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咏谈红楼梦中的小人物(之一)
很少有哪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书中每一个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翻看自己家族女子命运的名册的时候,最早翻开的,不是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也不是副册,而是又副册。又副册是什么?是记录世俗层面上地位低下的丫头们的命运轨迹的一册图谱啊。而这些人物,甚至地位更为低下的一些人物,比如连名姓都没有的乡下姑娘二丫头,比如和二丫头一样只出场过一两次的马道婆、静虚女尼和她手下的小尼姑智能儿,还有为贾雨村站班的那个同样不知道名姓的门子,也一样个性鲜明,甚至活灵活现,艺术魅力一样光耀千秋。
这些小人物生命虽然卑微,在伟大的作者笔下,也一样各有各的因果,各有各的酸甜苦辣咸,因而,也一样能够给我们这样那样的深刻启示。就像袁枚老才子的诗歌《苔》中说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米样小,也学牡丹开,他们一样是大写的人,一样可以撑起一方独一无二的自己的美丽天空。
我们在关注宝黛钗那些男女主角的间隙,关注一下这些次要人物和小人物,也许会有绝对不一样的惊喜发现呢。
生于荒野长于御苑的带刺玫瑰贾探春
贾府四个女儿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占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三分之一。更有一奇妙处,四位小姐的名字中间一个字拆分了再合起来,是元迎探惜。谐音来读,是什么?
呵呵,大家都知道啊。
原应叹息!
贾元春、贾迎春、贾惜春的形象在曹雪芹大佬笔下也同样各臻其妙,自不待言,四姐妹中我最想和大家聊聊的是三姑娘贾探春。
因为,原应叹息,核心的核心的关键词是“叹息”,而“叹息”的根,自然是“叹” ——“探”,对不对?
红楼梦中最奇葩的花朵,就是贾探春这朵出生在不为人尊重的荒野中,被移植到琅嬛御苑而长成一朵带刺的玫瑰的的贾探春。
出身卑微,才华横溢,冰霜之性,霹雳手段,勇于改革创新,欲挽狂澜之既倒、大厦之将倾,却终不能够,因过于恃才傲物为众人忌讳,被迫远嫁他乡。虽然身为王妃却偏居一隅,徒负奈何!
细究起来,贾探春的一生,用性格决定命运这句俗气的不能再俗气的老话来匡衡,再也恰当不过了。
先天成长环境矛盾畸形,致使其性格冷冽高贵而又带有一点深刻与灵魂深处的偏执与狭隘。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三姑娘,贾探春与宝玉及其他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自然尊荣显赫为人仰视。但是,生活中有时候最可怕的词就是这个“但是”,她虽然表面和宝玉元春们一样荣宠无比,在世俗社会观念下,却有一点先天不足,就是她是荣国府贾政主人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虽然和贾宝玉贾元春同父,却是异母。这就有了不幸的因子,这种矛盾畸形的先天成长环境,导致她的性格比较乖张,既有贵族小姐的大气,也有仆人身上的狭隘。
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勇于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贾府内当家王夫人与泼辣强悍的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大展雌风,借力打力甚至隔山打牛,不仅扇了无形中冒犯了她的尊严的王善保家的一巴掌,而且随弯就斜,施展姑苏慕容氏的斗转星移神功,在周瑞家的等人发现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有点不足为外人道感情私密的时候,以不发言为默认,导致原本无大过错的丫头司棋被赶出了贾府。斯人无罪,怀璧其罪。谁让你是不长眼睛的王善保家的外甥女呢!
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自己的生身母亲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大赵姨娘的家眷,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六亲不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贾探春虽受良好教育,因系奴婢所生,又因赵姨娘生了个儿子贾环,隐隐约约触犯了当家太太王夫人心底的忌讳,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图伟略,她当机立断,敲明撂响不认没有背景的亲娘及其亲戚,表明一心一意只为维护太太的利益,政治上站位绝对正确,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非常明确坚定,从而得到太太王夫人的信任与认可。终于在凤姐病假期间被总经理王夫人委以重任,执掌权杖发动了大观园改革。但百病已入膏肓,贾府大厦将倾,又岂是她一人之力可以挽回?加上掣肘太多,权力究竟有限,而且为时已晚,纵有日天之力也已经难以挽回贾府颓势了。所以,抄检大观园时,她才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证明她的失败,天不作美,非战之罪!
