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是这块料?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提到了「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她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有这么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 vs 成长型思维
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人的才智是天生的,是我们后天没有办法改变的。他们更愿意相信有些东西是靠天赋的,会觉得成功的来源是事情的结果。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觉得不管什么技能,无论什么领域,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他们比较乐于接受挑战,积极的拓展自己的能力。他们觉得成功的来源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事情,学习,和提高自己。
固定型思维的模式认为智力是固定不变的,会产生一种让自己表现得聪明的欲望,因此他们:
遇到挑战时 --> 避免,逃避
遇到阻碍时 --> 自我保护或轻易放弃
认为努力 --> 不会有结果的或者会带来更坏的结果
被批评时 --> 忽视
他人成功 --> 感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造成了威胁
结果他们很早就停滞不前,无法获取自己本来有潜力取得的成功。
而成长型思维的模式认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因此他们:
遇到挑战时 --> 迎接挑战
遇到阻碍时 --> 坚持不懈
认为努力 --> 熟能生巧
被批评时 --> 从批评中学习
他人成功 --> 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知识,获得灵感
结果他们取得很高的成就。
我们需要成长型思维
其实我们都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只是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使用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有些程序员做了很久还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而有一些程序员慢慢的变成了管理者?佼佼者?我想他们应该是有更高的思维程度,他们愿意提升自己的思维,更多的选择用成长型思维来提升自己,从而获得更多不同的视角。使用成长型思维的人往往能够坚持,坚信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从而改变自己。
而使用固定型思维的人拒绝改变,他们更愿意使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拒绝挑战新事物,认为有些东西就是靠天赋的,自己不是那块料。
我们需要成长型思维,别让固定型思维毁了自己。
怎么发展成长型思维
大脑可塑性
有个可喜的消息就是我们的成长型思维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的,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我们高中时期生物课就有讲到,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负责传递信号的突触会根据环境和学习不断的改变。
当我们获取新知识,就会产生新的突触,当我们复习已有的知识,突触就会连接的更加巩固。从而让知识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身上的一部分。
成长型思维也是如此,可以通过锻炼强化:
关注过程
我们对事情的本身应该更多的关注于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往往我们能从过程中获取经验。比如说小明考试考了 100 分,那么此时作为家长最好的夸奖方式是夸奖他的过程,并不是说:
哇~你好棒,考了 100 分,今晚给你加鸡腿!
而应该关注于过程,可以这么说:
哇,你真棒,想必你的学习方法很棒,平常学习过程中应该很认真仔细,得到这样的结果,是你应得的。
关注于过程,我们的成长型思维会让我们思考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在过程中获取到的经验,下次怎么去应用等等。
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尝试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就拿编程来说,可能我们一开始学习的是某门编程语言,有些人会使用这门语言了,就一直使用它,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算法,又或者去学习另一门语言。也许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的视角,看到问题的本质。
那些原本我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当我们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就是跳出舒适圈,从而我们把焦点放在过程,想方设法让我们去做到,不断完善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希望你我都不要掉入「就这样了」,「无能为力」,「我就不是这块料」等固定型思维的陷阱中去。
我是小帅b,让我们一起终身成长,终身学习。
猜你还想看
下回见,peace!
目前粉丝数量: 57292 位
距离送礼物还需: 2708 位
距帅b爆照还需: 42708 位
赶紧点赞点在看助力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