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风俗】白露山域话年俗

白露山域话年俗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些节日从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处生长出来,散发着浓郁的远古陈香。春节是中国人的最大节日,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长达20余天,几乎每天都有相应的风俗和仪式。家乡腊月二十五过小年,祭灶,掸尘,家家户户贴春联、斗方、年画。年三十除夕夜,祭祀祖先,黄昏后关门吃年夜饭,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许多人家通宵守夜,灯火通明。到深夜十二时,迎新年鸣放鞭炮。节前亲友间互赠礼物叫端午节,正月亲友间互赠礼物往来叫拜年。初一早上先出鸡蛋糕饼,后又吃三是夜年饭余下来的饭菜叫“年年有余”。用剩饭与菜和着煮成稀饭,谐叫“赚饭(万)”,意即希冀当年能赚上万元。村人吃年糕,寓意生活条件一年高一年。这一天,人人都休息娱乐,不挑水扫地,不动锄头器具,出门逢人讲吉利。人人穿新衣,上祖墓祖坟祭祀。初二至十四,走亲戚给长辈拜年。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家家团聚吃汤圆。挂花灯、舞龙灯,看烟火……

传传形式并没有因为时空的阻隔而被放弃,相反却浑然不觉地、天衣无缝地、有滋有味地延续了下来。

儿时大人们教的《贺新年,庆翻身》的歌谣令我有了一份会议,那是解放了,农民翻身当家作主人,贺新年,庆翻身的绝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月梅花香又香,地主屋里暖洋洋,酒肉鱼鸭天天享,扛开桌子搓麻将。二月兰花盆里青,封建地主黑良心,剥削花样讲勿尽,高租高利逼死人。三月挑花开得红,青黄不接格外穷,贫农无本难耕种,兴屋借债下田本。四月蔷薇朵朵开,债主逼上门来,苦苦哀求勿理睬,一家大小哭哀悲。五月石榴红似火,左右思想无奈何,田里一片是青苗,收割还要一月多。六月荷花浮水里,早稻刚刚收割起,虎狼地主眼孔浅,硬要逼我交租钱。七月凤仙真美丽,农民心头满是气,有苦有恨无处诉,心口闷来自问自。八月桂花像黄金,中国有了共产党,共产党来出主张,封建制度要扫光。九月菊花胃霜开,农民苦楚诉出来,抬起头来直起腰,翻身当家作主人。十月芙蓉真茂盛,农民团结赛铁桶,人齐心齐力量大,对准地主作斗争。十一月水仙盆中载,大家把田地要来,精耕细作多下肥,五谷丰登好风光。十二月腊梅雪中放,翻身感谢共产党,感谢恩人毛主席,新年祝贺他健康。”这首民谣至今仍在乡间流传不衰。

日子过得真快。总是到了年关的时候,看到渐渐热闹的乡村,忙忙碌碌准备年事的人们,才猛然惊醒,有是一 年!

家和年总是紧密相依的。当爆竹声声震天宇,瑞气缕缕喜人心时,我将踏着满地爆竹纸屑回家乡过年去。这个时候,一踏上归路,心中只剩下“家”这个概念了。家乡那星星点点充满温馨的万家灯火,早已闪烁在心头了;那清澈见底日夜欢唱着的小溪,那蜿蜒起伏高低有姿的青山,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乡音,以及家乡那五棵亭亭玉立的古樟,家乡那片多情的土地,是我梦中永远不变的呼唤……家乡的一切,是如此打动我。以至每次过年,我总能感觉到家乡那种神奇的力量在牵引着我,感动着我。

过年就是过个味儿。乡下的年味总比城里浓郁得多,走进村口,就有声声清脆的童谣传来:“红萝卜,蜜蜜甜。看着吃着要过年。”“二五磨豆腐,二六砍猪肉,二七打年糕,二八做冬米,二九贴春联,三十来过年。”听着这样的儿歌,心会年轻了许多,儿时过年的那种欢天喜地就泛上了心头。

小时候喜爱过年,无非是为了能吃上那些可口的饭菜,稀奇的食品,或者是为了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还有祖辈们给的压岁钱。

长大后,小时候的欲求已荡然无存,却还是喜爱过年,只是因为喜欢节日里那种特有的气氛和自己那份美好的心境。

村中,更是弥漫了浓烈的年味,点燃在农家、村中大厅的大红蜡烛和缕缕香火,那是乡村人视为人气旺盛的岁火。走进年前的乡间,就是走入一幅多彩的风俗画,能人的精神处于兴奋、新奇的状态。

乡间过年的前奏景象,似乎是从抓年鱼开始的。乡间多鱼塘,每月腊月中旬,村中就开始抽水或用网抓鱼。架上了水车水泵,或是撒网捕鱼,塘埂上看抓鱼的就渐渐多起来了。鱼儿翻飞不时的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无数道银色弧光时,人群就沸腾起来了,大人们欢呼年年有鱼(余),小孩则与鱼儿摔起跤儿来。雨雪纷飞的冰冷天,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变得暖融融的。

大年三十早,各家各户上坟墓。这天,我们闻着乡间泥土特有的清香或踏着未融的积雪,在祖宗的坟墓扫墓。这个早晨,一定是既热闹又肃穆的。林间不时有飘忽的轻烟和“劈劈啪啪”的脆亮的鞭炮声,熟人之间互相亲切的招呼声。远远望去,隐隐绰绰的红男绿女、挑着祭品担子的大人们,提着红灯笼的小孩们为平日里安静的戴绿青山装点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浓浓的人情味。

