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陷阱,复习高效率之三——思维错觉

慧眼识陷阱 复习高效率

河北省泊头市一中 陈玉江 062150

高考命题利用各种技巧设置“陷阱”,考查考生地理思维的严谨性、知识迁移的灵活性。许多试题看似常规,新意层出;看似“易做”,结果 “易错”;乍看熟悉,再看模糊。令考生“失误”连连。其实,这些“陷阱”也多是地理教学中的盲点、学习方法和地理能力的欠缺点。它的设计,旨在引导中学教学纠正偏差,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只有研究“陷阱”设置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完善能力结构,才能从容应考。下面,我们以全国甲、乙卷为例,分析2016年高考命题中的几种“陷阱”手法。

三、用新材料引导,制造思维错觉

为加强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选取新背景,设计与材料第一印象不同或相反的问题。考查学生学科语言驾驭能力和思维敏感性,引导中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3】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答案解析见文后

【答案】4.C 5.B

【试题分析】此题组考查海岸沉积过程。海岸线位置稳定时,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形成贝壳堤。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海岸线向海推移,使得海岸线与贝壳堤距离变大。当海水的侵蚀和堆积平衡时,岸线稳定下来,形成新的贝壳堤。

【错因追踪】图中三条贝壳堤位置信息显示,贝壳堤随着时间推移向大陆后退,考生产生错觉,“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的结论先入为主。却忽略了每一条贝壳堤形成都需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内,岸线相对稳定,才能使贝壳堆积在一起而成堤。第4题错选了B项。泥沙堆积与贝壳堆积都是海岸带沉积过程,但沉积条件不同,许多考生误认为泥沙堆积与贝壳堆积是同时完成的,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就会形成新的贝壳堤,第5题错选了A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