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平台路在何方

文丨李思佳

编辑丨小叮当

尽管请了明星代言,从若干年看的“漂亮”时代,二手车平台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发展到湖南某主持人的鬼畜广告时,人们开始反感它的洗脑广告,再到如今的“大头”时代,其诚信问题早已浮出水面。

上周末,和一个需要购车的朋友就年轻人如何选择第一辆车的问题谈了起来。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年轻人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的是初出社会没几年(家里有矿的除外),手里攒了些闲钱的一批人。他们大概可以分成两类,要么是代步用途,对品牌与车型没有欲望;要么是喜欢车,但手里的存款还不足以买一辆理想车型,又不想每天早上被贷款催醒。

有了特定的用车人群,再看看现在市场上的行情。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在各方面都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无论是硬件软件的堆砌支撑,一辆十万往上的车才稍稍站得住脚,毕竟90后是一帮血拼的群体。如是买个几万的车子,是挂不住的--车的“里子”挂不住,人的面子挂不住,就像讨生活搞工作一样,既没了赚钱的里子,也没有风光的面子,这工作你还做得下去吗?

话说到这,就不得不考虑在买车方式上做出改变了,单看价格这一项,传统的购车方式是不行了,故而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那么,相信大家同样也能很快想到二手车平台。

诚信成为短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二手车平台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大平台争相请明星代言,具体哪个平台、什么名字就不用一一提及了,大到楼宇传播、高速广告牌,小到电梯、厕所--霸屏式的魔性广告这么些年来早已深入骨髓。

多渠道高曝光的广告投放、明星代言的流量效应、洗脑的广告词,让二手车平台们名声鹊起。

“二手车平台领军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上上上上上优信二手车”,“三千元,三千元”......广告语如此种种,不绝于耳,这些平台对于二手车行业的贡献多寡尚说不清,但切实重新定义了广告的魔性程度。

广告嘛,传播形式而已,终归服务于平台,为了更好的传播平台,达到打响平台知名度从而抢占市场的效果。反观二手车平台,亦如其名,首先是肯定是卖二手车了,至于前车主是何原因卖车,不得而知,可能是想换新车,也可能是急需用钱,但也不排除泡水车、事故车等。

这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二手车平台靠谱吗?

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不是一下能回答上来的,答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基于某一时间段内平台群体自身规范的表现、合理的运营以及在市场上形成的反馈而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用户的积累,口碑的建立与传播等。

不过市场的决定因素很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一次失信的交易就可能在市场上造成破坏风暴,给平台带来打击,故不排除“一蚁毁却千里堤”的可能性。

说个真实事件吧,朋友A是以为对二手车平台持有大恶意者,原由是他在某平台买了二手车,实际驾驶后对车况非常不满意,最终也没得到什么好的处理,便埋下成为一名“黑粉”的种子,如今发芽长大。

朋友A自己没擦亮眼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该二手车平台的一些情况。一来就是车况的问题,服务人员大概率是知道的,这一行为存在欺骗消费者的可能;二来反映了以其为代表的二手车平台收完钱就撒手的现象。

如果你以为朋友A的遭遇只是个例,那就大错特错了。

近年来网曝二手车问题的消息层出不穷,此前央视财经就曝光过瓜子二手车259项检测形同虚设,买车不过户等,根据识微商情系统显示,近来网民对瓜子二手车的网络情绪以负面为主,占比高达46%。

用户在购车这些车的时候,对车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它很有可能是事故车或者是淹水车,这些都是有可能的,说白了就是欺负你不会看。不断曝出的负面服务、车辆质量问题,让外界对二手车以代言人、广告语等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和好感度逐渐崩塌。

2018年春节前夕,优信二手车就曾发微博称,其友商瓜子二手车存在交易数据作假。2019年1月30日,优信二手车在其官方微信发布《关于反对瓜子二手车交易数据作假、破坏行业竞争秩序的声明》中称,“我们坚决反对友商这种明收暗返、交易作假的行为”,矛头直指瓜子二手车。

加上此前出现破产、裁员等负面消息,随后又被媒体曝光存在长期刷单行为,拖欠员工巨额刷单费等等。于是,在C端的口碑里,逐渐形成这样一个潜在意识:在二手车平台买车,不可靠!

