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权倾朝野,恶名远扬;实际上,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4-05-10 07:52:53 学者梁启超以'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来评价魏忠贤。 那魏忠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先来依据正史,做个比较详尽的介绍。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宫殿巍峨 据史载,魏忠贤入宫前结过婚,妻子姓冯,有个女儿,嫁于杨家。他有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准;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赌运不佳,常常受到凌辱。万历年间,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魏忠贤忿而净身,入宫当了宦官。魏忠贤通过太监魏朝介绍投入王安门下,颇得信用。明熹宗乳母客氏是北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嫁侯二为妻,但十八岁便入宫。明朝习俗,宦官与宫中女性,主要是宫女,也包括像客氏这样的妇女,暗中或公开结为名义上的夫妻,称为”对食“。客氏原与魏朝相好,见到魏忠贤,便移情于他。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为了不断得到权力,与客氏合谋,谋杀了魏朝后,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个目标。魏忠贤和客氏在外朝官僚中找到魏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使他弹劾王安。客、魏包围熹宗,矫旨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又派人把他杀害。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熹宗皇后张氏,“性严正”,多次向熹宗谈起客氏、魏忠贤的过失。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在皇后有身孕时,客氏和魏忠贤派亲信服侍,致使其流产。另外一些得罪客、魏的妃嫔,连性命也难保。 宫女 天启初年,标榜清流的士大夫都以东林党人自居,经历一二十年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他们不但具有左右舆论的力量,而且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如: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赵南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书。此外,高攀龙任左副都御史,杨涟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升至企都御史。当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年久,对政事已感到厌倦,章奏多不批阅。廷臣逐渐建立起门户,他们以过激惊人的言论为时尚,借国本之争,指斥宫禁。宰辅大臣被言官弹劾攻击,常常被迫称病引退。吏部尚书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多依从他。'东林'之名从此而始。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与东林党相对抗的,众人便把他视为邪党。天启三年(1623)是个重要的年份。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魏的亲信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顾、魏不断受到言路的弹劾,不为清流所容。魏忠贤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天启四年(1624)六月,杨涟疏劾魏忠贤,列数他迫害朝臣、迫害太监、迫害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罪状,共二十四条,其他大臣也纷纷弹劾,不下百余疏。魏忠贤与外朝大臣的斗争,或者说,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进入公开的阶段。因熹宗年少好游戏,魏忠贤等引导他于陆地走马行猎,于池中窍水泻珠为乐,又利用他喜爱木工的特点,每在他手操斧锯时赛事,在熹宗的眼里,国事远不如他引绳削墨、营筑小室重要,他不等听完,便说:“好,为之。”朝政的议决权逐渐为魏忠贤把持。 木匠皇帝 然而此次杨涟奏疏上呈后,魏忠贤害怕了,他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诉,皇帝好言安慰。第二天便打回杨涟的奏疏,痛加斥责。杨涟既被斥责,魏大中以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元声等七十余人,纷纷上奏魏忠贤的不法之事;叶向高和礼部尚书翁正春请将魏忠贤遣回私宅,以平息公众的指责,朱由校皆不许。工部郎中万火景上书指责魏忠贤,立即被杖死。魏忠贤又借御史林汝翥的事侮辱叶向高,叶向高因此辞职而去,而林汝翥也被杖打,一时间被罢斥的有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以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前后数十人。其后又驱逐韩火广和兵部侍郎李邦华。正直之士离开朝廷,就如摇动枯树纷纷落下的叶子一样。魏忠贤的同党把反对派官僚开列名单,括入百余人,称为邪党,而将阉党六十余人列为正人,以此作为打击的根据。给事中阮大铖别出心裁,作东林党人计入《点将录》,以《水浒传》中人物记之。天启四年七月,叶向高被迫去官;十月,杨涟、左光斗削籍。