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颈分类及康复治疗方案
来源:康复汇
编辑:KF姐
小儿斜颈民间俗称“歪脖儿”“斜头”,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脸面旋向健侧为特征。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约占1%,女孩高于男孩。常因发现不及时或误诊失治出现面、颈、胸部畸形,给患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如果你发现宝宝的头是歪歪的,头总是偏向一侧,喜欢朝向固定的一侧看,抱起来时头不能活动自如,且歪向一边,即使家长用手扶正,也是歪向一侧,不能向对侧歪斜。平躺时也只向一边回头,另一边很少。甚至脸两边的大小也不一样,宝宝就可能有斜颈的问题,家长要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小儿斜颈原因的分类
小儿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而造成小儿斜颈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就原因来说可以分为四类:
一、骨性斜颈
骨头发育不好,骨骼异常引起的。因颈椎先天性畸形(融合、缺如、骨化)或后天伤病所致异常为主症,导致颈斜者为骨性斜颈,多出现颈短粗,活动受限。
二、姿势性斜颈
比如先天性斜视造成的姿势性斜颈。
三、异常张力造成的斜颈
比如脑性麻痹儿童,因不对称性张力性颈部反射而造成斜颈。
四、肌肉性斜颈
肌肉性斜颈产生的原因:
1、产前原因,妈妈在怀孕时,宝宝在肚子里的胎动很少,头总是蜷在一个位置,全身姿势基本不变;
2、分娩中的产伤,在分娩的过程中胎位不正或者难产,用力拽的时候拉伤一侧肌肉;
3、产后的调理不当,新手妈妈的喂奶姿势,抱宝宝的姿势不注意,或者过早使用枕头而造成的,月子里也是小儿容易产生斜颈的关键时期。
肌肉性斜颈是大家比较常说的斜颈,也是最常见的斜颈,下面就先天性肌肉斜颈症来做进一步的介绍。
肌肉性斜颈
先天性肌斜颈是胸锁乳突肌的先天性单侧挛缩,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和颜面转向健侧,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颈部向同侧偏斜的畸形,75%的为右侧。一般采用支持性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检查方法是看斜颈是否影响到同侧脸的发育,两侧脸大小是否一边大一边小;颈部是否能摸到硬块(由于纤维组织比较硬,颈部肌肉纤维化后会出现硬块),大约1到3公分,好像长了一个瘤;头偏向一侧,下巴偏向一侧且朝上;肩关节的外展和上举功能是否受到硬结节的限制等。
“胸锁乳突肌”从耳朵后突起的骨头就是乳突的位置开始,到前颈部的胸骨及锁骨处,所以称为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众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条肌肉,左右各一条,负责头颈各方向的运动。当我们头转向右侧时,左边的胸锁乳突肌会被拉紧而变硬,肉眼就能看到,用手也可以摸到那条肌肉,如果我们不用力这些肌肉都是软的。
引起胸锁乳突肌变化可以说与子宫内的环境有直接关系,脐带绕脖、颈部在宫内扭转,宫内空间狭小限制体位直至孕妇分娩,影响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发育,颈部肌肉缺水、水肿导致纤维化,致使起于乳突止于胸骨和锁骨的胸锁乳突肌(SCM)挛缩。因副神经的长期受压加重了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反应,正常的组织如果纤维化就会出问题,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后不能正常收缩和放松,进而挛缩而形成斜颈。在臀位和产钳助产的新生儿中发现肌性斜颈的比较多见。
临床中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出现的包块是触诊中的一个重要指征,可以有单一的包块也可以有多发的包块。包块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位于中间的位置,特点是包块比较大,摸起来比较有韧性;有的位于两端的胸锁端或者乳突端,特点是质地比较坚硬,包块较小。相对来说位于中间肌腹位置的包块容易治疗,两端的包块治疗相对困难,乳突端的包块治疗起来是最困难的。
治疗方法
斜颈宝宝的治疗,越早开始介入越好
小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时间在6个月之内效果比较好,在月份较大的小儿斜颈的治疗中,一些手法治疗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比如扳法等,可能会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关节半脱位,严重了甚至会关节脱位,压迫延髓生命中枢,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月份越大的孩子颈椎肌肉力量越大,反抗的力量就越大,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就越高。
保守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推拿,推拿后用扳法扳一下错位的骨头,拉伸一下挛缩的肌肉,或者配合针灸松解紧张的肌肉和硬包块。
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患儿在采取保守治疗时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最后不得已就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将硬的结节用手术方法剥离开。
患儿如果出现以下状况建议手术治疗:
1.持续胸锁乳突肌缩短,且伴有下半颜面发育不良的情形;
2.超过一岁时,头部转向仍受限;
3.患儿求诊时已超过一岁。
小儿斜颈是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治疗要早发现、早治疗,父母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觉得这种情况自然能好转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晚发现和晚治疗都会为斜颈的治疗增加难度,如果不治疗斜颈任其发展会有一些不可恢复的影响,比如产生颈椎的问题影响脑血管发育等。
48小时内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