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小伤口却浑然不知?那是你的身体在“瞒着”你!

科幻动作电影里常有这样的设计:主角威猛无比,是一个看上去完全不怕疼的人。例如有极强的自愈能力的金刚狼或者死侍,不管是枪伤还是刀伤,都可以瞬间恢复,不仅可以恢复,他们每次受伤之后,看起来还非常轻松,让人忍不住发出了“死侍和金刚狼到底痛不痛”的疑问。

死侍还常常在受伤之后讲笑话

现在人们都知道,“疼痛”是身体的保护机制,它提醒人们远离危险,要是感觉不到痛,岂不是任由身体受伤而不知,那太危险了。

疼痛让我们远离危险

但认真想一下,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常常有“不怕痛”的情况,例如:干活儿的时候,自己手上被划伤了,当时一点感觉都没有,事后才感觉到疼痛,发现手上的伤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工作或者玩耍的时候,往往越是认真入神,越是容易忽略受伤时的痛感。这到底是为什么?

事实上,疼痛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研究表明,有时候,我们的身体会用奇特的方式克服疼痛。

首先,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疼痛的机制。

对此,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闸门控制”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产生疼痛,疼痛的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当这个信号足够强大的时候,脊髓就会把疼痛的闸门打开,这个信号就通过脊髓上行传递到大脑皮层,然后大脑反过来产生关于“疼痛”的意识,以及对疼痛的反应,再传递到身体其它地方,促使身体做出反应。

疼痛是受伤部位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互动

问题的关键是“闸门”。一些实验表明,人的身体有时候会选择“关闭闸门”。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对志愿者施加疼痛(可控范围内),测定志愿者的痛阈,即引发疼痛的最低刺激量。但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的痛阈并不固定。

一开始,研究人员给志愿者的手腕加温,平均来说,大家到47摄氏度的时候就会感到疼痛。

接着,将志愿者的脚浸入冰水,再次开始热痛的痛阈测试,并请志愿者集中精力体会皮肤对温度的反应。

问题在于,水的刺激是否会改变志愿者对热痛的感知,这两种刺激是否会互相影响?

结果,志愿者对于热痛的感受温度提高了1到2摄氏度。

冰水泡脚后,志愿者的痛阈数值

冰水激活了一个疼痛信号通道,大脑虽然接收到了疼痛信号,但却由上而下发出了一条信号,以控制其他所有痛处的敏感度。

我们不可能切断疼痛。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对疼痛做出反应。

例如在火场被灼伤,大多数人会忍痛逃跑,而不是躺在原地。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专注、分心甚至好心情产生的信号,都可能关闭“闸门”,从而拦截受伤部位发出的疼痛信号,不让它进一步向其他部位传递。

例如,芭蕾舞演员往往带有严重的脚伤,但在舞台上时,仍然能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完成舞蹈,通过专注于表演,芭蕾舞演员们也许部分地抑制了疼痛。

有时候身体会关闭疼痛的“闸门”

我们的身体总是在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调节自己,复杂的生存机制让我们可以有机会面对崭新的一天。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