魏忠贤认为,仅以移宫一案定杨涟等罪,尚难以昭彰,且牵涉的人员太少,而若以交通边帅,收取贿赂定罪,则死有余辜。天启五年(1625)八月,熊廷粥弃市,传首九边。八九月间,杨涟、魏大中、左光斗、顾大章等人相继死于狱中。受杨涟等狱牵连,被逮被杀的官僚尚有百余人。 明臣故居 在处理苏州民变时,市民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和周顺昌的舆隶周文元五人论死。他们被合葬在虎丘附近,墓碑题曰“五人之墓”。高攀龙得到消息,自知不免,写下遗表,于三月十七日凌晨从容赴水,终年64岁。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斗争已超出朝廷的范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天启五年(1625)以后入阁的大臣,大多为魏忠贤的党徒。魏忠贤的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其中“虎”为文职;“彪”为武职;余为三教九流。魏忠贤的党羽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一名叫陆万龄的监生还别出心裁,建议在国子监建造生祠,把魏忠贤与孔子并论。魏忠贤亲自提督东厂,锦衣卫官僚又多是他的亲信和党徒,于是厂、卫成魏忠贤专权的主要工具。厂卫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监视官僚系统。魏忠贤时代,豢养厂役数百人,在东厂抽签,分派各衙门。厂役将所探得事项汇报东厂,有这一类情报,不论昼夜,都可直接从东华门投入。至于社会上层人物的隐私,以至“家人米盐酱醋”,很难躲过厂卫的耳目,厂卫对民间的监视,尤其是针对富民的监视,也无孔不人。另外,魏忠贤专权期间,还在社会上造成了相互监视的风气。作为封建专制工具的厂卫系统,在魏忠贤擅权时期,造成很多冤狱。 岁月静好 有一件轶事:四个人夜里在密室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魏忠贤,另外三个人吓得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所,立即将骂的人处死,而慰劳另外三个人金子,三个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动。在名义上,魏忠贤本人除了司礼大太监和提督东厂太监职务以外,还进上公、加恩三等;再者有熹宗所赐印鉴,文曰“顾命元臣”;实际上,他的权势远不止这些。如朝野对他本人有九千岁的称呼;对他的雕像行五拜三稽首之礼等。凡朝中草疏,李永贞必遣人急速驰白,即百里外,亦一日往返,传达魏忠贤之意,票拟始敢批发。魏忠贤是否有心篡位,这并不重要,而他权势的发展,已经威胁到皇权,这一点就足以决定他的命运了。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据说,他曾进献国色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他要把崇祯皇帝变成痴皇帝,但没有得逞。 故宫太和殿 崇祯皇帝初即位,小心谨慎,无所举动。九月,他采取了第一个措施,把客氏赶出皇宫。十月,弹劾魏忠贤和魏党的奏疏突然出现。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谪发凤阳守祖陵,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决定,没有引起大的骚乱。于是,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于是上吊自杀了。至此,”九万九千岁“的魏忠贤走完了他五十九岁传奇的一生。这几年来,有些文章开始分析这段历史,也有为魏忠贤纠正的某些倾向,笔者认为,明朝距离近代不远、史料较为详尽,关于魏大体上已有定论,毋庸讳言。然而,史书的撰写总有某些政治的因素,难以做到百分百还原事实,我们愿意就某些方面的可能性,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与大家再讨论一下,应该无伤大雅吧。 南京明孝陵 第一、明朝中后期,内阁逐渐掌握实权,皇权被文官集团限制,而且党派众多。为了自身利益,各朋党之间相互斗争,搞得天下百姓叫苦不竭,朝政日益混乱。由于皇权被限制,就缺乏限制文官集团的一方,于是阉党适时诞生了。第二、魏忠贤阉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打压逐渐兴起的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使得朝廷财政得以缓解,尤其江南地区的财政得以顺利征收。阉党覆灭后,代表江南士绅阶级利益的东林党,疯狂反对崇祯皇帝对江南地区税赋的征收,导致日渐枯竭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缺乏粮饷的将士,缺乏战斗力,使辽东局势日渐严峻。第三、阉党因为自己的出身,惹人不喜,宦官专权历来都是大忌,但是,魏忠贤阉党手下有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不少,阉党存在时,辽东的局势尚能保持,并未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阉党覆灭后,大批人才因为是魏的党羽而被杀害,使得朝廷之上可用之才少之又少。第四、东林党本身只知清谈,能实用之才甚少,缺乏牵制后,更加肆无忌惮,不思国家安危和战局的发展,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李自成起兵和清兵入关的两重重压下,明朝急速灭亡。 天坛 据某些典籍记载:明熹宗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事实也确实如此,像魏忠贤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人恩怨、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在他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并且魏忠贤在位,虽然揽权贪婪,但是国库却有余钱,他会通过大力收税、刮出财阀大地主们的钱来补贴财政,所以边防不缺钱,也没什么人造反。