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妈谈她的亲子共读
儿子现在刚满4岁,和他一起读书的日子数数也快有4年了,记得第一次陪他读绘本是在4个月时开始的。与其说读书,不如说是“啃书”,那时的我笨笨的也不知道买布做的书,所以,儿子尽情地啃坏了许多书角。
说实话,我是属于那种随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在儿子刚出生时我还是一个很笨拙的妈妈。对亲子共读并没有什么远大规划,陪儿子读书的初心不过是因为一句话:喜欢书的孩子,坏不到哪去,让书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
好吧,笨妈如我现在就来谈谈陪孩子读书的五个阶段,希望对妈妈们有帮助。
其实,一开始只是纯粹的陪伴,简单的读。因为儿子还不会说话,我本能地觉得,我应该把速度放慢一点、语调夸张一点,让孩子可以看见画面。虽然,没什么技巧可言,倒是和儿子“啊、啊、喔、喔”的朴实语言还挺相配。
直到儿子8个月以后,互动才逐渐增加。记得有一次陪儿子入睡,我的脑袋里还在转悠着刚才给儿子读的故事:八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噗通、噗通!没想到正在这时,儿子突然说出了“八只、呱呱、噗通”几个词。这算是心灵感应吗?不管是不是,真的很惊喜,就当是阅读路上送给妈妈的一份厚礼吧!
差点忘了,开篇时说的,孩子喜欢啃书角。后来,给他买了一本《猜猜我是谁》每隔一页就有个大大的洞洞,简直就是捉迷藏地好道具。当翻到最后一页时,贴着镜面纸。宝宝可以看见妈妈和自己的样子,便马上乐开了花!置于读文字嘛,每页其实只有一个词语啦。
当孩子一岁以后,随着他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读书渐渐成了一种习惯,通常是午睡前给他读。虽然,有时候读的多,有时候读得少,有时候也会干脆忘了读。但,可以看出孩子非常享受妈妈给他讲故事,并且书中的词语常常会从他的嘴里蹦出来,这也正是这个阶段,我继续亲子共读的巨大动力。
这个阶段给儿子买了许多绘本,比如:幽默风趣的《鼠小弟》,文字也较少,书中憨厚的鼠小弟很少去质疑,正好符合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
最经典的一本绘本应该是《噗噗噗》,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没有,只是几个简单的几何形,几个简单的拟声词“吱、噗、嘘…”但,却是儿子笑点最多的一本书。
当然,那时也不能自控地买了很多相对复杂、充满智慧的,其实是很打动我自己的绘本。比如:《田鼠阿佛》、《小黑鱼》。它们是明显超出儿子的阅读年龄的,但是,为什么不呢?孩子喜欢就多读一点,不喜欢就少读一点,其实有时候,我只需要把文字概括成简短的几句话告诉孩子,因为,他早就被图画吸引了!
这两个阶段,应该说是陪孩子阅读最枯燥的阶段吧。孩子的参与度不高,好像有时还心不在焉。可是妈妈们千万别放弃,因为,阅读的种子还在泥土下面呢,破土而出的日子很快就要到来啦!
从儿子2岁开始,阅读就慢慢开始成为一种享受。孩子的理解力越来越强,而且当他可以学以致用,用书里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既兴奋又新奇,绘本成了他学习语言的好老师,成了我和儿子聊天的好主题,也成了儿子找乐子的好玩具。
例如:《大雨哗啦哗啦下》大卫·香农的图画实在又逼真又富有细节。儿子连着一阵子天天读,到最后都可以一页一页地复述出来。真正的是他的中文老师哈!
例如:《下雪天》。对于从来没见过雪的儿子,是种深深的吸引。他会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时候下雪,冬天什么时候到,雪可以吃吗?我也要打雪仗!”
例如:《小金鱼逃走了》。虽然,这本书对于这个阶段来说,很简单。但,小金鱼在每个场景里面都试图躲藏和逃跑。这对于每次躲猫猫都还只会躲在一个地方的儿子来说,太神奇了,这不就是他的侦探小说嘛!他对自己每次重大发现都会报以响亮的“哈哈哈哈哈…!”
有时他也会提出一些天真的问题,例如:看完《月亮的味道》,儿子会问:“妈妈我也想吃月亮,我什么时候能吃到,月亮会疼吗,对啊,为什么它们不吃水里的月亮呢?”