强如西楚霸王项羽,拥有过顶之力也难敌命运巨手的轻轻一击。何况弱质女流的贾探春。
贾探春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
贾探春改革的同时,江南甄家太太奉旨带了三姑娘进宫请安,暗伏下贾探春奉旨成婚的线索,后文不时提到“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有广东的官儿来拜”。贾母八旬大庆,特写粤海将军邬家的围屏,此广东邬家正是贾探春婆家。后四十回不见粤海将军,取而代之的是镇海总制周琼,“琼”字暗示他任职海南。75回贾政道“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来给两把与宝玉”,接上了周琼、海南一条线索。
南安太妃“身上不快”,贾母命贾探春出来拜见,又特写甄家的围屏,而114回在海疆上征剿贼寇、安抚民生的正是安国公、周琼、甄应嘉:证南安之“南”对应南海,“安”对应安国公,“身上不快”对应“海啸”,暗示南海戡乱。70回“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回来”,后文外任江西粮道时亦因“海疆办理不善”被参回京:证贾政曾负责海疆戡乱的军需及赈济物资供应。而贾探春婆家周琼又是贾政上司江西节度的亲戚,贾探春远嫁的故事由此融入全书最最重要的政治军事主线——南海戡乱。
能力超人是贾探春的立身之本。
贾探春虽然是主子小姐,但她分明是庶出的,按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庶出的地位比嫡出的低。如果曹雪芹只是死认血统出身的等级,那贾探春绝对应该排在比她大的迎春姐姐后头。但是,他考虑来考虑去,不仅把她排在了迎春前头,还排在了史湘云和妙玉的前头。这就说明,在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范围内,他排序就比较灵活,是一种综合性评估,除了世俗价值观所确定的那个地位,还要考虑这个角色本身的素质,在书里戏份儿的多少。当然,还有他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等。应该说,能进入他设计的正册,哪怕排在最后,都说明是他心中所珍爱,所首先不能割舍的角色。
第十三回末尾有两句话:金紫万千能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两句很重要,关于这些女子的故事也绝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爱情和婚姻悲剧,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要写这些女子的才能,而且绝不局限在文才诗才画才等方面,他刻意要塑造出具有管理才能的杰出女性,也就是赛过男人的脂粉英雄。除王熙凤之外,他还花大力气写了贾探春。贾探春理家,遇到的情况那比秦可卿丧事要复杂多了,面对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积蓄已久的矛盾冲突的一次次大爆发,贾探春克服了自己因是庶出而遇到的特殊困难,其管理才干得到了充分发挥,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贾探春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因为自己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
在身边人的眼中,探春是一朵玫瑰花,按照杏儿所说的,闻起来香,摸起来有刺。降生于低贱的妾侍身上,但是有魄力,跟迎春不一样,跟惜春也不一样。迎春呆木头,什么事儿也不管,惜春出家了,与之无关的事情也不管,王熙凤管是管,心肠不好,心不正。人家探春心又正,又正派,又有知识,又有创新精神,是大观园里面有所作为者。
大家在五十六回、五十五回看到“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在大观园里搞“承包制”,显露出她非凡的才干。她是贾府中的屈原,是个“独醒者”的形象。这是探春的厉害之处。
在第五十五回,探春对老纠缠她要她照顾自己的她的生母赵姨娘狠辣辣的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儿孩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所以她也是很悲凉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有一点点问题。金子一直埋在土里,会看见它发光吗?
