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地理(中)

上面当然是一种极粗略的叙述。古代北方,后来已被称为中原了。所以中国历史上之地理推拓,应列为研究中国历史主要一项目。若我们亦如研究西洋史般来研究中国历史,把此历代区域中之地理背景,一一加以分别,逐地逐区,隔开来看。其人物性格,其社会风尚,其经济荣枯,其文化升降,各方面均可发现出无限复杂,无限变动,并可有无穷妙义为前人所未加注意者。但更重要乃在中国如何能将此不同地域之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社会,不同性格、嗜好、心理倾向与精神向往等多方面之人群,汇通和合,冶之一炉,使其同成为中国人,熔铸成一个中国文化,展演出一部中国历史来。

此事以往在中国,似乎不成一问题。但我们现在面对着一部欧洲史,看他们直从希腊以来,永远是分崩离析,各自立国,互不合作。虽面对大敌,危机在前,其各地区之不能融和相协,依然如故。但中国何以能至于大一统,能将不同地区,不同性格,不同风习之人群,共同陶冶在同一文化系统之下,共同来创造此一历史传统?中国之地理扩展,并非如西方帝国主义凭武力来向外征服,而是一种自然的趋向于文化的凝聚与统一。因此,西方历史看似复杂而实单纯,其复杂在外面,而内里则单纯。中国历史看似单纯而实复杂,其单纯在外面的形式,而内里精神则实是复杂。西方历史上之所谓英国人、法国人,只似一种化学单位。而中国历史上之中国人,则似化学上一种混合制剂。

我要问诸位,未来世界人类前途究该永远分裂抑宜融和相通?如果答案肯定在下一面,则未来的大同世界,应非采用中国理想走上中国人的历史道路不可。正因世界上惟有中国人无地域偏见,无民族偏见,而能高揭一文化大理想来融通各地域,调和各人群。尤其是中国儒家能力持此一理想,并亦有以往历史可为作证。如西方各自分开,各求发展,总会有毛病。如中国,统诸异,求一同,愈统会便愈复杂,愈融和便愈变化。若非细参中国历史,诸位或许不易接受此说法。

今天的西方人,讲历史人类文化前途,似乎均带有一种悲观气氛。其实西方人自有历史哲学以来,便是带有悲观气氛的。此话如何说起?如西方历史哲学家黑格尔,他认为人类最后命运当掌握在日耳曼民族手中。此一观念,便已是悲观的。难道上帝特为日耳曼人来创造此世界的吗?讨论人类文化前途,自应高瞻远瞩,不应专着眼在日耳曼一地域与日耳曼一民族。此下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亦属悲观论调。他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崩溃,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兴起,全世界无产阶级必然有一天会联合起来打倒目前的资本主义。至少此项观念对西方来说是悲观的。只因马克思是犹太人,他本人对西欧文化本无切身痛痒,故由他说来,好像不觉是悲观。犹如黑格尔是日耳曼人,他为自己民族自豪自吹,他看世界人类文化命定地要转落在日耳曼人手里,在他意想中亦不觉是悲观。但由对方看来,则实际是一种悲观。

今天的苏维埃,把自己置身于西欧之外,他们崇奉马克思,认为人类前途则必然在他们手里,他们觉得是一种兴奋,不感到是悲观,也正如黑格尔给予日耳曼民族以一种兴奋,而不觉其悲观一样。从前人不察此理,认为西方悲观历史哲学,自德人斯宾格勒始。其实当推溯到黑格尔。故我说西方人讲历史哲学,是彻头彻尾有悲观倾向的。若问其何以如此,则因其不能摆脱地域偏见,民族偏见,乃至阶级偏见故。

