟同行取长补短也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她曾经靠着那两次进修来填补了医院科室的多项技术空白,但后来却再也没有机会去进修了。
王慧兰遗憾地表示,随着医院领导班子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并不鼓励医生外出进修、开会,医生进修时没有报酬,医生需要自己出钱发表论文,严重挫伤了医生进修的积极性。
王慧兰说,曾经热爱学习的她被漫长而枯燥的岁月消磨殆尽了学习的干劲和热情。最终,想的只是依靠现有的知识储备熬到退休了。
此外,家乡的医院似乎很少考虑科室的未来:到6月份才收到年终总结,年终总结中没有“计划”一栏,不购置新设备,买新设备却不买配套的辅助设备导致新设备只能在库房吃灰……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些年轻医生的心思已经不在学习、考试这些事情上了,而是四处拉拢关系、讨好领导,精通人情世故。”王慧兰说,这也是她离职后科室也摇摇欲坠的原因,缺乏训练和知识传承的下一代,无法扛起领导科室的沉重旗帜。
离开家乡找工作的不止王慧兰一个人。在同时离职的同事中,至少有9位主任医师。“这对医院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但医院现在这个发展模式,注定留不住人。”王慧兰无奈地说,在她工作的新医院里,至少有60%的医生来自东北三省,让他们远离家乡的理由,薪资固然是一方面,但医院管理的落后和对人才培养的漠视让他们对未来感到由衷失望。
“希望我可以在岗位上干到60岁、65岁,如果身体好,干到70岁也不成问题!”一直深爱医疗事业的王慧兰,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在千里之外的贵港,她的努力会得到认可,她的价值会得到肯定,她会继续追求进步。这是医生理想的样子。
离开故乡实属无奈
其实东北也是有很多学生愿意留下来的,但是分科室,分编制,编制内自然愿意,合同的话就差很多了,公立大医院还是很难进,需要成绩外的很多东西,但培养出的人才在2000年后开始流失了。
东北虽是他们故乡,却很想离开,在东北鲜有互相之间沟通技术的,而且同事之间存在嫉贤妒能。在同一间医院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有亲戚家属的关系,得奖的人和领导也是这帮人。东北医院的博士都走差不多了,留下来的是早就担任中层职位的,而后来的博士没亲戚没靠山呆得很尴尬。所以一个个都离开了!而且走的都在外地当了领导。祝福他们!
说实话,作为一个东北人是想留下来的,但是留大医院经济实力不允许,留小医院又觉得学了5年医不值得,不想过那种一入职就能看到退休的工作,所以他们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东北。他们现在唯一有一点点后悔的就是离开身在故乡的年迈父母和亲人们了。
一个不留在东北工作的最现实的原因无疑是收入了。东北医生的收入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尤其是一个普通小医生,收入简直是微乎其微。而正常情况下,一个研究生毕业,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是投入很大的。而如今社会的生活成本也很大,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毕业后基本也都27岁左右了,又面临着结婚买房等问题,而这点微薄收入,实际只够自己普通开销,别说自己结婚买房了,就连朋友的婚礼邀请, 怕是都难以招架得住了。
无论“人才流失”的困境能否扭转,在这个过程中令人难忘的是东北医生的失落和幻灭,他们的希望在漫长的等待和医学执念中逐渐熄灭。
逃离的医生,他们满怀浪漫的理想,带着伤痕流浪。他们从未将自己视为某种成功的逃犯,并为此感到自豪或高兴。当他们看到曾经辉煌的家乡医疗体系有所衰落却没有好转的迹象时,他们和留在原地的人共享着同一份悲伤与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