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自我觉察的力量,让我的家庭重回春日明媚

大家好,我是个人成长营2班的辅导老师——仁和。

这次想分享给大家的是一个关于学员在个人成长营里实现自我觉察、成长变化的案例。

这位学员是一位自由翻译作者,同时也是一位青春期男孩的母亲。

在辅导中,我们了解到她原有的敏感细腻,也看到她的敏锐和悟性以及实实在在的用功,为她的成长不断地助力。

在陪伴她的过程中,老师们给予了她充分的倾听和同理,在疏解情绪的同时,辅以专业的理论和认知调整,并在全体学员积极练习身体及沟通的基本功的互助之下,她的成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她从一个敏感、回避、观望、不信任的状态中,一步步走出来,更加了解和接纳自己。

通过身体和沟通的练习,训练并提升了自己在事件当下感受上的觉察力,并将之转化为对他人状态的敏锐动察力,以及可以很好地自我疏解情绪,并顺畅使用一致性沟通模式,及时、准确地表达自我,从而极大地改善了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使家庭氛围得到质的改观。

我也看着她从最开始入营时的观望,到后来能参与到“婆婆妈妈”中来,敞开自己的“一地鸡毛”,再到现在的可以给予其他学员看见和陪伴,从“内缩”的状态,走向绽放和拥抱的状态,整个生命能量的调整,相信她自己才是这个美妙过程最终最有权利的发言者。

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故事,感受她的成长经历。

以下内容来源于学员真实案例

个人成长营

学员案例

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做成长方面的分享。

但是和前面的老学员不同,在成长的路上我还是个新手,没有太多经验给到大家,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上成长营的体会以及成长营带给我的变化。

我的分享主题是《觉察,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分为三部分:

  • 加入成长营的缘起

  • 在成长营的日子

  • 成长营带给我的

加入成长营的缘起

先说一下我的背景:

我是一个13岁男孩的妈妈,一名自由译者。我的孩子现在读初二。

我最早认识青青莲子是在孩子上五年级的时候,当时在朋友圈里看到青青莲子的人文课广告,记得是楚子老师的国学课。我给孩子报名了,孩子很喜欢。

后来我就发现青青莲子不断推出各种人文课,禁不住诱惑,先后购买了像楚子老师的唐诗系列、西游记系列和孔子系列,王国荣老师的历史系列等等很多很多课。

可以说我和孩子是青青莲子人文课的资深听众。随着对青青莲子越来越熟悉,我也知道了青青莲子核心课程——个人成长营

个人成长营听上去是很诱人的,但是我并没有立即加入。

因为一方面课程费用的确不斐,另一方面对课程效果还不确定。再就是我的个人生活中对成长的需求还没有达到急需的程度,也就是说自己痛得还不够。

所以我就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这期间平台恰好推出了段段老师的情绪管理课,内容很好,价格也不贵,于是我先后上了4期的情绪管理课。

就这样我对情绪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做了一些功课,但是这些认识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没有在行为层面完成转化。

因为长达四期的过程中,我都是一个听众,一名看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在群里发言,更谈不上敞开自己。

这有几个原因:

  • 首先,群里面姐妹们所说的大都是个人不如意的经历,而当时的我将这视为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整天关注这些,让我感觉降低了自己的格局和品味;

  • 其次,我不愿意把自己的委屈或者难过拿出来诉说,不想对外界暴露自己太多,虽然是在网络空间,还是让我缺乏安全感;

  • 再次,我觉得自己私下里进行沟通模式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不必拿出来给老师看。

就这样,我就一直沉默,一直在默默地学习。

我只是个听众和看客,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程的互动里。

与此同时,我也并没有忘了探听关于成长营的各种消息,尤其是在同频共振的群里,老学员的交流让我对成长营有了更多直观的认识。

时间飞逝,我的孩子也从小学进入了初中。

环境的变化,课业的压力,青春期的开始等等诸多原因导致孩子的状态很不好。

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陷入了困境,孩子不愿意和我说话,一天到晚,脸色都是阴沉的,时常说狠话。

眼看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快乐,离我越来越远,我有点慌了,不知所措。

再加上我和老公之间的一些摩擦,感觉老公不理解我,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个人成长此时成为了我的刚需。

我要成长,我要帮孩子重新回到阳光下,我要为自己寻求一个自在的内心世界,不管老公理不理解我,我要达到自己的心灵自由——这就是我加入成长营的初衷。

在成长营的日子

经过的漫长的观察和等待,我终于加入了第七期个人成长营。

铆足了劲儿,下定决心抛弃以前的沉默,我要积极地投入进来,努力地敞开自己,真真正正地进行成长,同时也不枉我花了那么多银子呀!

