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唐朝的府兵制:如何养80多万军队,还不用花一分钱?

一、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兵役制度都不尽相同,像唐朝以前的兵役制度就以大规模著称,简言之就是一种“全民皆兵”的状况,没有统一的规制。就拿汉朝时期的兵役制度来说吧,它就是一种典型的“全农皆兵”,即所有农民都是士兵。

但是这种制度本身就存在有很大的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战斗力弱。把国防武装寄托在生产集团上面,生产集团即就是武装集团,这样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士兵,其战斗力并不会很强。但是与之相比,唐朝的兵役制度就大不一样了,唐初所形成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它最典型的特点是“全兵皆农”,这和汉朝的“全农皆兵”完全相反。

汉朝追崇的是将武装集团寄托于生产集团,而唐朝则是将生产集团寄托于武装集团。士兵可以全部转变成农民,但是农民却不可以都转换成士兵,这跟汉朝的“全农皆兵”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这种兵役制度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中央不需要每年划拨大量的经费来维持,而完全是由士兵们自给自足,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其弊端也同样很显著,而也就是这样的弊端甚至影响了唐朝后来的国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唐朝的府兵制,看看它的本质和影响吧!

古代军人

二、府兵制的起源及发展

府兵制,起源于西魏权臣宇文泰,但实际上它真正的创始人并不是宇文泰,而是北周的“苏绰”。这一制度经过北周,隋朝,唐初而日趋完备,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到达顶峰,在玄宗时期宣布结束。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府兵制是一种“寓农于兵”的兵役制度,是一种将士兵身份和农民身份进行转化的一种制度。但不同的是,这种兵役制度所强调的是“从兵到农”的转化,简言之就是把武装集团转变成生产集团——每个军人都需要种田地,但是却不要求每个种田的人都需要当兵。

这样做的直接好处,就是朝廷将不用花费一分钱,一粒米就可以拥有数十万军队。而对于府兵本身来说,他们一家则不再需要缴纳一分钱的税赋,这也是国家给他们的优待政策。当然了,既然没有税赋,那自然也没有军饷可以拿,即便是军服也都没有,这些完全得靠士兵们自己准备。

这样的兵役制度在唐王朝的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只适合存在于和平时期,若到了战争时期,府兵制就难以为继了,倘若是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的话,那么这样的制度就完全行不通。

隋唐府兵名称图表

三、府兵制的组成结构

府兵的“府”,实际上是唐朝的一种地区规划的表现。

我们知道,在唐朝,地方政府被分为两个等级,上一级叫做“州”,下一节叫做“县”。但是这两个地方都是负责行政的,并不管军事。而“府”,则是在这两个地方行政区外所建立起来的“第三者”,它属于军事区域。所以,府兵的“府”所指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军队驻扎的地方”。

而唐代的“府”,则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折冲府

折冲府可根据府兵人数的不同,一共可分为三个等级,上府有一千二百人,中府有一千人,下府有八百人,后来又各加了两百人进去。那么当时唐朝一共有多少个府呢?答案是“六百到八百个”。我们可以简单来计算一下,如果这八百个折冲府都是中府的话,那么一共就有八十万军队,如果是上府的话,那就是九十六万军队。当然了,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最保守且较为准确的估计的话,当时唐朝的军队大概在40万到80万之间

其中,这八百个府的三分之一会被分配到“关内”,也就是中央附近,而剩下的三分之二则都会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相比来看的话,山西及其他的边疆地区所分配的要多一些。而像一些比较靠内,且无太多战事的地方所分配的府就很少,甚至没有。

可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军队,居然不用国家的一分钱,一粒米,完完全全都是靠自己养活自己。他们除了平时的生产劳作之外,还要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可以说是非常的了不起了。

唐朝折冲府分布图:唐太宗从军事方面汲取了隋炀帝的教训,把三分之一的折冲府集中设置在长安以及洛阳一带。

说完府兵的“府”,我们接来了看看府兵的“兵”。

在唐朝,想要加入府兵这个组织中其实并不容易。我们都知道,唐朝当时的户口分为九个等级,而划分等级的标准则是财富的多少。按照当时的法令,凡属于下三等户口的人家,是不能够当兵的,只要那些中等和上等的人家才有这个资格。当然了,虽说只在这两个等级中选择,但是当不当还是要看你愿不愿意。如果你愿意当兵,那么你一家人的税赋就全免了,但是却没有工资拿,也没有统一的武器装备,你得自己准备。遇到战事的时候,你也得自己带着家伙去打仗。

显然,在相对和平的唐初时期,唐朝的小伙子们还是愿意去当兵的,因为这样可以将自己一家的赋税都给免除了,自己无非就是平时劳作,闲暇时候搞点训练,这还可以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府兵要到二十岁才开始服役。且每个府兵都必须到首都去“宿卫”一年,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所处的府之中。