1644年三月十四日,崇祯皇帝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任何事都有两面性,魏忠贤权倾朝野时,虽说残忍暴戾,但是一定程度上使得朝野相对安定,最起码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敢轻易造次。魏忠贤集团与当时的东林党势不两立,两股势力可谓你死我活,虽说东林党人奉行儒家学说,是民意上被支持的一方;但在魏忠贤党羽倒台以后,没有了牵制的东林党却是一方独大,打破了政治平衡,所以东林党掌权没几年明朝就灭亡了。事情过去了好几百年,真相已缈若烟云、无处追寻了;我们今天也绝非要替魏忠贤翻案,公道自在人心。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只是想以史为鉴,找到对我们今天有用的地方,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罢了。 赞 (0) 相关推荐 崇祯皇帝在歪脖子树下吊死的时候,身边的太监说道:“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魏忠贤当时若还活着,大明朝还能延续吗? 许多人觉得是魏忠贤耽误了明朝,的确魏忠贤权倾朝野,确实也祸害了许多人.但是在明熹宗天天钻研木匠活的时候,是魏忠贤是力主对辽东用兵非常坚决的人,而且重用一些优秀的将领.最终上台就除掉魏忠贤的崇祯皇帝厚葬 ... 为什么魏忠贤在明朝只手遮天,却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魏忠贤.魏大公公可谓是,古今往来太监界的第一人了.以前的猛太监,例如:刘瑾.赵高.高力士等等,他们在魏忠贤面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说白了,当年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帝基本都是由魏忠贤来当的. 如果说魏忠贤只能 ... 魏忠贤权倾朝野,崇祯帝是如何除掉他的? 魏忠贤在天启年间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可是到了崇祯做皇帝以后,仅仅一年之内,魏忠贤和他的党羽居然都被崇祯给清理干净了.那么崇祯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魏忠贤权势通天,甚至导致后宫多位妃子流产. 魏忠贤之所以能 ...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什么在十七岁崇祯帝面前不堪一击? 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势力强大,为什么还是被崇祯帝轻松干掉? 公元1627年,崇祯即皇帝位,年仅十七岁,随后崇祯着手除掉阉党,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魏忠贤被逼自杀,阉党终于倒台. 天启年间,魏忠贤在朝廷作 ... 面对祸国殃民,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他以命相博,万刃加身不改其志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李艳艳,来源:(ID:tsgsc8) 1 当过和尚和叫花子的朱重八,翻身奴隶把家当的时候,给自己亲自用无数恶仗打出来的国家起名叫"明&qu ... 公元242年,权倾朝野的司马懿,因嫌弃发... 公元242年,权倾朝野的司马懿,因嫌弃发妻张春华年老色衰,将年轻貌美的柏夫人被带进府中.一天,他跟宠妾柏夫人说:"那个老东西死了不值得可惜!" 公元189年,张春华出生在名门世家- ... 赵高权倾朝野连胡亥都敢杀,怎么就死在了刚刚登基5天的子婴手里? 随着秦始皇在沙丘的病逝,赵高决定谋划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帝,而丞相李斯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影响,便答应与赵高同流合污.可是由于秦始皇死得突然,当时的天气很炎热,他的尸体逐渐开始发臭了,为了掩人耳目不让人 ... 曹操权倾朝野,为何不趁“煮酒论英雄”的机会杀掉刘备呢? "煮酒论英雄"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正史上并无记载.背景是:曹操在征完徐州吕布后,安排自己的心腹车胄驻守徐州,自己带领刘备回到了大本营许都.当时曹操已迎献帝两年余 ... 这位外国神父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断言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多尔衮活不长? 他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断言多尔衮活不长?在当时权倾朝野的多尔衮一手遮天的情况下,这位神父何出此言? 顺治早早继位当上了皇帝,年轻的顺治表面上贵为天子,实际上是一个傀儡,真所谓谁肚疼谁知道,多尔衮一 ... 二十年太平宰相权倾朝野,作恶多端下场悲凉,醒后才知是黄粱一梦 古时候,福建有个姓曾的举人,他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后,就和几个同榜进士到郊外去游玩.路上偶然听说寺院里住着一个算命先生,占卜十分灵验,于是他们几个便一同骑马前去问前程. 进门施礼入座后,算命先生见他们一个 ... 从奴隶到权倾朝野的大汉将军卫青 近年来,汉宫剧大有赶超清宫剧的势头,关于汉武帝刘彻一家人的故事更是被拍成各种电视剧.<美人心计><大汉天子><汉武大帝>以及<卫子夫>,上至汉武帝祖母窦 ...