就这样,初入营的我,每个细胞都警觉着,观察老师,观察同学,提醒自己要放下脸面,去暴露自己的low。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你敞开的程度有多深,你的收获就会有多大。

我已经观望了那么久,不可以再蹉跎岁月。

现在回想,我感觉那时的我,用“生猛”这个词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我猜测不少姐妹都不同程度被我吓着过。我不仅对自己开刀,我还当众向辅导老师——仁和老师发难。

背景是这样的:

当时3班原本的辅导老师由于个人原因暂时离开了,仁和老师临危受命接替了我们班的辅导任务。

但由于之前我已经对原本的辅导老师建立起了充分的信任感,对于新老师的到来我产生了强烈的抗拒。

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让我对仁和老师处处挑剔,曾几次当众发难。

还有莲子老师,当莲子老师在群里感叹招生不易之时,我那颗敏感的心又被调动了起来:怎么?课程没上几天,就想让我们帮忙招生?!我自己都没有成长呢,还不清楚成长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可能帮忙招生的?!

于是,我毫不客气地向莲子老师发话了,动用「一致性沟通」这个利器,表达我的不满,并提醒她不要忘记初心。

现在想想这些,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我有生以来在世人眼里都是个温文尔雅、温柔可佳的姑娘,在成长营里我居然像个炸着毛儿的公鸡一样,瞪着警觉的眼睛,随时面对可能的进攻!

不过,还好,老师们的功力都是很了得,面对我这个斗士,她们表现出了非常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我坦诚相待。

说到这里,插播一条,刚入营时,对于成长营,我的内心还是有疑问的。

这个群里整天乱哄哄的,都是在聊家长里短,这不是我们小区里那些无所事事的老太太的在做事吗?

就此,我专门给莲子老师留过言,表达过对此的担心,但是莲子老师当时并没有回复我。

而现在我懂了,懂了她为什么不回复。因为实在是没办法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知道什么叫世俗的眼光,什么是专业的角度。

每当有姐妹诉说自己的辛酸时,我的内心要么升起同理,要么会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评判。

但是老师们不同,她们有着敏锐的眼睛,能够透过事情的表象看到背后的东西,她们不八卦,不猎奇。她们的引导总是让我眼前一亮,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专业视角。

她们都有浩瀚的慈悲,能看到每一生命的不易并给予由衷的温暖。

随着课程的深入,段段老师让大家开始书写生命故事,没想到这对我又是一个自我发现的契机。

其实在情绪管理课上,我也写过,但是都没有写完。这一次,肯定是要踏实完整地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了。

果然,通过这次书写生命故事,我意外发现自己对原生家庭太多的纠结,对自己青春的过往也有太多的不谅解。

思来想去,我要调整入营之初给自己设定的成长目标了。

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我奔向自己向往的自由世界之前,我必须要把自己的过往捋顺,把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捋顺,然后才能轻装前进。

于是,我将七期的成长目标就锁定在了这两点上,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我已经决心继续上八期了。

在各位老师的协助下,尤其是段段是老师的个案辅导,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这个两个目标我都实现了。

成长营带给我的

初进入成长营的我是急于成长的,我的“生猛“行为也恰恰反映了我对于成长的渴望。

我自己深感欣慰的是,我将每一次心结都转化成了成长的契机,我对原本辅导老师的离开感到难过失落,我对仁和老师的发难,我对莲子老师的质疑,都一一成了我进行自我探索的入口,而这些探索也实实在在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让我一步步开始了解真正的自己。

成长始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获得自我的认识,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觉察能力不断提高。

在成长营里,各种基本功的练习帮助我一点点清理内在淤积的情绪垃圾,提高了觉察力,也由此一点点靠近真实的自我。

在和孩子互动中,我学会了有意识的去倾听和同理他的感受,必要时好奇他的内在世界发生了什么。

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不容易,因为说教和给建议几乎成了我的惯性。

每当孩子和我说起学校里的事,我会下意识地反馈:你该怎样做,你为什么不那样做呢……

而这时孩子会气鼓鼓地回我一句:不跟你说了!