唐太宗李世民像

说完府兵的“兵”,我们接来下看看府兵中的军官们。

其实府兵只是一个通称,正式的称呼应该叫做“卫士”或者“侍官”。当时在中央就设有十二个“卫”,十二个卫拥有直属的军府,且各卫都有相应的名称和大将军。值得注意的是,“卫”和“军府”是从属关系,各个军府分别隶属于中央十二个卫的其中之一,而根据与京城的距离,例如五百里的话,就称为“五番(五班)”,各番每隔三十天就得到京城换防一次,这也被称为“上番”。而相距一千里的话,就是“七番”,两千里的话就是“十番”,两千里以外则是“十二番”。

这样轮番“上番”的好处就是能够在遇到战事的时候,中央则可随时从全国各个军府抽调人马,且和来“上番”的士兵无关。

在遇到战事的时候,由朝廷所设大将军统一率领,到战事结束,兵就归于府,将就归于卫,又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

唐朝时期的将军——剧照

府兵所待的“府”,其长官被称为“折冲都尉”,他的工作就是专门组织训练的。而“卫”中的军官,除了遇到战事之外,平时也都不问政事,更没有权力统兵。到了打仗的时候,将军们率领士兵冲锋陷阵,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朝廷对他的褒奖却只是“勋名奖励”

军官们立功,能得到爵位,但是却不是实际的官职,自然也没有实权。除了立功很大的将军可以留在朝中做官以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被送回老家,继续种田。当然了,获得勋爵的将军,国家和社会都会给他提供某种优待,有物质上的,也有名誉上的。

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没有实际的职位,所以就不能干预国家政治,除了在战时他们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之外,其它多数时候,他们就变成了被闲置的宝贝。但是,也正是唐帝国这样的制度,才使得国家得到了一定时期的稳定,并也给向外发展提供了机会,所以唐帝国当时能发展成世界上一大强国。

只不过,这样的制度最后也失败了,而且它的失败绝非偶然,而是必然会失败。

唐朝时的士兵——剧照

四、府兵制的失败

府兵制失败的原因是多重的,总结下来的话一共有以下是四条;

第一,府兵性质的转变。按照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府兵只在兵和农之间进行转换,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是种田的农民,到了战时便转化成了士兵。这样寓兵于农的方式,不仅节俭了国家军费的开支,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生产和军事之间的关系

而我们也说到了,这些府兵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到中央去值班,太宗在位的时候天下还不算太平,所以平时自己也跟这些士兵学习一下弓马骑射。皇帝重视府兵,那么这些府兵们自然很高兴,也会以此为荣。但是到了太宗以后,天下太平了,国家不需要打仗,而是一心搞建设了。但是府兵轮流上番的制度还是没有变,每次一来就是几万人之多,这在以前其实不算什么,但是到了太平时期,这些人就成了一定的负担。那该怎么处理这些人呢?简单,让他们去给王公大臣们修房子,盖花园。

顿时间,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变成了为人做苦力的劳工,还时不时受到别人的蔑视。所以到后期,很多士兵都会选择逃避上番。

第二,政府官员的怠政。在唐初的时候,但凡有士兵战死,朝廷就会派人去他家抚恤,不仅要为他送去勋爵,还要给他一些抚恤金,让他的家人能够继续生活下去。但是到了后来,朝廷就开始懈怠了,士兵们战死后,地方政府极少派人去士兵家中抚恤慰问。等到士兵家人都知道自己孩子已经战死,但是却不见政府派人前来抚恤,渐渐地,老百姓的心也就寒了。

第三,军官是兵不是官。我们上面说过,将军立下功劳之后并不会被赏予实际职位,而是勋位。并且在打完仗以后,除了功劳最高的将军可以在朝中任职以外,其他人都会返回继续种田。将军们虽然获得了勋位,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荣誉,而并无实际权力,简言之,他名为军官,实际上还是一个大头兵。此外,这些军官在平时还会被一些政府要员派去做苦差,充当苦劳力。所以,渐渐的,这种所谓的勋位已经不再是荣誉,而已经变成了一种讥讽,嘲笑。

第四,唐帝国的扩张这一点可以说是府兵制失败的最核心的原因。唐玄宗前期,唐帝国已经到达了顶峰,国内GDP横扫整个亚洲任何一个国家,甚至连某些欧洲大国也比不上。面对这样一种强盛的局面,唐玄宗开边的梦想便产生了,于是便开始了疯狂的领土扩张。