那魏忠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先来依据正史,做个比较详尽的介绍。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宫殿巍峨 据史载,魏忠贤入宫前结过婚,妻子姓冯,有个女儿,嫁于杨家。他有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准;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赌运不佳,常常受到凌辱。万历年间,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魏忠贤忿而净身,入宫当了宦官。魏忠贤通过太监魏朝介绍投入王安门下,颇得信用。明熹宗乳母客氏是北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嫁侯二为妻,但十八岁便入宫。明朝习俗,宦官与宫中女性,主要是宫女,也包括像客氏这样的妇女,暗中或公开结为名义上的夫妻,称为”对食“。客氏原与魏朝相好,见到魏忠贤,便移情于他。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为了不断得到权力,与客氏合谋,谋杀了魏朝后,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个目标。魏忠贤和客氏在外朝官僚中找到魏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使他弹劾王安。客、魏包围熹宗,矫旨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又派人把他杀害。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熹宗皇后张氏,“性严正”,多次向熹宗谈起客氏、魏忠贤的过失。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在皇后有身孕时,客氏和魏忠贤派亲信服侍,致使其流产。另外一些得罪客、魏的妃嫔,连性命也难保。 宫女 天启初年,标榜清流的士大夫都以东林党人自居,经历一二十年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他们不但具有左右舆论的力量,而且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如: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赵南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书。此外,高攀龙任左副都御史,杨涟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升至企都御史。当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年久,对政事已感到厌倦,章奏多不批阅。廷臣逐渐建立起门户,他们以过激惊人的言论为时尚,借国本之争,指斥宫禁。宰辅大臣被言官弹劾攻击,常常被迫称病引退。吏部尚书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多依从他。'东林'之名从此而始。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与东林党相对抗的,众人便把他视为邪党。天启三年(1623)是个重要的年份。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魏的亲信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顾、魏不断受到言路的弹劾,不为清流所容。魏忠贤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天启四年(1624)六月,杨涟疏劾魏忠贤,列数他迫害朝臣、迫害太监、迫害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罪状,共二十四条,其他大臣也纷纷弹劾,不下百余疏。魏忠贤与外朝大臣的斗争,或者说,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进入公开的阶段。因熹宗年少好游戏,魏忠贤等引导他于陆地走马行猎,于池中窍水泻珠为乐,又利用他喜爱木工的特点,每在他手操斧锯时赛事,在熹宗的眼里,国事远不如他引绳削墨、营筑小室重要,他不等听完,便说:“好,为之。”朝政的议决权逐渐为魏忠贤把持。 木匠皇帝 然而此次杨涟奏疏上呈后,魏忠贤害怕了,他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诉,皇帝好言安慰。第二天便打回杨涟的奏疏,痛加斥责。杨涟既被斥责,魏大中以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元声等七十余人,纷纷上奏魏忠贤的不法之事;叶向高和礼部尚书翁正春请将魏忠贤遣回私宅,以平息公众的指责,朱由校皆不许。工部郎中万火景上书指责魏忠贤,立即被杖死。魏忠贤又借御史林汝翥的事侮辱叶向高,叶向高因此辞职而去,而林汝翥也被杖打,一时间被罢斥的有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以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前后数十人。其后又驱逐韩火广和兵部侍郎李邦华。正直之士离开朝廷,就如摇动枯树纷纷落下的叶子一样。魏忠贤的同党把反对派官僚开列名单,括入百余人,称为邪党,而将阉党六十余人列为正人,以此作为打击的根据。给事中阮大铖别出心裁,作东林党人计入《点将录》,以《水浒传》中人物记之。天启四年七月,叶向高被迫去官;十月,杨涟、左光斗削籍。魏忠贤认为,仅以移宫一案定杨涟等罪,尚难以昭彰,且牵涉的人员太少,而若以交通边帅,收取贿赂定罪,则死有余辜。天启五年(1625)八月,熊廷粥弃市,传首九边。八九月间,杨涟、魏大中、左光斗、顾大章等人相继死于狱中。受杨涟等狱牵连,被逮被杀的官僚尚有百余人。 明臣故居 在处理苏州民变时,市民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和周顺昌的舆隶周文元五人论死。他们被合葬在虎丘附近,墓碑题曰“五人之墓”。高攀龙得到消息,自知不免,写下遗表,于三月十七日凌晨从容赴水,终年64岁。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斗争已超出朝廷的范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天启五年(1625)以后入阁的大臣,大多为魏忠贤的党徒。魏忠贤的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其中“虎”为文职;“彪”为武职;余为三教九流。