贾探春是幸运的,上天赐予了她一个发光的机遇,她才能给点阳光就灿烂一把。
第五十五回的时候王熙凤小产,小产本来是要过一两个月就好了,结果大半年没好,那么这就无形中给贾探春提供了一个改革的平台。
凤姐身体出毛病,董事长贾母老太太不问具体事情,总经理王夫人就要亲力亲为重新谋划了。她要另外组织一套家族管理的班子。按照常理,挂帅的当然应该是有身份的她的大儿媳妇,就是贾宝玉的嫂子李纨。因为他哥哥早就去世了,他哥哥的遗孀李纨一把手挂帅,然后给她配了一个干将,李纨是不能干事的,李纨是个老好人。当然有的专家说李纨才会做人呢,她并不是老好人,她很有本事,你看大观园最后都是她说了算,她作主,那么她挂帅给她配了一个干将就是探春。王夫人很欣赏探春,王夫人曾经就说,可惜她不是我亲生的。但是她很有才,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现对于王夫人的忠心,这才是最根本的成功之道。王夫人就看中她了,又给她配备干将,配了一个监督者,就是她亲侄女,将来王夫人一心想把她作为她儿媳妇的薛宝钗。这么一个配置,我们叫三架马车闹改革,他们在大观园搞了一番承包制改革,这番承包制改革在我们今天看起来是很有借鉴意义,很有意思,就相当于我们农村承包制改革一样,先有起因后面就改革的具体措施,最后有实行。
八十回红楼的后几回,荣国府已经四面漏风,乱哄哄的像个行将破产的公司,虽然架子还没倒,盛宴还在继续,但人人都知道已经入不敷出,再这样下去,肯定撑不住了。
当此际,探春将大观园承包给老婆子们,盈余有限,起码让大观园能够自收自支,从荣国府财政上分离出去。
宝钗看似温和,实则更为果决,在先行撤离大观园之后,她向王夫人提出“园里的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
这是什么意思?大观园物管不是不用花什么钱了吗?但还有很多服务人员啊,前文曾经提过,宝玉黛玉探春等公子小姐搬进大观园之后,“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
这些人,说多也不算多,那么个大观园,人太少真的填不满。以往荣国府家大业大,养得起闲人,就像他们饲养鸟雀鹿兔之类,显得热闹体面,但是,到了需要将老太太的宝贝当掉过日子的程度,再养这么一堆人,就有点奢侈了。
听上去很悲凉,有一种秋风萧瑟树倒猢狲散的感觉。可裁员对于荣国府上下,真是纯粹的坏事吗?也不尽然。管家林之孝跟贾琏分析形势时,明确地说,裁员对上对下都好。
他的原话是:“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
你看,那些老家人并不是离了贾府就不能活,这也像大公司里,职工们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路数,出去之后,是能够“各有营运”的。
不同的只是,这些老家人,没有人身自由,必须等上面的一句话。不过,大公司员工,通常也不主动离开,奉献那么多年来,怎么也得等上面出个政策,多多少少拿一笔遣散费不是。
无论是荣国府的经济状况,还是上下民意,裁员都是一件可行且必须的事儿,还是林之孝说:“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也该配人的配人。成了房,岂不又孳生出人来。”
按照林之孝的说法,贾府大大方方地裁人,下人未必不能接受。或是听从宝钗的建议,干脆地把宝玉等人从大观园撤出,也很简单。但王夫人没有这个勇气,她既害怕贾母责怪,又害怕贾政伤感,归根结底,是她本人不敢面对这局面,她恐惧而不自知,转向苛责下层,仿佛追究了他们的罪过,自己就能解脱。
有人说,一个公司如果突然抓起纪律,严格打卡制度的时候,差不多就走向尾声了。焉知不是老板想用这种办法,逃避遣散费,也逃避面对真相呢?
不敢面对死地,就没有早死早托生的机会,在荣国府由豪门向中等人家转型的关键时刻,命运却被交付到一个缺乏勇气担当的人手中。
当然,比起贾赦贾政他们,王夫人好歹还多了一点责任心。贾政虽然每每隐忧儿女的命运,却几乎没有为他们做过任何事,以“不惯俗务”的派头,掩盖他的无能与无措。
越是高贵者心里负担越重。边缘群体如探春就没有这个心理包袱,大厦将倾之时,贾家需要的正是这种理性与务实,而不是困囿于情绪的汪洋大海里,做一个自欺欺人的鸵鸟。
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才是真理。
作 者 简 介
李少咏,逍遥镇人,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声明:由于后台小程序赞赏功能有变化,文章的赞赏暂时发放给袁海英,但赞赏金还按投稿须知发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