但是想要实现领土扩张,就得需要一支庞大的军队,需要防戍边疆的军队。在原来,打完仗以后士兵们便会复原,回到自己所待的府继续进行生产活动。但是现在却得让他们戍边,而且还是长期戍边。一开始其实还没有什么,因为还有兵源可以补充上来,也就是说可以进行轮换,但是到后来就不行了。因为扩张得面积很大,因战争死亡的士兵又很多,而国家的那几百个府的士兵本来就很有限,所以那些第一批戍边的士兵也就变成了最后一批。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都是府兵,且都是所谓的中、高等人家的子弟,他们去打仗的时候所带的武器装备都是自己定制的,有些士兵甚至还带上了一些零用钱。但是这些物资到了边疆之后却被营官们收入自己囊中,还故意叫士兵们做苦工,自己却在一旁花着士兵们带来的钱享乐。所以,当时去戍边的士兵是死的死,逃的逃。

而府兵制就是在这样境况下,渐渐走到了终点。

玄宗像

五、总结

府兵制在唐朝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转折作用,它能正常持续的发展,那说明唐王朝还处于兴盛时期,反之,它若不能正常的进行下去,那么也就意味着,唐帝国将走向衰落。府兵制的失败,是唐帝国一种体制的失败,而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玄宗皇帝的穷兵黩武。因为面对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战争,单靠“府兵制”来提供持续的兵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支撑起来的。但话说回来,府兵制的失败,却给一种新的兵役制度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它便是——募兵制

史料参考:

  1. 《旧唐书》
  2.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 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4. 宫本一夫、平势隆郎、鹤间和幸《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0)

相关推荐

  • 唐朝兵府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其制度有哪些优点?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每个朝代对于兵役的实施制度都是不一样的,唐代以前的兵役制度可 以算得上是规模庞大.就例如汉朝时期所有的农民都是士兵,而这样的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首先会造成战斗力非常弱,还会消耗大 ...

  • 【重磅】我国兵役制度第五次调整,即将到来!

    原创 我之心略大于整個宇宙 复转圈 兵役法修订草案,下月正式公布.这是新中国历史第五次进行兵役制度修改.兵役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

  • 俗语“骄兵必败”,那什么兵必胜?!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诸葛看历史 俗语:"骄兵必败",那什么兵必胜?说出来你别不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纷争.战事的结果取决于多重因素,诸如军队的战事素养.装备的先 ...

  • 西汉军事制度

    西汉时期的军队制度和编制,基本上沿袭的周秦制度.西汉当然也有自己的创造,比如,征兵和募兵制度,及其规定兵员的年龄.而这样的创造,则直接与西汉王朝的社会变革和经济水平情况直接相关. 一.西汉的军队编制 ...

  • 晚期拜占庭帝国雇佣兵控制权的丧失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 晚期拜占庭军事衰败的重要转折点发生在12世纪,帝国中央政府逐渐丧失了对雇佣兵的控制权.最先失控的是雇佣兵的征募权,导致多渠道雇佣外籍士兵越来越频繁,随着雇佣兵人数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

  • 府兵制的起源?解读:西魏、隋朝、唐朝时期府兵制的特点

    原创赵刘果儿2019-05-08 06:31:00 本文约7520字,阅读时间35分钟. 府兵制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朝女皇武则天执政时期废除,府兵制沿袭了150多年.府兵制为什么能持续了近两百年, ...

  • 宇文泰之府兵制与关陇集团的建立

    原创横侃纵览2021-05-30 17:31:29 北魏末年,经历"六镇大起义"和尔朱氏专权后,国家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以六镇军人为主要班底的高欢掌握了东魏,后来演变为北齐:以关西军 ...

  • 细说详解蒸制技术,全国各地名厨的经验

    在厨房里,蒸柜是最不受"瞩目"的一个档口,始终站在炒锅身后,永远是"配角",可是,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档口,蒸制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下面是 ...

  • 大唐盛世的基石——府兵制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役制度之一.是西魏权臣--宇文泰所创立的一种特殊兵役制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到唐朝玄宗天宝年间废止)历时约两百年. 朝廷中央府兵制的设置 西魏大统16年(公元550年),北魏权 ...

  • 早起唐朝的陵墓制布局观察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李渊建立唐王朝到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共有二十一个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这二十一个帝王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 ...

  • 激荡四百年:立国之初高洋励精图治,宇文泰创府兵制八柱国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08篇 高洋称帝前,娶赵郡人李希宗之女为妃,为他生下两个儿子高殷和高绍德,之后又纳了段韶的妹妹. 高洋称帝后,高隆之和高德政想勾结勋贵以为援手,进言道 ...

  • UC头条:什么是府兵制? 为什么要建立府兵制? 有什么利弊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西魏关陇集团首脑,将原北魏六镇余部,还有关中,陇山地区的汉族豪强势力融合到一块.成立的一套全新的军事制度--府兵制. 府兵制的特点兵农合一.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务农耕地.作战的时 ...

  • 《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6府兵制与关陇集团政治的奠定

    第一章 关陇传奇--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奋斗史 6府兵制与关陇集团政治的奠定 宇文泰所要实行的这套周礼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恢复六官制度,即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