这种想法可不是什么积极评价,早已打破了一个市场平衡点。在这个点之上,客户是可以容忍大数据小概率的吃亏,但“大概率会吃亏”、“二手车套路多”的标签让平台的诚信问题捉襟见肘。

新格局势必革新

诚然,互联网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手车平台亦是一个合理的存在。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预计连续第三年创历史新高。2018年1-11月,全国二手车交易数为1260.47万辆,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的二手车交易数量。随着各地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二手车市场继续快速发展。这个大形势下,2019年二手车市场正常情况下仍然会维持10%以上的增长。

但有一个原则不得不提,就是平台的发展要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如果平台自身存在问题,就很快会被替代--被另一个平台或另一种存在形式替代。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平台自身规范的管理是关键所在。

记者在电话采访内部人士后了解到,在二手车市场里面摸爬滚打百分之八十的车辆都会更改车辆的里程数,这似乎是二手车市场里面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因为没人管,并没有实质性的错误,就算报警也无事余补,所以一些二手车平台比较猖獗。

笔者也曾在网站平台上化身潜在车主做过调查,咨询过某二手车平台相关购车适宜,平台客服的答复耳耳,术语化严重,大多对车况很有信心,但不愿过多谈论承担法律责任之类的话,问题来到了关于平台被投诉的现状时,对方大概感觉“不妙”,也就没再回复。

投诉确实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涉及到二手车的投诉一直在增加,可见问题确实存在。而以此为代表的问题是二手车平台自身造成的,也是亟待整治的一项。

从二手车行业发展的环境来看,国家层面将继续推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随着二手车限迁的取消,不同区域二手车市场的流通速度或将加快,可以促进二手车市场交易量的增加,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将获得明显的利好。

二手车最主要的痛点说白了,终究是诚信问题。当指车况的信息透明化以及质量的透明化贯彻得不彻底是,很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二手车电商平台通过自家的检测标准以及第三方数据检测来为消费者提供所购车辆的基本信息,而传统二手车车商则是通过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对车辆进行评估,但因为整个过程私人化,所以很容易出现造假的情况。而这正是一些不良商家牟利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万块收的事故车,在他们的包装下就变成了“空调冻头,座椅烫腚,里程忽略,给油就飞,前任美女车主”的香饽饽。

针对这一消费者的痛点和一些不良平台的“嗨点”,国家也推出了相关法规政策,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以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发布了《二手车流通企业经营管理规范》,旨在规范二手车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建立竞争有序的流通秩序;另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出了国标“行”认证二手车检测认证品牌,可以免费帮助消费者进行二手车检测。

除了平台自身的规范管理与合法经营,国家出台法规建立二手车平台制度以外,市场的监督同样重要。部分消费者在二手车平台购车出现问题沟通无果后,选择了忍气吞声,比如我的朋友A,这种做法对于小到自身,大到市场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

发展的视角来看,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二手车市场和平台已经呈现出升级转型的趋势,对于拥有最主要车源的传统二手车商而言,面对市场转型升级的趋势,需要改变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的系统来保证车况的透明化。对于传统车商而言,同样需要实现市场、车商、消费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新格局下健全的一份子。

但所有的规范,包括国家层面和社会监督,在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同样存在漏洞与灰色地带,这些规则的制定就好比给市场漏洞添一药补丁,却又一时防不下全部无良奸商,他们总能有机可乘。

尽管请了明星代言,从若干年看的“漂亮”时代,二手车平台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发展到湖南某主持人的鬼畜广告时,人们开始反感它的洗脑广告,再到如今的“大头”时代,其诚信问题早已浮出水面。

究其根本,诚信问题是罪源,规范管理是关键。如果二手车平台们的后续行为不能消除负面舆情时间带来的危机感,不能改变网民逐渐形成的关于质量问题的刻板印象,势必会影响二手车平台的市场前景甚至生存状态。就像前文所说的,到那时,只能是某些平台个体被取代甚至平台整体模式被另一种模式替代。

薪火煮茶,涯旅不孤

李思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