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受到歧视?你可能只是想多了

考研初试结束,虽然成绩还没有公布,但已经有不少考研生在讨论复试的相关问题了。有考研生就问到“本科出身”对复试有多大影响?我先来讲两个例子。

1)

今年第二次考研的小纪参加完初试,自我感觉很好,但心情却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一直担心即将到来的复试。

去年,小纪报考的是某“985”高校,考出了三百八十多分的好成绩,参加复试没有通过。一打听,当时复试的十一个人里,只有自己是“三本”学历,所以她认为自己被淘汰是因为“本科出身”不好,受到了歧视。

今年小纪还是报考了当年把自己淘汰了的那所学校,她说:“我非常希望再遇见当年给我面试的那几位老师,然后告诉他们,当年被淘汰的那个纪同学又来了。”

2)

某研一同学小森则“幸运”的多。他是一名自考生,因为本科学历不是全日制,在就业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所以,他想通过考研来实现学历层级的提升,帮助自己顺利就业。

当年小森刚参加完考研初试,就“有点想放弃了”,原因是他觉得自己考得很差,被录取的希望不大,就没有去想复试的事情。正好又赶上寒假、春节,于是经常约上好友出去“潇洒”,基本上没有为复试做任何准备。

然而,三月份复试名单公布后,自己竟然在榜单之列。虽然内心十分高兴,但从名单公布到复试,只有三四天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准备。

复试当天,上午考专业课,几个题目让自己很头疼,一出考场就感觉“考砸了”,不过没时间感慨,又匆忙准备下午的面试,感觉老师问的几个问题自己回答的并不好,结束后,觉得这次算是完了。几天后,有同学告诉小森他被录取了,小森马上查了一下,确认被录取之后,心情非常激动。

如今小森一边读研一边兼职,挣的钱管自己的生活足足有余。

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应该能悟出一些道理。

第一,“三本”毕业生、“自考本科生”复试受到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只是,这个存在的基础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并不是制度的设计问题。原则上来说只要考生取得本科学历,在复试要求上是一致的,所以“一本”也好,“三本”也好,“自考本科”也好,都是平等的。当然,因为社会上对“本科出身”有一定的看法,不排除面试老师也会有同样的看法,甚至某些考生自己也有这种想法。这就导致文中提到的小纪没通过复试,猜测自己被淘汰的原因是“三本”毕业生。

第二,部分考生认为自己“本科出身”不好,自信心不足。一位参加2018年考研的自考本科生说:“当年高考不努力,读了职专院校,专科三年又是浑浑噩噩的度过,报名参加‘统招专升本’考试,没有被录取,失去了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机会。后来自考获得本科学历,但这样的学历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这位考生在心里上就已经觉得自己与其他考生有差距,这样的心理在初试中表现的还不是很明显,到了复试的时候,有的考生很担心面试老师问自己本科哪个学校读的,获得过什么奖学金之类的问题。

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越是不自信越不利于复试。关键是专业知识要扎实,其他的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不管“本科出身”如何,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不应该畏缩不前,更不应自惭形秽。但有些工作还是要提前做。比如在报考学校之前就应该了解这个专业历年来有没有录取过“自考本科生”或者“三本”毕业生,这对自己是一个参考。

社会上也有“三本”毕业生考研被北大录取的,“自考本科生”考研被人大录取的。所以“本科出身”好不好并不是影响复试的关键因素,考生们不要为此有过多的担心。如果觉得自己很有可能通过初试,就赶紧为复试做准备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