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妇上联:“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远游丈夫该如何应对?
怨妇思夫:“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远游丈夫该如何应对?“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真的是写宫怨吗?错,元稹是在指桑骂槐!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盛产诗歌的文明之邦,在诗歌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过一类产量颇高的诗歌种类,那就是闺怨诗属。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古代流传下来的闺怨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大多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除了闺怨,还有宫怨,就是宫中女子虽然守在皇帝身边,但是,经年不得皇帝宠幸,过的守活寡的寂寞生活,所以,有人借此为主题,来抒发宫中女子的哀怨之情。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看似是在写宫女这怨,其实,它更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刺世诗,诗的表面是倾诉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实际上是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以小见大,巧妙含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并不是写宫怨,而是在指桑骂槐!
思夫的怨女,不仅倚楼远望、闲坐沉思,有时也会出门徘徊,踏青散心。说的是宋代就有一位颇有才情的女子,因为夫婿宦游迟迟未归,心生思念。为排遣寂寞,便携丫环一块出游。出门不远,就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溪上有桥,主仆二人倚桥小憩。
其时,天已过午,阳光明媚,少妇倚桥望水,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更显孤寂。而流水并不因她的伤怀而停留,逶迤东流。这情景,真是应了唐代诗人温庭筠《忆江南》中所描写的悲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少妇心有所感,偶得一联:
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吟出上联后,怎么也接出下联。返家后,她铺纸挥墨,给远在他乡做官的夫婿写了封信,除了诉说思念之情外,还附上了这句上联。夫婿收到娇妻的来时,正身处逆旅,辗转反侧,孤枕难眠,再想想常常梦回故乡,一副下联便应口而成: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怨妇思夫,游子也正念,这样的心有灵犀,亲人间往往都会因一念而碰起的。这样的传情达意,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也是创作于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因为,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女词人和丈夫在两处作同一的感受、感应,表明女词人和丈夫的心灵感应是同一个节拍,两人是心心相印的伴侣。诗词也好,对联也罢,都是言为心声之语,情真,才最感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