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名家
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立身中正与墜肘沉肩;太极拳的轻重虚实解;打击手与指导手;推手中的相吸相系与舍己从人;太极拳的掤,缠,转,沉讲解等。
陈式太极拳名家-张志俊老师部分语录——
㈠梢节领劲,要明白陈式太极拳的顺缠、逆缠。
顺缠为:小指领劲,其他手指递个跟进旋转,最终形成手心空,拇指与小指合;
逆缠为:大拇指领劲,其他手指递个跟进旋转,最终形成手心空,拇指与小指合。
顺、逆缠中有真昧,如能左右手每日各练1000下,一年必有大进。
腰为主宰当然重要,同时,上肢要梢节领劲、坠肘、沉肩,分三节,三节明了,在技击中才能发挥更快的速度。
㈡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掤劲,后乍腋下空。
“乍肘”指的是中节定位,大臂与小臂之间要形成一定的角度,在运动过程中不能轻易改变,过于向里成为锐角则为“卸肩”,外翻钝角过大则容易耸肩,力到肩就断了。
后乍腋下空,指向后引化时,腋下要保持虚灵、宽大,避免夹死。
㈢身体转动的时候,脚趾要抓地,逢转必抓,逢转必沉。脚趾抓地,膝盖定位,胯才能松。
㈣特别要做好“肘定位”和“膝定位”。
肘不能乱动,大部分时候,以肘为圆心,梢节领劲运动,而不是以肩为圆心,肩为圆心则运动的弧半径太长,且容易扛肩。
膝盖定位的要点是,膝盖找脚尖(拇指),脚尖找小腿,落地为桩。
梢节领劲、中节定位、根节松开,才能做到气遍周身不稍滞。
㈤在推手中左右手需要相互引领和配合;身体右转,则重心在左,此时右手为“指导手”,左手为“打击手”;身体左转,则重心在右;“打击手”的职能是膨胀、螺旋、定位,“指导手”是引导对方的力量大小、方向和速度。
㈥上升手同侧的腿为实腿,反之,下降手,腿为实;譬如肘部螺旋下降击打,往往同时配合顶膝。
㈦陈式太极拳的“倒卷纮”,倒退的步法是平行步,而不是外开的八字步,八字步在实战的后退中容易把胯拉死。“倒卷纮”中,前手松肩坠肘,掌根定位,掌指不是单纯向前推出,而是斜向形成45°,整个手臂才能形成一张饱满的“弓”。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后手的崩拉才能带动前手的弹射。
㈧太极推手的引化中不能只会的形成向心力,也即部分情况下,不能一味的往后走化,而是手指梢节领劲前掤,以手臂的自转,加上腰胯的公转,破开对方的力点,将其发出,这是截劲之法。向心力和离心力要巧妙结合。
㈨裆走下弧,而不是裆走后弧;裆走下弧体现在臀部则在于走了一个洼形。
㈩缠丝折腕,两手相合,往往即是肘打,肘打横面不伤人,肘打一点才致命,这就是“劲打一丈不为远,生死只在一寸间”。
太极拳独特功法,张志俊老师的“梢节领劲,两头卷曲”⬇️
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太极拳术语,意为,稍节螺旋,引动腹部做功。中节牢固,膝肘定位,小臂螺旋,是它的要点。这种东西,劲练出来,发人极快,属冷劲。由于肘部定位,两头卷曲,故绞劲极大。支点在肘,劲发突然,截人劲路,拿法多变,分筋错骨,易致人伤残。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属太极拳内壁练法,见于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法繁多,分类不易,一个派别,就有很多练法,大体都遵循,一个理论,就是打拳找圆。拳谚叫,打的是架子,找的是圆。圆是立体的,圈成圆,圆就是球。走球外壁弧的,叫外壁结构。走球内壁弧的,叫内壁结构。打个比方,家里都有炒菜锅,锅呈弧形,你摸锅内壁,和摸锅外壁,劲是不一样的。外壁内壁,走哪种轨迹,都可以,但不能脱离本质,打拳找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采取丹田塌缩,整个功架动态,运向丹田,形似涡流。架子不大,劲路缜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这种练法,要合得住,发人也狠。架形尚无统计,除陈式拳外,武当南派太极,也用这个技术,动态独特,似蛇类猿,步法诡异,草蛇灰线,烟尘滚滚。
80年代张志俊提出“梢节领劲,两头卷曲”
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劲路很独特,属倒流波浪劲,也叫返浪劲,不多见。太极劲路,大体有两种,波浪劲和翻浪劲,都属扩张型路子。往回走的返浪劲,却很少见。它由梢起始,呈倒波形,逆向往根节运。这种劲路,与扩张式劲路,截然相反。充分利用了关节扭劲与骨架合劲。
这个功法,精髓之处就两个字,回流。小臂旋转带动丹田,反其道行之,是有它道理的。核心功法是,小臂怎么转,腹部就怎么转。为避免丹田空转,有用底架子增内压的。梢节领劲,两头卷曲。打个比方,背靠住墙,脊柱不动,手臂左右开张,不许伸直,定住肘部,小臂带动腹部,或顺或逆的画圈。
开始练,腹部与小臂同方向旋转,以后可练丹田与小臂,交叉逆向操作,这叫梢丹互逆。互逆难度极大,练成且能反向发力者,寥寥无几。梢节领劲,两头卷曲。这种回流劲路,比扩张式劲路,容易出细劲。虽不属大开大合,却卷之紧密,缠丝劲法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