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军:李光庭与《杨忠愍公疏草总跋》及其它

作为京东大地上一颗闪耀的明珠,宝坻乡间子弟多勤奋向学,通过科举之路成为了国家栋梁。其中,一些诗书继世之家,累世多有入朝为官之人,民间遂传为佳话。清代宝坻县林亭口镇李氏家族就是这样的科举世家。百年来,李家以儒为业,耕读为务,诗礼传家。据记载,自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光绪三十年(1904)的百余年间,李家子弟有七十多人成为不同级别的官员。因李家仕宦众多,一时称盛,朝野遂有“李半朝”之说。李光庭是“李半朝”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

1

李光庭(1773—1860),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七月十九日,字搢扬,号朴园,别号瓮斋老人。自幼喜欢读书,十二岁能诗文且留心典籍经史。乾隆六十年(1795),二十三岁的李光庭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擢典籍侍读文渊阁校理兼玉牒馆纂修,供职薇垣(内阁)十几年。道光三年(1823)三月十六日,五十一岁的李光庭外任湖北黄州知府。“下车值黄梅水灾,割俸拯饥,完修潘兴口江堤,工成而民不累,舆颂翕然。”

《黄州府志》载:“李光庭字朴园,宝坻人,道光初黄州知府。听断明决,政理刑清。未久以病去任,黄人思之。”李光庭之治学,博通群籍,又善写歌诗。其于经学,独辟蹊径。道光二十八年(1848)自刊《经史喻言》八卷。在李光庭的著述中,最有学术价值并得以传世的是《乡言解颐》。作者自云,《乡言解颐》乃“追忆故乡歌谣谚诵”之作,共五卷。分天、地、人、物,举凡天文、地理、人情、物态,证之以乡言农谚,每多涉笔成趣。其中记述百工技艺、商贾市肆、民俗风物、轶间琐事,能言人所未见。为后世研究清代民俗、语词和社会风貌提供了有用的材料。至今研究民俗者,得其书之益为多。

李光庭又与名士刘位坦相友善,精于金石勾摹,因此著有《吉金志存》4卷。李光庭在黄州任官之时,其录其《虚受斋诗钞》二十卷,付其友番禺张维屏识之。此后又录其黄州留别诗为《步雪联吟》一卷。咸丰五年(1855),李光庭再次赴鹿鸣之宴,时人荣之。咸丰七年(1857),李光庭作“八十自寿诗”四章,陶梁和之,因与定交,有《陶李唱和诗》一卷。此外,李光庭之著述,又有《翁斋诗话》四卷 、《朴园感旧诗》一卷。

李光庭自四十二岁开始居住在今北京宣武区一带,此处距明代第一直臣杨继盛的故居松筠庵很近,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天,松筠庵主持明基,捧示明朝忠臣杨继盛二疏草一轴,打算将之勒石以垂久远,李光庭应当时翰林院侍读孙晋墀要求写了《杨忠愍公疏草总跋》。

孙晋墀是河北省玉田人,其祖父孙酉峰为李光庭、李光先、李光里授业老师。杨继盛勤政爱民、忠贞正直,更是清官廉吏的代表人物,晚明以后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对于杨继盛,李光庭在文中深深地表达了钦佩敬仰之情,同时无情地鞭挞了阉党宵小之辈,对忠臣的遇害表达了无限的惋惜和感慨。文章通篇正气贯穿,读之,其为杨继盛正气所感可知矣!时年李光庭七十五岁。

