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毛堰殿口:金履祥题写彩衣堂
毛堰殿口:金履祥题写彩衣堂
毛堰殿口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南1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毛堰殿口而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89平方公里,耕地350亩,山地541亩,水面10亩。辖区毛堰殿口、彩衣堂、陈家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11户,308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棉花、油菜、柑桔。
毛堰殿口村有毛堰溪,村前溪边有座毛堰殿,村座落于殿前,故名毛堰殿口。村中世居范姓。
彩衣堂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彩衣堂(金华先民传)在县柱杆山阳,乡人范安(范宠)作堂以悦其亲,金仁山为书匾,今堂废匾存。相传堂殿毁于火,而书匾于先数日自坠获存,谓有获护之者,村名由此而来。彩衣堂建于元初,太平天国时被烧毁,次年改建二进。
陈家因陈姓聚居,故名陈家。
据《龙门范氏宗谱》,彩衣塘、毛堰殿口范氏始祖为宋朝的范仲淹;宋朝范仲淹之孙范正路自姑苏迁兰溪龙门,范仲淹之第十世,范嘉德,字懋之,行五四,娶祝氏、徐氏,立继嘉庆长子为嗣,居竹溪(今黄店彩衣塘),子铭,百四二,居竹溪其后分徙范宅。第十一世孙范暄,字仲光,行百十八,入赘三泉童氏为三泉范始迁祖。彩衣堂宗族堂名:彩衣堂。毛堰殿口宗族堂名:叙伦堂。彩衣塘、毛堰殿口范氏除宗族堂名有异,其它均为同一支派。
本支派排行字;千 季 纯 泰 佑 礼 义 智 信 崇 明 恺 正 宽 恭 敏 惠 永 盛 蕃 昌 世 德 平 齐 治 润 化 奇 瑰 珍 诚 宜 著 通 达 厚 培
范氏家庙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毛堰殿口村中部,坐东朝西,平面格局为三进三间两明堂,硬山顶,面积515.52平方米,清乾隆年间始建。中进仍保存清中期建筑风格,前进、后进为民国年间重修。 范氏家庙设八字形大门,前进明间设戏台,中缝梁架为五架扁作梁,饰回字纹带前单后双步廊。中进为主要建筑,明间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柱头置坐斗,檩条下以丁头拱支撑。礩形柱础。后进进深较小,结构简单,用料小,设神龛。边缝梁架皆穿斗式。该建筑为该村范氏的宗祠建筑,中进用料较大,做工较考究,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毛堰行政村彩衣堂自然村是个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的村子。该村有一厅堂,初建于元代,座东朝西,木结构,三进二天井,太平天国时被烧毁,次年改建二进,至今留存。该厅内有一木匾长200厘米,宽60厘米,匾正中有“彩衣堂”三字,左边书有“金仁山书”四字,现保存于彩衣堂自然村厅堂内,完好无损。金仁山,名金履祥,元代著名理学家,是今桐山后金人。相传,“彩衣堂”这个村子的名称是因金履祥题匾而得名的。
相传宋元年间,彩衣堂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孝敬父母双亲,每天端饭送菜沏茶,自不必提。夏天他总的打真赤膊,扇掉父母床上的蚊子,把余漏之蚊一个个捉掉,以便使父母少受蚊虫叮咬;冬天,他就先入床,把父母的被窝烘热,再让双亲暖烘烘地入睡。
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孝子已愈三十大龄,也未娶妻,他生怕娶了媳妇会疏忽对双亲的照料,更怕媳妇不会像他这样服侍体贴双亲。别人来提亲,他总是回避以示婉拒。
父母最晓得自己儿子的心思,老是劝说,儿子总听不进去。日子一久,两老人心事重重,为愁媳妇身子渐觉消瘦,而愁眉不展。
这下可把孝子急坏了,东拼西借,到处求医问药,为老人治病,终不见效。有一天,他想出了个瘦主意,穿上了一身花衣服,跑到双亲面前摸爬滚打,一会儿装小孩嬉笑,一会儿手舞足蹈,逗得两老人眉开眼笑,合不拢嘴。老人少了心思,毛病自然减轻。
后来,孝子还是经不住父母双亲的再三劝说,最终还是娶上了媳妇。
这位媳妇由于受丈夫的感染熏陶,看到丈夫对待公婆如此孝心,每天也像丈夫一样,给两位老人洗脚、擦身、洗换衣服、端茶送饭。于是人民天天能见到孝子的媳妇提着一蓝衣服和菜去塘里洗。
因为在这以前,这个村子没有村名,金仁山来这里教书,村里的人要求金先生起个村名。金仁山答应了村人的要求。他正在踱步思考时,恰巧孝子的媳妇拎着一篮菜和衣服,往家中走。金仁山顿时大悟心中一亮,忙提笔写了“彩衣堂”三字。开始,人民并不了解“彩衣堂”三个字的 意思,经金仁山一解释,说:“彩衣既有孝子穿彩色衣服逗乐父母的意思,也有孝子媳妇天天去塘边洗衣洗菜的意思。“彩”与“菜”的谐音,“堂”和“塘”也是谐音。”村里人听了都拍手称好。
后来,人民就把金仁山题的“彩衣堂”做成匾额,挂在村头大厅上,有一次,大厅被烧毁,但奇怪的是那块金仁山提的匾额却完好无损,甚至被烟熏的痕迹也没有。
自此,彩衣堂孝子夫妇的美德与彩衣堂的美名永远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