这放在以前,我会毫无察觉,还自以为自己的见解高明,都怪孩子听不进去。如今我知道我得闭嘴,听他讲,好奇他的感受。

事实上,当我注意倾听了,孩子的确更愿意和我说话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上一个寒假里,孩子开始有说有笑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终日板着脸,不再拒绝和我一起散步。有时候,他还会主动邀请我一起出去。

散步的途中,我们聊各种话题,有时候沉默一会儿,他会讲“说点儿什么吧?要不就玩飞花令吧”。那一刻,我感觉,阴了好久的天终于要放晴了,内心里真是高兴呀!

自我觉察的提高让我有了更多的自我反思,无论是在和孩子还是和老公的相处上,我都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下面我想通过两件发生在寒假里的事,来做说明:

1、一次家长会后的自我反思

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孩子考得相当不好。

初二了,这个时段,这个成绩让我和老公相当焦虑。

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去参加期末家长会,老公去的。

他去之前,我还特别给他交代,按照惯例,老师肯定是把学生大贬特贬一顿,什么这届学生史无前例的差等等之类的话。

可是没想到,老公开完家长会后,对我一脸鄙夷,说人家老师讲得非常好,认真分析了当下的形势以及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老师分析的非常中肯。

老公的反馈,让我有点儿懵,我一度想辩白几句,莫不是老师这次画风变了?还是有其他原因?

我思考了好久,最终对老公说:问题在我身上,是我的狭隘限制了我。这次,多亏了你去开家长会,要是我,估计依然接受到的都是负面信息。

接下来,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

是的,我对学校的印象不好,虽然这是一所重点中学。我知道,本质上我是对当下的教育不接纳。

从小学起,我就一直纠结于当下的教育,对它批评过多,肯定很少。

对孩子的课外教育也是固执的按照自己所认为的素质教育进行——可事实证明,我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也很不到位。

到了中学,我对老师依然不满。

每次家长会,留在我脑海里的都是老师对学生的指责。在我的认识里,孩子的诸多问题主要是源于当下不合理的教育而非我自己。

而如今面对老公关于家长会的反馈,面对孩子不尽人意的成绩,以及孩子学校生活的种种挫败感,我突然明白:是我对教育的不接纳都一一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导致了他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作业,导致了他整个初一,小升初过渡的阶段,极度的不顺利。

想到这些,我的脊背都在发冷,我无比的追悔和内疚!!

接下来,我们全家就孩子的学习召开了家庭会议,进行拨乱反正,尤其是我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向孩子道歉,向老公道谢。

通过这次家长会事件,我深刻地体会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源于家长的问题,此前这句话对于我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此刻,对于我是血淋淋的教训。

2、讨好型人格的自我觉察 

寒假后期,我们带孩子出门旅行。

每次旅行,我和老公之间总要发生一点不愉快。每次我都悲叹:渴求理解是件多么奢侈的事。

这一次也不例外,不愉快再次上演。

行程的最后一天,是在东京的银座自由活动。

在一家百货公司,我们正要上楼时,恰好遇见了团内的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旅行,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家三口,而此时,是这位妈妈一个人。

我和她打了招呼,准备乘扶梯上楼,直觉上觉得这位妈妈也要上楼,但是她此时慢下脚步了和身边的儿子说了几句话。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要上楼吗?一起去吧。

就这样,这位妈妈也上了扶梯和我一同来到楼上。

楼上是各种品牌的化妆品,我对此毫无研究,也没有购买计划。这位妈妈似乎对化妆品很有兴趣,大有要好好逛一番的意思。

这时,走在前面的老公回过头来,对我说:“怎么?你们是要逛一会儿吗?”