2

《杨忠愍公疏草总跋》

在昔,献替之臣,有白简既成辄焚其草者,或者为不肯自居謇谔之名,或有鉴于不密失身之义,其意亦未可厚非。愚谓此谏草果是忠言谠论,切中当时之害,足以餍天下后世之人心,方且效比参苓,灵如屈轶,有目者当共赏之,何必与原上离离同归烧劫哉?至于旌功凿石,纪事刊碑,伊古以来不可枚举,然其间半属精良之笔墨,未必皆不朽之至文。临摹者惜波磔之缺残,又悔不见当年之真迹,夫斩蛟之利剑聚精初冶,铸奸之鼎苦心创模,昔人谓造极文字在处,当有神物护持,若我公之疏稿尚在人间,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乎?余自乙亥卜居宣武坊,距松筠庵数武,五月十七日为公岳降之辰,与同乡友瞻拜饮福,岁以为常。今夏住主持僧明基,捧示二疏草一轴,愿请商之同人,捐资勒石以垂久远,甚善举也!孙云溪太史复嘱余为总跋,余坚以弗堪续貂,辞不获已,乃不揣梼昧而为言,呜呼!公亦不幸为忠臣耳,以公之文章经济遇得为之时,其有裨于社稷苍生殆非浅鲜,乃豺狼当道,奋不顾身马市一疏,已属石破天惊之举。至于付锦衣卫被酷刑,旋谪狄道州迁郎署。论者谓身无言责当创巨痛深之后,尽可循分供职缄默以自安。公则志切酬恩,心期除蠹,以为撼大木者欲其毙而不虑其摽也,搏猛兽者防其噬而必扼其吮也,探骊之手虽伤颌下之珠未得,逆鳞之果否杀人未可知也,于是明目张胆,惨淡经营,惩前番一字讹,倾此心数斗之血,声十罪,发五奸,铁案如山,所谓悬诸国门无人能易字者,当其时老贼之胆已寒矣,而凶子乾儿辈巧于媒蘖疵摘“二王”狱成两字。方公草疏时,标其外幅曰“讨贼稿”,旁题“赤心报国子”五字,公之心直以岳侯自拟,公之死亦遂与三字狱异代而同冤。夫一代之国运,一代之士气维之也。公以建言罹祸实为首倡,而有明之国运衰其后,珰逆弄权,杨左诸贤继公之轨,而有明之国运熄论者,又不免死无补于国事之疑,夫成败之见尚不可论,英雄死生之关乌足以阻志士?公于万死一生之境,尝之熟矣 ,尝读其在狱中诗,有“还草万言书欲上”之句,绝命词云“留作忠魂补”,然则是二疏犹未罄公胸中所欲言欤,抑将挟此疏请于上帝,许为厉鬼以杀贼,然后快于心欤!呜呼!公亦不幸为忠臣耳,迄今日,英灵浩气,振古常新,雪爪银钩,贞珉永勒,使天下后世有心人读之,或谓燕台眺古某年,增堕泪之碑,或曰人海搜奇此处见补天之石,知其义者可以辨忠奸矣,闻此风者可以起顽懦矣,又岂但魄夺钤山,名高驾部,为一地一时之传颂也哉。

3

李光庭有侄李菡,字滋园,曾为同治皇帝老师。道光壬午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仓场侍郎、工部左侍郎署礼部尚书,同治元年擢工部尚书。同治二年,去世,谥号“文恪”。李菡曾参与整理杨继盛两疏的勒石工作,并且捐资,以期“忠良遗墨,思永其传”。

关于参与整理杨继盛两疏的勒石工作,有不少史料曾做记载。如僧人明基和尚记:“明基,幼侍月亭祖师读《忠愍遗集》至两疏,命曰:‘此墨迹尚存容城,公之子孙奉为世宝,惜不获寿诸贞珉,传布久远,使天下共得睹公手泽也。’至道光二十七年春(1847年丁未年),公后裔有捧两疏卷来庵者,明基幸获浣读,因与商留勒石,遂请于值年李朴园太守光庭、魏丽泉大司马元烺、李滋园中丞菡、朱心石比部式璟、孙莲塘阁学葆元、步香南观察际桐、齐小筠参政承彦、张玉峰侍御廷瑞、刘陶斋农部镕、高续占农部熊梦、刘豫生农部廷检、李星甫宗政藻、李翼斋农部庄、陈仲鸾铨部鸿翊、孙云溪太史晋墀、宁理堂水部曾纶、吴仁波太史廷溥、廉琴坊太史师敏、马介樵太史铸、陈酉峰中翰寯无不欣然乐从,竭力劝捐以成其事。复于庵后隙地建室七楹,颜曰:谏草堂。嵌石壁间,以惬诸君子景仰前贤敦崇桑梓之谊,以快千万世闻风向往之心,旬盛举也。明基奉忠愍香火藉得成先祖师未成之志,谨识本末用贻将来云尔。戊申(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六月松筠庵洒扫僧明基记”。

又,著名文人何绍基在《张受之传略》亦记张受之负责杨继盛两疏的刻石工作。然而命运弄人,刻石完成后,张受之英年早逝。于是,朋友们为期安排后事,费用就是李菡等所醵刻石之资。文内说:“受之既殁,心泉为经纪其丧,并归榇,所需约二百馀金,皆忠愍乡后学魏丽泉火司马、李滋园副宪以下所醵刻石之资,受之坚却于生前,而心泉厚偿之于死后者也。”

以上的材料与叙述说明,宝坻李氏家族在晚清积极参与京城的文人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容城杨继盛的精神品格在三百年之后仍然受到主流文人的极大推崇,并始终在产生着重要影响。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