当前英国文化史学者汤恩比的文化观,亦是悲观的。他以生物学上的刺激与反应说,来阐释人类文化的发展。其实就近代西方文化言,他们的富强力,早足以征服世界,宰割世界。在他们外面,并不能有何力量来刺激他们。他们之病象,乃由他们内部生出,而非外界所给予。汤恩比并未能深切看出人类文化以前与以后之真问题、真症结之所在,故他列举世界人类文化,乃至分成七八十种之多。可知汤恩比讲人类文化,依然限于地域分隔,不能调和融通来看。若尽依此地域与民族之分割看法,则只在英伦三岛,也可有爱尔兰起来自闹独立。宜乎世界各地文化,永远不能超出生、老、病、死之轮回悲剧了。更可笑的,是汤恩比将人类文化分成西方与东方两部,而将今天的苏俄硬派到东方来。其实共产党鼻祖马克思,原籍在德国,其血统则出犹太。逃亡伦敦,从事著作,他个人纯系在西方环境中培养而成。他的历史哲学,也全根据西方历史作证。无论如何,共产主义不能算是东方文化中的出品。

上帝创世,先造地,后造人。复杂多异的人,生于复杂多异之地面上。耶稣曾说过:“上帝的事归上帝管,恺撒的事归恺撒管。”但不幸恺撒是一罗马人,先是地域性把他限了,他又如何能管理全部地面上的人呢?西方观念之悲剧性,正在不脱离此狭隘地域性的束缚之一个原因上。有的中国人也信了斯宾格勒之说,有的认为中国文化到战国以后就停止了,或竟是熄灭了。有的认为唐以后中国文化是停止了,熄灭了。但我并不如此想。即论西方文化,也并没有死去。自希腊、罗马以迄今日,直到苏维埃,均是欧洲文化在演变。若限于地域观念,则感到希腊、罗马文化都死了。

中国文化之到今仍能存在,只用历史上的地理分析,也可用来作说明。中国历史上每经一次大乱,必有大批人士,由其原地址流亡迁徙到新的区域去。一个文化在某一地区的一个社会上一长久,便会因种种关系而呆滞停顿下来,不再能前进。但正如植物一样,如果施行接枝移植,便又会重生新枝,再见发荣。一粒种子,播到新的疆土,遇到新的养料,便会产生新的生命。

西汉末年,长安已残破。东汉末,洛阳又成一片荒墟。五胡之乱,一部分中国人迁往辽东,一部分迁往西凉。待到北朝兴起,此两支人再汇合起来,茁长了新生命。其大部分迁往长江以南的,则成立东晋与南朝。此下南北朝再经汇合,即有唐代新盛运兴起。此种文化新生,乃因新地域得来。譬如佛教传来中国,也得到了它的新生命。佛教在南方,遇到一不识字的慧能,即创立了禅宗,成为佛教后起一大生命。又如儒家,本在中原北方,到宋代新儒家便大部是南方人。中国文化永远在大地面上,因于不断的播迁,反而生发了文化新生。如能照此路线深入作研究,亦可阐述出中国文化所以能绵亘四五千年而长见其不衰不老之一个理由来。

讲到此处,我不禁想到今天海外各地遍布中国流亡人士的足迹。我认为经过这一次新的播迁,可能又酝酿出中国文化此下的新生命。将来此大批流亡人士,必然有一天会回到祖国,在中国历史上必然会有一番新配合与新开展,这是根据以往历史而可推想其可能的。斯宾格勒的历史悲观论,只因为他们限于一地域,限于一民族,把来各自独立分开算,岂能说齐国亡了,鲁国亡了,吴国亡了,越国亡了,他们各国间的文化也就中断不见了?若西欧人也能如中国般,早就融凝成一个大国家,早就陶铸为一个大民族,他们的文化,岂不也会和中国般长生不老吗?