魏忠贤的党羽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一名叫陆万龄的监生还别出心裁,建议在国子监建造生祠,把魏忠贤与孔子并论。魏忠贤亲自提督东厂,锦衣卫官僚又多是他的亲信和党徒,于是厂、卫成魏忠贤专权的主要工具。厂卫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监视官僚系统。魏忠贤时代,豢养厂役数百人,在东厂抽签,分派各衙门。厂役将所探得事项汇报东厂,有这一类情报,不论昼夜,都可直接从东华门投入。至于社会上层人物的隐私,以至“家人米盐酱醋”,很难躲过厂卫的耳目,厂卫对民间的监视,尤其是针对富民的监视,也无孔不人。另外,魏忠贤专权期间,还在社会上造成了相互监视的风气。作为封建专制工具的厂卫系统,在魏忠贤擅权时期,造成很多冤狱。 岁月静好 有一件轶事:四个人夜里在密室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魏忠贤,另外三个人吓得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所,立即将骂的人处死,而慰劳另外三个人金子,三个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动。在名义上,魏忠贤本人除了司礼大太监和提督东厂太监职务以外,还进上公、加恩三等;再者有熹宗所赐印鉴,文曰“顾命元臣”;实际上,他的权势远不止这些。如朝野对他本人有九千岁的称呼;对他的雕像行五拜三稽首之礼等。凡朝中草疏,李永贞必遣人急速驰白,即百里外,亦一日往返,传达魏忠贤之意,票拟始敢批发。魏忠贤是否有心篡位,这并不重要,而他权势的发展,已经威胁到皇权,这一点就足以决定他的命运了。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据说,他曾进献国色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他要把崇祯皇帝变成痴皇帝,但没有得逞。 故宫太和殿 崇祯皇帝初即位,小心谨慎,无所举动。九月,他采取了第一个措施,把客氏赶出皇宫。十月,弹劾魏忠贤和魏党的奏疏突然出现。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谪发凤阳守祖陵,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决定,没有引起大的骚乱。于是,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于是上吊自杀了。至此,”九万九千岁“的魏忠贤走完了他五十九岁传奇的一生。这几年来,有些文章开始分析这段历史,也有为魏忠贤纠正的某些倾向,笔者认为,明朝距离近代不远、史料较为详尽,关于魏大体上已有定论,毋庸讳言。然而,史书的撰写总有某些政治的因素,难以做到百分百还原事实,我们愿意就某些方面的可能性,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与大家再讨论一下,应该无伤大雅吧。 南京明孝陵 第一、明朝中后期,内阁逐渐掌握实权,皇权被文官集团限制,而且党派众多。为了自身利益,各朋党之间相互斗争,搞得天下百姓叫苦不竭,朝政日益混乱。由于皇权被限制,就缺乏限制文官集团的一方,于是阉党适时诞生了。第二、魏忠贤阉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打压逐渐兴起的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使得朝廷财政得以缓解,尤其江南地区的财政得以顺利征收。阉党覆灭后,代表江南士绅阶级利益的东林党,疯狂反对崇祯皇帝对江南地区税赋的征收,导致日渐枯竭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缺乏粮饷的将士,缺乏战斗力,使辽东局势日渐严峻。第三、阉党因为自己的出身,惹人不喜,宦官专权历来都是大忌,但是,魏忠贤阉党手下有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不少,阉党存在时,辽东的局势尚能保持,并未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阉党覆灭后,大批人才因为是魏的党羽而被杀害,使得朝廷之上可用之才少之又少。第四、东林党本身只知清谈,能实用之才甚少,缺乏牵制后,更加肆无忌惮,不思国家安危和战局的发展,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李自成起兵和清兵入关的两重重压下,明朝急速灭亡。 天坛 据某些典籍记载:明熹宗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事实也确实如此,像魏忠贤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人恩怨、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在他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并且魏忠贤在位,虽然揽权贪婪,但是国库却有余钱,他会通过大力收税、刮出财阀大地主们的钱来补贴财政,所以边防不缺钱,也没什么人造反。1644年三月十四日,崇祯皇帝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任何事都有两面性,魏忠贤权倾朝野时,虽说残忍暴戾,但是一定程度上使得朝野相对安定,最起码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敢轻易造次。魏忠贤集团与当时的东林党势不两立,两股势力可谓你死我活,虽说东林党人奉行儒家学说,是民意上被支持的一方;但在魏忠贤党羽倒台以后,没有了牵制的东林党却是一方独大,打破了政治平衡,所以东林党掌权没几年明朝就灭亡了。事情过去了好几百年,真相已缈若烟云、无处追寻了;我们今天也绝非要替魏忠贤翻案,公道自在人心。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只是想以史为鉴,找到对我们今天有用的地方,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