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今天终于得面对这个问题了:那就是要回答高考志愿的选择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从高考之前到高考之后,一直都有学员在追问我,还有人在分答问我,我一直都回避这个问题。
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功利性很强的问题。
但是,看到这个问题这么具有代表性,大家都这么关心,那我也就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给大家谈一谈。
首先,谈谈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国古代主要是私塾的教育。私塾教育就是科举的预备队。培养这些科举预备队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和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所以,当时很多农村里的地主都会举办私塾,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再来看看西方。英语单词school, 可以解释为高中、中学学校。这是当时普鲁士给军队培养、提供人才而进行的特有的、技能化的一些训练。后来为什么有人说德国在一战、二战的军队都很强大,其中的原因是高中办得相当成功。
大学是英语当中的college,它是英格兰的一种贵族传统。贵族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私有财产。
再高一层次的学习就是graduate school,也就是研究生院。这个单词来自于古希腊贵族,是追求精神上的更高享受而产生的。
我们再来想一想,家长们在问关于高考志愿选择问题的时候,你的出发点是价值的实现?还是孩子个人精神的一种追求?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个里面,还有一种背后的东西,有些贫困家庭培养孩子上大学,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翻身思想。并且,家长会把这种思想传递给了高考中的孩子。
所以,极端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如果是为了挣钱就不要去上大学。大学的目标并不是指向挣钱的。
同样,就像我们学习心理学,目标就不是指向挣钱的。
如果你学心理学是指向挣钱的,那太可怕了!
我们身边没有上大学的同学做生意的、开公司的,都有很好的收入。这说明一个人在入世的时候(我们把高中生进入社会叫入世),一定要搞清楚你的目标和价值观。
而我们的高中教育里缺少一种入世的价值观教育。过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比如说儒家文化,一个学子要去参加科举,要入世,其实那个时候他是有价值观的。再来看那个时候的价值观是功利主义的吗?也不是。他的价值观仍然是指向一个理想的。而这个理想往往是指向报答国家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说完这些之后,大家大概明白了高考选择什么专业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理想。
大家把理想这个词当做笑话一样。因为,很多年大家都已经不再谈理想了。
有理想在前面作为一个欲望去指引,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心理哲学里面,法国的拉康主义就特别强调,人的一生被一种欲望所牵引,这个欲望很多时候是来源于父亲和母亲植入到我们大脑里的欲望。然后,我们被它所带着走。这个时候,有些孩子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在实现父亲和母亲的理想的过程中,有一天他会疲惫,他会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进入到职场之后,最终他会一事无成。因为,他有天会发现,那不是他要的。
第二个就是兴趣。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上大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玩。因为,他觉得自己学出头了。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兴趣,他绝不会在上面花时间和精力,都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强化一下就过了。我们国家大学教育非常好通过。所以,没有理想、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真正的产生我们所谓的学院的教育。
有了理想有了兴趣之后,第三个是什么呢?就是非常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
因为我想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可能是三个当中唯一与利有一点点的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把它翻译成了毕业之后找工作挣钱那样的世俗。
有了这三点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学生考上大学之后,他的人生方向、人生道路即使会调整,他也会有很长时间的驱动,这个驱动会使他最终成功。所以,他的人生不需要你担忧。
否则,你现在给他选的专业,毕业之后你会发现,互联网时代变化这么快,所学的东西不适合了。他就开始找不到工作,你又开始为他担心。工作之后上了几年班,职业又没有了,工作又消失了。你又开始为他担心。这是很多中国父母一辈子在为孩子担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从一开始出发点就是世俗化的,功利化的,你当然会担心一辈子。
如果你大学的时候是父母选的专业,研究生的时候一定要自己选一个自己的专业。
最后,我想给大家强调一点,读书的目的真的不是为了钱,人这一生有很多东西一定要让钱买不到,你的人生才具有意义。
(录入:赵维玲)
让更多的人,
因靠谱的心理学而受益
跟小明一起,
走上优雅的心理学职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