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五)

临摹是怎么回事?这是个大问题,不搞点临摹的心理学是难解决的。必需对临摹的流程有所考察。我认为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起点)对象—看(观察)体验心理传递手部反映落实纸面
第二,对照—纠错—再次心理体验加强记忆(终点)
第三,再一次轮回!
临摹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
临摹的基本方法:
所谓“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如同“临渊”。“摹”,则是将薄纸蒙在字帖上,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而把它描写下业。
根据本人临帖的体会,我认为:要想临好帖,必须突出一个字--“勤”!临写必须勤。临一本好的字帖,要求通临。有人临帖,挑选自己认为好的字,或是自己喜爱的字来写,即使写也写得不多,甚至写上三两遍便乏味了,以为熟了,其实,非但一个字学不好,而且通篇的精神更无从领悟。这样是不行的。 
临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学帖似帖,形似神似
似帖,形似易而神似难,这就要求临帖者,开始临帖时形势要求力学原作,笔划、结构、运笔诸方面越象越好,以至真伪难辨,这就说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注一端,以究其难
初学一种字帖,对它印象不深。对其中的难点,就要多次推敲,反复执笔实践,在书写中逐步就会穷根究底,为已所用的,一本字帖有其难点,此帖与彼帖的难点也不一样,而难点往往是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临帖时可以各击破,取其精华,左右逢源。这种专注一端的方法,仍然可以说是打基础的。
三、精通一帖,博取众长。
专学某人的字体,即便学得很好,但终归是追随人后,步人后法。“工”虽“工”,但这“工”并不高水平,还要用“博取”将它解脱出来。这里,“工”与“博”仍然是辩证统一的,没专工而无所谓“博取”,“博”要以“工”为起点,进而向第二期工程--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迈进。  
四、临中求创,“脱胎换骨”。
我们要从临帖中寻出一条新路子来。不能总是圈在字帖里出不来。我们在临写时,学习字帖,而同时要“高视字帖”,即不可把字帖临“死”了。学习字帖是入乎帖,高视字帖是出乎帖,能入是“临”、能出是“创”,从“临”中求“创”。临帖千万不可死临,死临,必现效颦丑态;死临,即便再下功夫也是徙劳无功。总之一句话:“临帖”而不忘“创新”,最后达到“脱胎换骨”,自成一家,写出高风格,写出新水平。

基本功入手

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三大创作原则

1、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2、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3、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十个书写关键词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侧。

如何落款?

落款是正文组成部分,不可轻视。

要点:1、署名是正文字一半以下大小。两行落款要右高左低,不要换笔。

2、落款不能留空过多,要注意轻重比例。

3、盖章作品下垫玻璃加书本。

4、印章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0)

相关推荐

  • 书法,赢在细节!韵味也在细节、一定要慢慢渗透

    ......................................................................... 书法创作细节合集 .................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六十二)

    "自学书法等于自杀"这句话相信很多自学书法的朋友都听过,这句话看似偏激但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自学书法的过程中有很多关键且核心的问题是无法自己解决的,而是需要有老师指导解惑的. 一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六十一)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六十)

    有人认为,草书最能达人性情,也不见得.实际上,楷书.行书照样能充分体现性情.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l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六)

    书法的正大气象,来自书家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豁达胸襟和一颗向上向善的悲悯之心. 学习书法,如果你能喊出百名古代书家,通临百篇经典碑帖,涉足百座古寺庙宇,发表百篇文学作品,结交百位知心书友,那,您的书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四)

    真正搞书法的人,没有不重视笔法的,古人有"笔法为不传之秘"."用笔千古不易"等说法.历代书论中对笔法的论述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笔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三)

    临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不可缺的功课,首先要弄明白临帖是在临什么.他说,我们入门学古人的时候,就是把古人的规矩摆在了桌面上,临帖就是学规矩,而不是别的.在临帖中你要弄点轻重.虚实.浓淡.正欹出来,这些都是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二)

    书法是传统文化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的创作工具最为简单,一支笔.一砚墨.一张白纸,表现的形式也仅仅黑白两种世界,表现的手段只有线条而已.然而,书法唯其简单又是最复杂的,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它既要蕴含形而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一)

    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

    首先,学行书宜自晋人入手.为什么呢?因为行书在东晋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而且至今未能被超越.古人有句话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入手学习最上乘的范本,学习者也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