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曾经不输日本?没输在起跑线上到底输在哪呢?
尽管近些年国漫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给人的印象可能依然没有让人摆脱偏见,《哪吒 魔童降世》大红大紫多少刷新了人们多国漫的看法,但是光是一部《哪吒》大红,还可能是“人来疯”,要是每几年就能有这样一部引发国人关注的动画大作诞生,我觉得国漫的形象就会真正的摆脱一些偏见和有色的看法。
实际上,如果你稍微去了解一下日本动画的历史和中国动画的历史,你便会发现一个事实:过去的中国动画,是不比日本动画差的,这个结论和很多人对国漫的理解比较不同,今次我就来详细说说,中国的动画是怎么个不比日本的动画差,又是为什么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还打不赢如今的日本动画。
中国早期动画作品影响着日本的动画巨匠
中国动画和日本动画最初都是受到美国迪士尼的动画作品的影响,因为那个时候,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作品可能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动画作品,但是其实中国在动画这块的发展要比日本更早,中国在1941年就由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一起指导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二部动画长片,第一部是美国迪士尼公司的《白雪公主》。
这部作品发行到了东南亚、日本播映后,广受好评,也影响到了当时动画产业还在草创阶段的日本,影响到了日本的“电视动画之父”,手冢治虫。手冢治虫评价《铁扇公主》,表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抗精神,也让手冢治虫稳固了用动画来描绘自己看到的世界的决心;
之后,日本要到1951年,才推出他们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而这部《白蛇传》也深深的打动了日后日本动画的大师宫崎骏的年轻时代,之后到了1963年,手冢治虫的虫公司推出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从此才开辟了一个日本动画告诉发展的时代。
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
到了60年代,日本人开始搞“电视动画”,也就是在电视台播放连载动画片,强调的其实是动画的商业性,而这个时候中国动画完全没有落后的迹象,不仅不落后,当时中国的动画片强调的还不是商业性,而是作为动画艺术的效果,并且诞生出许多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例如《大闹天宫》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民间艺术特质,1961年特伟导演的《小蝌蚪找妈妈》,融合了国画的元素,这种水墨动画,制作过程复杂,但是画面极具诗意,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就我个人的评价来说,他们的艺术涵养和精神价值,是高出当时日本动画好几截的,也确实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宫崎骏当时也对中国的水墨动画十分佩服,我个人觉得之后高畑勋监督耗巨资在2013年打造的《辉夜姬物语》,也就是想在日本吸收了水墨动画的精髓然后做一个本土的重现,当然,加入的是他们日本的文化和思想……而中国在80年代之后就没有新的水墨动画诞生,着实让人觉得心酸可惜。
走向下风的转折
1970年代,日本的电视动画产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的时期,尤其是70年代末富野由悠季的《高达》系列诞生后,动画的题材内容的和深度得到了质得提升,并且促进了动画和周边联动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国内却陷入了阶级斗争的风波中,文化事业推进减速,动画片的制作生产几乎停滞,只有少数作品诞生,虽然80年代还是有不少优秀的传统作品诞生,但是也因为黄金时期开始没有培养后续的动画人才,在这之后便逐渐走向了没落;而此时日本动画的产业链已经逐渐成熟,而制作动画的流程也已经统一,而到了90年代,美国的迪士尼已经逐渐告别手绘动画转开始以3DCG代替传统的手绘动画;
90年代的日本,诞生了庵野秀明导演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为日本后来御宅文化的成熟,和日本动画的辉煌铺路,因为只有市场,才有一个产业的循环,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国,才开始发力,常年缺乏动画人才培养,而打开市场经济的道路后,又有很多人的心态是靠做动画来赚快钱,直接导致了中国和日本动画的差距越拉越大。
现在中国人做动画的优势多
说到了90年代,再说说如今。日本电视动画圈子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产量太多,质量下降,并且制作的人才也开始匮乏,这对中国动画创作来说,其实也是追赶的大好机遇,中国人现在有钱,但是问题是在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有钱人是多,但他们不敢轻易投资动画啊,而且产业链也还没有形成,你投下去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本,所以,有机遇,也有挑战,而且国内的动画人才储备,只有3D模型师是不缺的,手绘这一块的储备,还是远不及日本,没有足够专业的学校,有也缺乏实践的机会;总体来说,中国在动画业大显身手的机会比日本都多,因为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但是眼前需要解决的,还是早日培养专业的,从前期到中期到后期制作的,整条的动画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