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芷彤:开始读书打卡之后

开始读书打卡之后

中山市南区良都中学/刘芷彤

写作组的“读书打卡”活动可以追溯到春季学期时一次论文研磨前实验中学张娜老师的微讲座分享,那天,张娜老师分享了自己从“完成任务式”的阅读及即时读后感的写作到积极寻找办法进行强力研读的专业阅读变化历程,同时分享了一张神秘的表格,那其实是一张专业阅读每日计划表,包含每日阅读量、阅读记录随笔数量、阅读用时、时间来源以及之行感受等要素,张娜老师以自身经历为例的读书微讲座,让笔者意识到有计划地阅读才能真正实施强力研读,阅读是持续的、规律的、有效的,知识储备充足了,写作才能“信手拈来”。密切关注自身的阅读是潜心进行“阅读修行”的强力保障,“执行感受”“时间来源”感觉让阅读任务多了几分“人情味”,并不是冷冰冰的任务,阅读是可调适的、适合自身专业成长的。那时张那老师引用了一句话“读一个人的书是需要资格的。”,讲座的分享让笔者惊叹,同时也学习了许多有效的阅读方法,然而自己的专业阅读前行之路依然迟缓,或许是我还没够到读一个人的书的门槛,总是期盼着有人拉一把帮帮忙。

后来,“读书打卡”出现了2.0版本。写作组的一些成员假期时自发地在研磨小组群中进行“读书打卡”的活动,2021年暑假“读书打卡”活动的微信分享在写作组微信群中开展,越来越多成员加入了打卡活动,读书打卡是小组发起,组员自愿参加的,开展近一个月后,许多小组的成员都收获了可喜的成果,至少是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了专业阅读,以往迟迟读不完的一本书,一个月内可以解决掉,还能够生成相关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这是肉眼可见的变化与成长。笔者并没有从打卡活动一开始就报名参加,因为脑海中浮现的是各种担忧,各种“压力山大”,故自己先每天坚持读10页,打算慢慢在在增加阅读量。但是读一个人的书确实需要资格的,阅读的道路独自前行,略显孤独和无助,笔者的阅读计划又一次搁浅。后来研磨小组进行人员调整,建群那天,组长张黎老师便发出号召“【写作组第4期第8组读书活动】小伙伴们,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现发起读书打卡活动,咱们相互鼓劲、彼此监督,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可好?”接龙信息一发出,我便响应号召参加打卡活动,随后大家一起商议阅读量,打卡时间,制定阅读计划有条不紊,互相提建议,也提困难,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结伴读书“持之以恒”。说来十分羞愧,自己是一名专业阅读困难户,阅读速度极慢,效率低下,这也导致专业知识的积累匮乏,论文写作进步缓慢的结果。对比独自一人的强力研读,研磨小组群里的读书打卡实现了“结伴”的重要功能,读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强力研读”需要的是持久而耐心的自律,那么结伴的“读书打卡”需要的就是强大而悦纳的他律。结伴读书打卡并不是互相拼比较劲,更不是碍于面子的谎报阅读量的虚假阅读,而是真诚恳切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虽然大家的每天的阅读量不一样有的组员是每天10页或每天20页,有的组员是每天一章,另外打卡的时间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大家弹性调整,但是每天都在群里“默契”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是雷打不动的,群里的不定时地冒出来的“【XXX8月读书记录】”是一种无形的监督与提醒、是一种鼓励与支持。群组里的杨宇燕老师坚持每天读一章,读到页数特别多的章节时,杨老师也会和我们分享她的艰难与压力,但看到她最后读完时分享读书心得中分享的“全书完”三个字,那种喜悦就是六倍的开心。

读书心得“雁过留痕”。“读书心得”是读书打卡必备的环节,经讨论我们组每次打卡的心得不限定篇幅,给每次的阅读做一个有诚意的小总结。“读书心得”通常会写当天阅读内容的简要概括、由阅读启发的思考感悟、联系教学实际的读以致用等等,“雁过留痕”的分享形式最直接的收获是为我们日常写教育随笔及论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积累,更长远深刻的是,阅读中的奇思妙想、瞬间灵感、思想风暴都及时的在阅读当天就被记录下来了,让知识的积累实现了思想的裂变。

开始读书打卡之后,我总能想起张娜老师分享的那句话“长长的路慢慢走,用力要平均。”和当时郭老师回应是“文火慢炖,久久为功!”。是的,长长的路慢慢走,结伴走,用力平均,用心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