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作画不崩的动画公司是如何炼成的?不是经费,别乱猜
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上一期文章,笔者介绍了目前日本动画行业,如今还能维持优良作画水平的多家公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这一期说的是,为什么他们能屹立于整个行业,维持作画的水平而不“崩”呢?笔者分析,大概有这些客观的因素。
1、核心内容不外包!
其实早在2000年代,日本不少动画就开始向韩国、中国的工作室外包,随着日本动画作品产量的不断递增,日本动画的制作公司已经不再有担负起这么多作品产出的人才,因此外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虽然说外包≠质量差,这两件事情是不划等号的,但是,太多的外包给不同的工作室,那么必然会让作画的管理变得困难。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有足够的社内资源来处理作画,那么作画很快可以经过作监的修正,确保质量,假设你发在本地的工作室,那管理的时间成本就向上了,假设你发到海外的多个工作室,那么毫无疑问,要确保作画的质量就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
笔者认为的一个原画师就坦言,一部动画的核心作画部分,第一原画如果都外包到了外头,那么这一集的质量就不用期待了,不会好的。这并没有夸张;
优秀的动画制作公司,很少会外包核心作画部分,像是京都动画这样的公司,第一原画、第二原画、甚至上色背景都会以自社的资源来完成,只有少部分的外包,也是交给固定的几家可靠工作室的完成,这样确保作画质量有所保障。
2、充足的工期
时间是目前日本手绘动画的绝对瓶颈,想要做一部好的动画,必须确保它的工期够长,有足够时间来完成。你想一下,剧场版的动画为什么规格会比电视动画高?电视动画一周更新一集,之前笔者的文章里也说过,制作一集25分钟手绘动画,大概要2个月的时间,而剧场版除了有比电视动画更充足的经费预算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充足的时间。
人气导演新海诚的《你的名字。》,107分钟的动画片,从策划开始的制作时间大概在2年以上,要花多少时间在制作上,反反复复的修正,才有了最终火爆亚洲的这么一部作品的诞生。
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平均花费的制作周期也是2-3年,高畑勋的《辉夜姬物语》据说制作周期从企划到完成长达8年,好的作品一定是精雕细琢的,好的作画必定需要花时间。
如果说到电视动画,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创作尽可能优秀的画面,让作画不“崩”呢?这也牵扯到一个制作进行层面的问题,有些公司拥有优秀的制作进行,能在问题暴露的早期就开始着手解决问题,腾出足够多的日程来确保作画的工期,因此作画的好坏,某些角度来说还和管理人才的水平有关系。
3、优秀的作画人才
这一点毋庸置疑。优秀的作画人才能够在工期准时而高质量的完成作品。第一步就没有崩坏,那就不存在修正的问题。而第二步,如果出现了崩坏,一部作品的总作监的水平也很反应一部作品的作画,总作画监督是一部作品作画的总负责人,优秀的总作画监督可以简单的修正几笔,就让画面看上去不一样……总作画监督的水平,可以确保一部作品作画的综合素质。
当时非常出名的“妹非妹”的严重的作画崩坏,一个是工期不足导致,一个是外包出去的绘画水平不过关,绘画水平还是和作画崩坏息息相关。
4、优秀的运营理念
到了动画公司的运营理念的层面,就是比较深层的问题了。我们都看到J.C STAFF出现的大量的新番崩坏的问题,个人认为就是J.C. STAFF的运营理念上的问题导致的。接过多的作品,导致作品没法完成,大量外包,导致作画水平下滑,人才也难以保留,没法培养可靠的人才,更加没法提高作画水平,于是恶性循环……
相反像京都动画这样的公司,在公司运营到如日中天的时候,还确立了不和角川这样的大公司合作,我觉得还是要有一点魄力的,本身接角川的热门轻改就能稳定的活下去的京都动画,走上了自我版权的道路,其实是双刃的,好处就是可以确保自己创作的作品收入全部自己决定,不再给出版社等版权方打工,坏处就是戏路受到自己文库的作品数量和类型限制,没法百花齐放。所以京都动画做的大都是卖萌日常、学园青春这样的作品,早期还做过《全金属狂潮》这样的机甲动画,现在已经没影子了。但是长期来看,京都动画的模式还是值得肯定的,即便如此,我不认为所有的日本动画公司,尤其是首都圈的公司会接受京都动画的这种运营理念。
5、经费
要动画不崩,个人认放在最后的才是经费。京都动画的内部消化作品的模式,让动画制作的成本不升反降,更多的经费自然可以请更多的“大佬”来为动画作画,但是没有时间一样是做不出好的作品的,那为什么一些经费十足的动画片很少有崩坏?应该是企划本身得到重视,一开始就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去制作,但是也有翻车的,当年一集3000万日币预算的《机动战士高达SEED-D》就是典型,大量的兼用卡的采用,更多的不是为了节省经费,而是为了节省时间。充足的经费只能做到让一部作品锦上添花,但经费是买不来工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