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拜托您给换个座位,孩子被同桌欺负惨了”
中小学阶段,学生座位的安排不是小事,有些孩子因为座位问题没有处理好,长期处于情绪不高的状态,严重影响学习,甚至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对学生座位的安排非常重视。可是,班级的座位总有好有次,很难做到让几十个学生都满意,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曾为学生的座位安排烦恼过。
通常认为,教室里靠中间的位置最好,太靠左、太靠右、太靠前、太靠后的位置都比较差。为了能让孩子做在比较好的位置上,家长们绞尽脑汁。然而有时候,就算孩子坐在了所谓的“最好”位置上,也不一定就是在“快乐地接受教育”,他们好可能有着其他方面的困扰和烦恼。
比如某小学三年级的叶同学,她虽然坐在班级的中间,视角极佳,但因为经常被同桌的一位男生骚扰,学习状态很不好。
叶同学不善言语,她同桌却满嘴不干净,每次叶同学与同桌发生争执,基本上都会被骂哭。更为严重的是,她的同桌不仅骂她,连她的家人也不放过。
前些天,叶同学的妈妈送她上学,她进了教室后,她妈妈没有离开,而是站在教室外面,想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被同桌欺负到什么程度。担任组长的叶同学,进入教室把书包放好就开始收本组同学的家庭作业,此时同桌开始捣乱,叶同学制止他,却换来“连环炮式”的咒骂,只听到教室里响起“哇”的一声,叶同学又哭了。
她妈妈在窗外看到了一切,赶忙走进教室责问她同桌“你好好的骂人干嘛”,没想到她同桌直接对她妈妈吼了一句“我骂她关你什么事”。这时候,叶同学妈妈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她一直觉得女儿嘴里说的“被同学欺负”只是小孩间的玩笑,再怎么闹也不会有多过分,结果她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家长在当面,孩子都能被欺负到这种地步,而且还敢对学生家长吼叫,那家长不在场的时候,孩子会被欺负到什么程度?想到这里,叶同学妈妈浑身发抖。
叶同学妈妈不敢再想下去,只想赶紧让女儿远离同桌。于是她直接跑到教师办公室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求求您给换个座位,孩子今天又被同桌骂哭了”,她把今天的经过大概跟班主任说了一下,然后再次请求老师“拜托您给孩子换个座,她被同桌欺负得太惨了”。
班主任知道那位男生嘴有点欠,应该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但老师又不能很快答应叶同学母亲“给孩子换座位”的请求,只得表态一定会关注这个事,叶同学妈妈很失落地离开了学校。
当天上午,等叶同学的妈妈一离开学校,班主任就把那位男生的家长请到学校,并把那位男生请到了办公室。经过一上午的交流,叶同学的同桌“承诺”不再骂同学,他的父亲也表示会好好教孩子。虽然这是叶同学同桌和他父亲的第N次“承诺”,可班主任老师仍然抱着一丝“他会做出改进”的希望。
笔者理解班主任“无法答应立马换座位”的做法,毕竟那位男生那么调皮、那么横,换跟谁坐同桌都不合适。而如果让他单独坐一个位置,肯定会被男生的家长埋怨,甚至会被很多其他不明真相的家长埋怨,他们很可能会给老师扣上“歧视学生”的帽子。
家长有家长的苦衷,老师也有老师的苦衷,如果班上多几个像叶同学同桌那样的男生,估计没几个老师能受得住。
不过,问题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班主任老师不妨试试这样做,首先,每位学生的座位不固定,实行轮换制,可以“前后+左右”滚动式轮换,让所有学生均等享受到班级座位的“红利”,也避免了个别“捣蛋分子”长期与某个同学坐同位的现象发生;其次,发动班级所有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座位安排中去,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一个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座位轮换规范,并制定出一个能得到绝大多数家长认同的“座位隔离机制”:如果损害同桌的行为经屡次教育均不做出改正的,单独安排座位。
“座位轮换”和“座位隔离”,只要得到了绝大数家长的认同,且由家长委员会这样的“第三方”拟定规范和监督执行,就能比较好地解决“少数同学长期被欺负”的问题。
但话说回来,孩子太过惹是生非,家长不能把锅甩给学校,如果家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等孩子走上社会,吃亏的最终还是孩子和孩子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