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丨魏坚教授《中蒙联合漠北考古的新进展——三连城遗址与艾尔根敖包墓地》

主讲人简介

魏坚,历史学博士,男,1955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74年高中毕业下乡务农,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1982年回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任副所长、研究员,曾受聘担任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匹茨堡大学人类学系和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博士生校外指导教授。2004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考古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文博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台湾逢甲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多年从事内蒙古中南部及陕晋冀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命名了“庙子沟文化”、“永兴店文化”等四个考古学文化类型,建立起了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主持阴山南北战国秦汉长城和岩画调查、居延汉代烽燧发掘、河套地区汉魏遗存和元上都的考古发掘等,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元上都遗址201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迄今共主持8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出版《庙子沟与大坝沟》、《额济纳汉简》、《元上都》等学术专着9部,主编文物考古文集等12部,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等150余篇,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蒙联合漠北考古的新进展——三连城遗址与艾尔根敖包墓地》

内容简介

近十年来,蒙古高原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蒙古国境内开展的匈奴城址和鲜卑墓葬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与蒙古国考古部门合作发掘的“三连城”遗址和艾尔根敖包墓地,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三连城”遗址,蒙古语称作和日门塔拉城址,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乌贵诺尔苏木境内,东南距苏木政府所在地约20公里。城址坐落于塔米尔河下游北岸,扼守在塔米尔河与鄂尔浑河交汇处的西北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14-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城址进行了调查、勘探、测绘,并对西城和中城部分遗迹作了发掘工作。发掘揭露了西城、中城的中心台基,西城东门,中城内西南土台;解剖了西城东墙、城壕和城内踏道等。通过地层学、类型学和碳十四测年,确定了“三连城”的年代为匈奴时期,结束了蒙古国考古学界对于城址年代的争讼。结合文献记载,初步推测该城址是与匈奴祭祀有关的礼制性建筑,或为“祠社”遗址。

艾尔根敖包墓地位于蒙古国中北部鄂尔浑省扎尔格朗图县,东南距额尔登特市–乌兰巴托国道公路约4公里,地处东北—西南走向的艾尔敖包山的山前坡地。根据空间分布,墓葬可分为三区:共发现墓葬94座。2014—2017年,蒙古国国家博物馆对艾尔根敖包墓地进行了四年的考古发掘,总计清理了13座墓葬;2018—2019年,蒙古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又联合发掘了8座墓葬。艾尔根敖包墓地的发现,说明拓跋鲜卑之一部很可能一路向西,穿越蒙古国西部的肯特山地区,进入鄂尔浑河流域,其地貌特征才略与文献记载相符。这时候的遗存就是艾尔根敖包墓地。其后又南下迁到阴山以北的“匈奴故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