他会喜欢情感正向积极的书。例如:有一次我给他读《彩虹色的花》听到最后,他哭了,而且第二次给他读这本书时他还有些抵触。我想一定是书里的悲伤情绪让他感觉不舒服了。没关系,读书就是为了快乐嘛,从这以后我学会了尽量给他找乐观而有趣的绘本。
第三个阶段就是这样在难度杂乱无章的绘本中度过了。
到了3岁,儿子对绘本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个笨妈妈挑绘本的技术也是越来越娴熟,几乎凭直觉就能知道儿子是否喜欢(嘿嘿是否进步很大呢!)。这个阶段,都是睡前读故事,每次读三本,读哪本书由儿子自己挑选。
亲子共读坚持到这个时候,已经不用再担心孩子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这个读个没完没了的孩子停下来的问题。
有一次正好是周末,我和先生懒在沙发上,正好儿子也很无聊,于是他建议妈妈给他读书。书一本一本地从儿子房间里搬出来《爱玛和托德》系列、《小猫当当》系列、《鸭子骑车记》、《小岛》、《小房子》、《野兽国》…20分钟过去了、40分钟过去了…我读得口干舌燥,只能求助孩子他爸,于是两个人轮流,直到一个小时后先生也读得受不了了,儿子才作罢。
其实在儿子3岁以后我才真正开始关注亲子共读时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可是,我惊讶的发现,就算没有这些技巧,孩子还是一样享受亲子共读的时光,有时他会坐在我怀里;有时他会靠在一旁;有时在卧室读;有时在阳台;有时在客厅或者厨房读;当然也会去图书馆。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每次我也会和孩子一样被优美的画面吸引;被风趣的语言逗乐;被潜藏在画面中的线索牵引。所有的目的,只为快乐和陪伴,只为让书成为儿子的朋友。
例如:当我们遇到了《小猪布菲的奇遇》,讲得是贪吃的小猪在去海边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关心吃的,被朋友嫌弃,而后因为救了海豹妈妈而收获自信的故事。
当给孩子读了好多遍之后,儿子惊奇地发现在小猪身边竟然一直跟着一只青蛙,随着故事起伏,它总会出现在很隐蔽的角落。有心的作者故意没在正文提及,而是默默地留在图画时间等待小朋友的“侦探之眼”。
当儿子无意间发现了这只小青蛙,便抓紧不放,一页一页地找它的去处,在小猪成功的救出海豹妈妈后,还担心青蛙是不是留在海里了。往后翻才发现,原来青蛙也妥妥地上岸了,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书里儿子最喜欢的两页,一个是布菲要去救海豹,刚一潜水说了句:“哦,见鬼…我我竟然浮起来了!”对于快四岁的孩子,正陶醉于语言的威力,这样一个口头禅引得他大笑不止。
另一个是海豹妈妈打喷嚏的那个戏剧场面,他必须每次都要求把每个小动物被吹飞的情景具体描述出来,如果,声音再夸大一些,他的笑声就好随着描述起伏不止…
最后,读了这么多遍我这个妈妈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海豹妈妈生病的原因是误吞了海底的垃圾。这个在正文作者根本没有提及。
还记得有一次,他重读《大卫不可以》当他看到大卫光着身子时,他问我:“妈妈,我可以像大卫一样光着身子吗?”
我说:“可以啊,只要你愿意!”他还是有些担心:“要是别人嘲笑我呢?”
我说:“只要你愿意,别人嘲笑你也没关系,再说你也可以在家里光着身子呀!”
于是,当天晚上洗澡时,儿子便在客厅就脱好了衣服,在一声“开始”的口令之下,大笑着冲向了浴室。虽然,正是冬天,客厅温度很低,可是这一点也不妨碍儿子效仿的热情,我想一定是大卫引起了他的共鸣吧。
3岁这个阶段,我所遇到另一件头疼的事便是重复阅读。相信很多妈妈都会遇到。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太喜欢那本书了,才会如此执着。
印象最深的是儿子读《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故事讲的是亚历山大很羡慕和他长得差不多得发条老鼠,可以和主人一起睡觉,可以有人抱着他,而它自己连吃点面包屑都会被扫帚追赶。于是他去找魔法蜥蜴,希望把自己变成发条老鼠。但就在这时它发现发条老鼠的主人安妮,因为收到新的生日礼物而把发条老鼠扔掉了。故事的结尾是亚历山大让魔法蜥蜴把发条老鼠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老鼠。
这个故事儿子足足读了二十几遍。但是,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想法,思路随着每次的阅读不断伸展开来。
比如,故事的最后,两只一样的老鼠里,到底哪只是亚历山大,哪只是原来的发条老鼠呢?于是,当我们翻到封面时找到了答案,原来一只胖一点,一只瘦一点点。后来,儿子又会问为什么亚历山大不让魔法蜥蜴把自己变成魔法蜥蜴,这样他想变成什么都可以了?好像也确实有道理!
再后来儿子又有了新点子:“妈妈,你能不能把我变成老鼠?”
我问:“怎么变呢?”
儿子回答:“就是你先变成魔法蜥蜴再把我变成老鼠呀!”
我说:“要是我成了魔法蜥蜴,你不就没有妈妈了?”
儿子带着哭腔肯求:“你先变成魔法蜥蜴再变回我的妈妈好吗?”到最后儿子已经无法自拔了。
3岁这个阶段,也发生了一件十分惊奇的事,儿子对识字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有一次,在我和他说了一声“对不起”之后,儿子问我:“妈妈你可以把它写下来吗?我想知道它怎么写。”于是,有段时间,儿子时不时地会让我写些字给他看。
虽然,这事挺让人惊喜的,但我还是蛮淡定的,相信识字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只要儿子不说,也不会提写字的事。绘本还是像往常一样照常读。
现在,儿子刚满4岁,读图习惯已经牢牢地养成。
有一天,儿子突然拿了一张国家电网的宣传单给我,让我给他讲故事。我一看原来是哥哥从学校带回来的。上面画满了比较夸张生动的图片。好吧,我便一张一张慢慢地说起了用电安全。本来哥哥一点兴趣也没有地扔在一边,见弟弟读得津津有味,也跑了过来认真听了起来。
现在阅读的种子已经发芽。相信,第一次收获的季节应该就在不远的将来。
就这样,我和儿子的亲子共读之路且行且珍惜地走到了今天。儿子从呀呀学语的婴孩,到成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从一位菜鸟妈妈,到成为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成长中的妈妈!
所以,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赶快开始亲子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