我没有吭声,似乎在默认了老公的话,依然和这位妈妈走在一起,但内心感觉到老公的不快。

这里要交代一下当时我为什么招呼这位妈妈一起上楼:因为我觉得我们是一个旅行团的,而且这位妈妈一个人,不招呼一下,好像有怠慢对方的意思。

此时,我感觉到了老公的不快,但是一时之间又不好立即和这位妈妈分手,于是就和她在各大专柜间转了一圈,然后说:”我没什么要买的。我老公在等我,我要下去找他。“

就这样,我匆匆去和老公汇合。

果不其然,见了面,老公就是一顿冷嘲热讽,什么不理他了、把他晾在一边了、让他久等了等等之类的话。

我很清楚,他需要把对我的不满发泄出来,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妥,至少应该和老公交代一下,“我想逛一逛这些化妆品,你等我一下”,而不是什么都不说就把他撇在一边,和别人逛。

等他发泄完了之后,我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歉意,然后解释自己当时的内心是怎么想的。结果依然遭到老公一顿嘲讽……总之,他把我的解释都彻底否定掉了。

要是放在以往,我肯定郁闷死了。

但是这一次,我没有起情绪,而是静静地听他诉说对我的不满,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我问自己,为什么怕怠慢这位妈妈,人家或许没有期待和我一起逛,而我单方面的热情到底是出于什么所致?

我知道了,是讨好,我具有讨好型人格的特质,我总是怕冷落了别人;而我讨好外人,代价是冷落家人或者委屈自己。

老公的不满,一次发泄不完,我知道这此后还会有多次。

两天后,回到家,睡了一晚上,也就是这次事件后的第三天早上,一起床,我和老公又再次提起了这件事。

我依然是平静地听他说,并且和他一起复盘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述说自己当时内在世界的变化,以及表达对自己讨好型人格的反思。

当我提到自己不好意思立即和这位妈妈分手时,老公说到,“是你自己把自己放到了那个尴尬的位置,人家起初慢下脚步,就是要我们先走,没想到你却要等着人家一起走。“

老公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这是我人交往中的界限不清啊,我有时候对人过于热情,有时候又偏于冷淡,我把握不好到底怎样才是适度。

这一刻,我想起了初中时,一位同学来家里玩,当时我的父母在院子里干活,准备盖房子的材料。

我因为同学来玩,不好意思把人家放在一边而去帮父母干活,于是就一直陪着她,结果父亲对我特别不满。

这一刻,我还想起了,去年春天,父亲去内蒙探亲,在他的二哥家里把腰伤了,是因为他的二嫂,让他帮忙搬重物,结果因为年龄大了,搬不动而强搬,结果把自己的腰弄伤了。

显然父亲也是讨好型人格,也是在人际交往中有界限不清的问题,而他这两点特质完美地遗传给了我。

想到这里,我的心突然分外的踏实笃定了,我向老公说明了我的反思结果,并向他表示歉意和感谢。然后列出了自己日后和人交往时应该注意这两点:

  • 和人交往时,自己的困难坦率地说出来,不独自扛着。

  • 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家人感受,不能以牺牲家人感受而去讨好外人(特殊情况除外)。

到这里,我问老公,你还有什么不满吗?都说完了吗?

老公点点头,”没有了“,接着又补了一句,“你就是有时候太糊涂。”

“是呀,要不怎么需要你这个‘大明白’呢!!”我回了一句,他也笑了。

总结一下,在这个事件中,我的自我觉察发挥了作用,让我hold住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看到了老公的情绪。让我有能力去做深层的自我探索,从而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回顾整个寒假,简直就是对我7期成长效果的一个全面测试,很感慨,也很欣慰。

当我完成这些反思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深处竟然发出了这样一个感叹:我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有这么多问题!先努力完善自己吧,至于别人,那是别人的事,先不管那么多了!

这一刻我明白,我的注意力真正开始回归自身了。

我突然发现此时我看待老公和孩子的目光都温柔了很多,心也柔软了很多。他们好像变得更可爱了,而我也少了很多纠结。

这就是成长营带给我的变化吧!

当然,成长的路还很长,我也只是刚刚开始,但我非常庆幸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开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