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张恨水

张恨水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也被尊称为现在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张恨水,生于1895年,卒于1967年,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人。自幼酷爱文学,17岁就以'恨水'笔名投稿、发表文章。1924年,凭借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这是一部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为背景的长篇谴责性小说,从1924年4月12日开始,在《世界晚报》副刊连载,一直到1929年1月24日刊完,长达57个月,长约九十多万字。

更有《金粉世家》,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与普通老百姓人家的姑娘冷清秋恋爱、结婚、婚变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深受人们的喜爱。

加之《啼笑因缘》,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一经问世,张恨水的声望更加高涨,连鲁迅都曾给他的母亲购买张恨水的小说。

1945年秋,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期间,曾两次会见张恨水,一次是毛泽东会见《新民报》部分工作人员时,一次是单独会见张恨水,俩人长谈了两个多小时。一开始,毛泽东笑着说;'你的名气并不比我小呢,我不仅看过你的书,也常在报纸上看你的连载小说。'

当谈到小说创作时,毛泽东还风趣地对张恨水说:'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个绰号叫'袁大胡子'的先生,曾嘲笑我的作文,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今天遇到了张先生,我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哟。'

当张恨水谦逊地说,自己的小说脂粉气太浓了些时。毛泽东说:'脂粉气也未必有什么不好,我看曹雪芹的脂粉气比先生要浓得多,但《红楼梦》不也一样令我们叹为观止嘛!'

毛泽东还问了他的名字是不是笔名,张恨水回答:'确是笔名。我原名'心远',' 恨水'一名还是我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自己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截取出来的。那时,我想人生有限,决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所以取了这个笔名,也好随时听人称呼,随时看到'恨水'两字,时刻自勉,珍惜时光。'

当告别时,毛泽东还将延安自制的一块灰色呢料、一袋小米和一包红枣送给张恨水。

到了解放后,张恨水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5年春节,在全国政协团拜会上,毛主席见到了张恨水问他,'现在有很多有关工农兵的作品,为什么不见你的新作?'张恨水说:'一来生病多年,二来对工农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难以胜任。'

此后不久,工作人员便向张恨水转达了毛主席的意见,'为工农兵服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老作家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

张恨水曾一度患病,失去工作能力,随着身体慢慢恢复,又恢复了部分写作能力。为《中国新闻社》写过北京城郊的变化。根据民间故事改写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秋江》等以及《记者外传》、《逐车尘》等十几部小说,还写过《南游杂志》、《西北行》游记等。

张恨水也很念旧,一次春节团拜会,依旧穿着毛泽东当年给他的灰色呢料制作的中山装,只是颜色褪落了,染成了藏青色。周总理见面握手问候他工作及病情时,无意发现了他这身服装,以为他生活发生了什么困难,当问起时,张恨水愣了,说:'没有哇。'见总理的目光总盯着自己的服装,恍然大悟,忙进行解释。

周总理哈哈大笑,'不错不错,你把颜色一改,我还真没认出来,好、好,从这一点看出,张先生你没有忘旧哇!'

就连'文革',也没受到冲击。红卫兵也曾闯进过他的院子,张恨水拿出中央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他们,这是周总理让他到中央文史馆去的,这些人退了出去,再也无人来过。

我也非常喜欢张恨水的小说,可以说,见一本买一本,可惜的《啼笑因缘》让人家借走了,再也没有踪影。除此外,《现代青年》、《丹凤街》可能也是老作品,就是《夜深沉》序言是一九五七年六月,作者像是摄于1956年,但内容也是老作品。他说:'现在此书,经我自己看过,略微删改,又经重印。'

其他的新作品我还是看得少,不过,我留恋这些老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特别是张恨水的好多小说拍成电视连续剧,更让人喜欢。

九口2020-12-2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