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越,再造新吉利
星越的上市,表明吉利一举突破了自己的技术瓶颈,并将竞争提升到了全球高度。
记者|王小西
“吉利星越之‘势’,是展现吉利最高造车水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进阶之势。”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在5月10日的星越上市发布会上,前所未有地从“势“的高度,向合资和自主对手们发出了强有力的竞争宣言。
正如物理学中,由一定高度转变到一定速度,这个过程是通过势能转化为动能来实现的,必先有“势”,方能有“动”。而这种“势”的累积,一旦突破某个节点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力量。这次,吉利以星越上市为起点,CMA这个全新的、匹敌大众丰田技术的模块化架构,与一个已经达到150万辆年销量的中国品牌结合,也让吉利快速迈入了一个全新领域。
星越的到来,也标志着吉利一举突破了自己的技术瓶颈,并将竞争提升到了全球高度。一个全新的吉利正在崛起。6.8秒破百、让对手追不上的星越背后,是吉利CMA架构构筑的技术基础,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品价值、品牌价值乃至中国品牌和汽车工业的全面提升。
全新的星越 全新的吉利
从价格来说,本次上市星越共有燃油、轻混、插混3种动力组合的11款车型推出,市场指导价区间为13.58—21.68万元。此前限量预售的星越暗夜骑士版车型,售价19.18万元。而星越400T(智擎1.5TD PHEV)系列车型在新能源地补未实施的城市,均由吉利汽车先行补贴,各车型指导价均为综合补贴后全国统一价。
而上市价格的背后,是星越拥有的“30万的配置,40万的性能,50万的享受”技术实力,可谓性价比相当高。虽然星越13.58万元的起售价比4月12日上市的哈弗F7x的11.99万元略高,但11款产品相对于哈弗的3款产品,以及相对于13.69~16.99万元的长安CS85来说,基于CMA平台架构技术打造的星越显然更加具有底气。
作为CMA平台架构的第一款产品,星越跟之前的吉利产品都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新的标准和体系下,CMA重新定义了汽车最本质的“安全、可靠、品质”三大标准的新高度。随之而来的,是吉利从品质自信迈向了技术自豪的全新阶段,实现了中国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从对标到立标的进化。
而且,对于吉利来说,星越进入的是15~20万元的竞争区间,在此之前,吉利的产品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地方,甚至于如何定价、如何制定月销量目标等等,都是全新的。从星越的动力总成架构来说,相对于之前的博越、帝豪GS等产品,都没有前车之鉴可供参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空间。
星越的野心也不止于此,正是因为基于吉利CMA这个世界级C级架构打造的首款产品,星越的对标目标瞄准了主流合资品牌的同类产品,甚至是像宝马X4、奔驰GLC等豪华品牌的同类车型。众所周知,CMA架构上的动力技术,电子电气系统,科技前瞻配置,以至于供应链体系,验证标准、制造工艺,皆为世界顶级水准。而在星越的产品力当中,这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星越搭载的2.0TD发动机,就是沃尔沃VEP4发动机的T5高功率版,其2.0TD+爱信8AT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更是与沃尔沃XC90完全一致。数据显示,星越所搭载的2.0TD发动机最大功率可实现175kW,最大扭矩达到350N·m,动力参数优于宝马X4(135kW、290N·m)、奥迪Q5(169kW、350N·m)等豪华品牌车型。因此,6.8秒破百这一中国品牌燃油动力SUV的全新记录产生,就毫无意外了。
而在制动性能方面,无论是制动时的车身稳定性和刹车距离,星越都优于跟其对比测试的凯迪拉克XT4和奔驰GLE coupe车型。实际上,星越的底盘质感和紧凑度,包括侧向支撑等性能,已经超越了吉利现有产品的水平,与领克产品站在了统一水平线上。可以说,这是吉利产品基于CMA平台的一次巨大飞跃。
星越所搭载的科技配置,也相当强大,例如:L2级智能驾驶、人脸识别FACE-ID系统、吉客智能生态系统(GKUI2.0)、9英寸全彩HUD、法雷奥ADB矩阵式全LED大灯、博世APA全自动泊车系统等,这其中很多装备都是首次出现在中国品牌紧凑型SUV上。
不夸张地说,吉利现在对造车核心技术的掌握,已经远超中国品牌车企的普遍水平。我们通过近几年吉利推出的产品也不难看出,吉利其实已经告别了靠堆砌配置竞争的阶段,彻底转向并实现了高技术、高品质、高价值的竞争。吉利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吉利。
平台决胜负
毫无疑问,经过连续28年的高速增长后,2018年车市转而下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残酷。特别是当竞争进入到体系的竞争时,以大众和丰田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将MQB平台和TNGA架构大面积地推广至旗下的产品上,可以说就是意在树立起以技术为主的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从2019年一季度的累计销量来看,为什么丰田能够在车市寒冬中同比增幅达到8.1%,而吉利却出现了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约5%的情况呢?