故就中国以往历史事实言,中国的文化新生,与其一番新力量,大体均系在新地面新疆土上产生。故我谓中国文化之发展,乃系随于新地域之转进而扩大。诸位不妨自史籍中细心找寻资料,为此作证,大可写成一册数十百万言的巨著来,将为世人讨论人类文化问题者一新耳目。

当然上面所说,只是一番极粗略的叙述。即如古代中国之北方,后来也被称为中原了。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展扩,同时即是文化展扩,此中大有值得研究处,我只借此处指出,供诸位作参考。

——选自《中国历史研究法》

推荐阅读:

钱穆 ‖ 如何研究学术史①

钱穆 ‖ 如何研究学术史 ②

钱穆 ‖ 如何研究学术史 ③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上)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中)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下)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地理(上)

(0)

相关推荐

  • 评论 | 王旭青:“小”中见大——乔建中先生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第九届华乐论坛获奖者评论系列展播 "小"中见大--乔建中先生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王旭青 引言   8月中旬,我接到乔建中先生的电话,得知他被评为"第九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十 ...

  • 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浅析

    摘要:地名因其普遍性而被人们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更是隐没在语言符号背后.通过地名的由来.变迁可以透视到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等文化现象.地名文化是内容极为丰富.底蕴极为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

  •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找寻地域文化根脉

    游客在参观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陆青剑 摄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位于贵阳市遵义路南侧,东依南明河,西邻贵阳火车站,北与筑城广场的芦笙铜雕遥相呼应.整个建筑造型奇特,汲取了贵州侗寨鼓楼轮廓曲线的神韵,大楼6面 ...

  • ​东北地名的民俗文化价值

    "流淌的记忆" 东北地域文化系列学术讲座 第七讲 东北地名的民俗文化价值 主讲人:施立学 施立学,满族,正高二级.现任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师大 ...

  • 东北地名的认知取向和价值取向

    摘 要:从文化语言学视角通过对地名进行文化解读,会发现地名的命名.发展.变化的背后都是认知取向和价值取向在起作用.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人类对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城 ...

  • 汉字为什么这么特别,为什么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不一样

    汉字和世界上的很多文字都很不一样,无论形态.读音及语法规则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那么,为什么汉字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汉字是古老的传承至今的文字. 文字是在人类发展 ...

  •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地理(下)

    五 现在也有人说,西方文化发生在都市,中国文化植根在农村,此语亦有理.但中国也有都市,西方也有农村.只是西方都市其形势常是对外的,它们都市中之工商业,必求向外伸张,以求维持此都市之存在与繁荣.因此都市 ...

  •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中)

    四 第三类:要讲到有表现的人物与无表现的人物. 刚才说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失败人物为当时及后世史家所推尊颂扬,他虽然失败,但总是有所表现了.此下所讲,则从一个人之有无表现来说.我们通常听人说,某人无所 ...

  •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下)

    六 上面所说,似乎像指中国古人所谓立德立功与立言的三不朽而言.德指的人格方面,功指的事业方面,言指的思想与学术方面. 现在再就中国的文学方面略有陈述,文学不必全是立言.中国历史上最受后代崇拜的三大文学 ...

  • 钱穆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上)

    一 今天讲"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是人事的记录,必是先有了人才有历史的.但不一定有人必会有历史,定要在人中有少数人能来创造历史.又且创造了历史,也不一定能继续绵延的,定要不 ...

  • 抛弃人性的历史学没有存在价值——“大数据”“数字人文”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本文作者成一农教授 摘要 当前,"大数据""数字人文"和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利用它们进行史学研究,在中国史学界成为关注的焦点,并受到一些研究者的追捧.究其 ...

  • 中国著名纳西族历史学家方国瑜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

    摘要:方国瑜先生在当代于中国民族史.西南历史地理.云南地方文献.纳西语言文化等领域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本文以<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为研究文本,探讨方国瑜先生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方 ...

  • 历史文化中的36个地理常识,你知道多少?...

    历史文化中的36个地理常识,你知道多少?

  • 【试题研究】 高考历史题中常用设问词的解读

    (一)试述.简述.简要述评.概述.简要说明.简要评述.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此类常用词语一般用于问答题之中 '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述评'或'评述',就意 ...

  • 广东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不仅因为它往往直接反映语言和民族起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可悟性的一面,而且当它出现在聚落.道路.田野.标牌和布告栏时,又具有直观性的一面,所以,地名属于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