对于吉利来说,这三年的绝大多数产品均集中在10万元左右的细分市场,而低线市场庞大的消费能力,也支撑起了吉利基盘的不断壮大。而当吉利在顺利突破100万辆关口并踏上150万辆历史新高度后,发现原来的一些产品,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吉利必须在技术和产品矩阵上,进行有效的提升。
所以,吉利将2019年的销售目标调整到151万辆,慢下来“等一等灵魂”。而决定其未来的关键,就在体系和平台上。
如果说2012~2016年以吉利、长安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品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产品的设计,胜的是面子,那么当下,本土品牌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不落人后,就需要从里子——即技术方面入手,从而扭转局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什么丰田和大众在车市寒冬的抗压能力会强于通用别克、雪佛兰、福特这样的品牌。这就是产品矩阵的价格带宽。
大众产品的价格带宽是5~50万元区间,而丰田基本上处于同等水平。相对于大众、丰田而言,美系品牌的带宽就窄了很多。越宽的产品价格带,对于市场的承压力就会越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价格带宽的基础,还是各个车企的技术基础。大众和丰田的平台、架构实力,让他们处在了竞争优势的地位。
而吉利全系产品之前的“天花板”是15万元,那么在销量达到150万辆规模后,不突破这个“天花板”,增速放缓是必然结果,而未来则会变得相当危险。
也正是出于对自我清晰的认识,吉利汽车很早就意识到了平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建立了CEVT(中欧汽车技术中心),在技术上与沃尔沃相融合,优势互补,诞生出了CMA基础模块架构。
这个架构奠定了吉利的技术基础,实现了三大件方面真正从本土到国际化质的飞跃,因此,基于CMA模块架构的星越,直接跨越式地进入到品质、技术、产品的高阶时代,这也是吉利在9年前收购沃尔沃之后,协同化效应之下的成果,也将吉利的品牌、技术包括等级直接提升一个层次。
至此,吉利算是练就了直接与合资品牌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的内力,也站在了与大众MQB和丰田TNGA同一起跑线上,在国内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吉利在打开15万元的“天花板”后,对于市场的抗压能力和把控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所以,星越的上市,就是吉利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正如公社记者杜余鑫所指出的,“一方面承接吉利超750万基盘用户的升级,另一方面站在150万年销量高度和2020年200万辆的目标上,吉利需要一款进阶版的产品,去能够证明自己产品实力和底气,去同合资品牌最强悍的途观、CR-V、奇骏等产品进行直面竞争。” 而对于所有的自主品牌来说,吉利的先行示范效应,也将极大地改变未来中国汽车产品的格局。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依然愿意选择合资品牌的原因,就在于国产品牌的技术实力、品质以及车辆耐久度方面,与合资品牌相比差得太远。所以,这也是吉利潜心打造CMA架构的苦心和坚持所在,这也决定了其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
安聪慧和吉利不但将目标瞄准了“要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全球车企第一阵营”,对于未来10年也已布局在先,“吉利已步入模块化造车时代,实现以行业领先的硬核技术立标。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BMA、CMA、SPA、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PMA等四大基础模块架构,确保吉利在未来10年都具备代际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