过年,我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也不忘给寂寞的先人们带去一声问候。年三十的晚上,大圆桌摆满了各色蔬菜,在十碗以上,意为十全十美、十全大福。先祭祖上香,然后关门吃年饭。年饭过后,开了门,噼里啪啦放鞭炮,祈求幸福年年到。

守岁又是村人过年的一种有趣的仪式。在除夕夜那种温馨的气氛里,守岁先从祭祀祖先开始,上完香,拜过了老祖宗,然后一家子围在八仙桌旁品名茶名,聊天嗑瓜子、吃糕点,晚辈给长辈叩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继后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亲情的大会集,孝心的大凝聚。亲情与孝心在守岁的凝聚中,过年就过得更有味有趣了,

在农村习俗里,初一天一亮,各家各户的大门就“吱呀呀”地开了,老人们提着火笼,从热气腾腾的房里出来,见了面就像重逢的老朋友,互相使劲地敬烟,最后是你抽我的我抽你的。吃过甜甜的糖糕,大伙就开始串门了,每进一家,桌上都会摆满各色各样的糕点,泡上清茶,主客相对而坐,谈去年的收成拉来年的打算,亲热的像父子似兄弟,平日一点矛盾在祥和的正月里荡然无存,这种温情谦和是正月的乡间里最让人感动、让人神往的一幕。

正月初一的年轻人,便作伴骑车游览白露山,正月里的白露山,人山人海,旅客盈门,满山都是人。殿内香烟缭绕,瑞气蔓延,更给白露山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正也初二,刚出生的小孩要到厅上上谱。虚岁满十的人,还要在上祖坟祭扫,名曰拜生日。亲友之间互相往来进行拜年。拜先人,祈祷祖先保佑平安;拜亲人,祝福健康长寿、万时胜意;拜亲友,不忘人间思义,友情永存……拜年是传统美德的光大,是欢乐爱意的延续。

正月里闹元宵,乡村各地迎龙灯。在家乡,近年来各地迎龙灯纷纷兴起,看到过都心的布龙、板凳龙,邵坞、太平桥、姚村等地的板凳龙,并且还看到过王家村全猪全养的猪羊架,可谓妙趣横生,精彩纷呈。

乡间过年的传统风俗,乡村淳朴醇厚的民风、乡里热情 好客的民情,忧如过年醇香的缸米黄酒,让我们几近麻木的心灵又亢奋灵动起来。

如今,年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天天过年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实评价。肉有了,米也有了,钱了也了,老百姓期盼春满人间、福满大地,祝愿中华民族永远繁荣、兴旺发达。

民俗实物有:春联、斗方、年画、年糕、压岁钱、缸米黄酒、猪羊架、布龙、板凳龙、糖糕、八仙桌、爆竹等。

(0)

相关推荐

  • 蝶儿小筑〈故乡往事之《后山》〉

          故乡往事之<后山> 说到故乡,不能不提村子后面的那座山.故乡的风水是很正统的,依山旁水.我们习惯把可以走向外面世界的那条路称做村前,村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而可以供乡亲们歇息 ...

  • 马宫长沙中村举行“相约长沙”文娱盛会

    故乡水最甜  家乡人最亲 马宫长沙中村举行"相约长沙"文娱盛会 秋高气爽,人逢喜事.11月5日(农历九月二十八),城区马宫长沙中村锣鼓喧天.彩旗飘飘.喜气洋洋,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回 ...

  • 中国古代风俗故事——压岁钱

    中国古代风俗故事——压岁钱

  • 薛占元 |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商都县大黑沙乡大青沟房子村,距离商都县东北七十华里之处,哪里地势蜿蜒起伏,东西环山.一条南北贯穿的河流将两排山一分为二.我的家乡就住扎在河东侧的一个斜坡上.哪 ...

  • 家乡的风俗(一)——压岁钱

    家乡的风俗--压岁钱 我最盼望过年,因为家里会买我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家里的长辈或多或少都会给我压岁钱.我可以在伙伴们面前炫耀,当然我还会规划用这些钱来做什么...... 压岁钱叫 ...

  • 【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1

    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习作要点: 1.本次习作主要是写自己家乡的风俗,可以写家乡的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家乡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 ...

  • 【兰溪风俗】千年古埠话酒俗

    千年古埠话酒俗 早在宋朝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遂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 ...

  • 【兰溪风俗】白露山麓的年俗

    白露山麓的年俗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些节日从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处生长出来,散发着浓郁的远古陈香.春节是中国人的最大节日,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长达20余天,几乎每天都有相应的风俗和仪式.家 ...

  • 【兰溪风俗】年俗趣事

    年俗趣事 过年啦!过年啦!这真是个喜庆的日子.腊月二十九,我带着女儿和哥哥及侄儿一起回老家兰溪西乡的黄店镇刘家村家中贴春联. 贴完春联,我们一起上坟祭拜祖宗,先在家里祭拜.先摆好八仙桌,点上蜡烛,放上 ...

  • 【兰溪历史】唐代名相舒元舆与白露山

    唐代名相舒元舆与白露山 舒元舆(791--835年),唐代文学家.字升远,兰溪女埠垷坦人,其先祖是合肥人.齐梁大宝元年(550年),高祖舒景思任东阳郡守,卜居兰溪女埠垷坦万罗山.祖父舒缜(五世孙)派居 ...

  • 【兰溪旅游】白露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简介

    白露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简介 白露山亦名玉带山.玉泉山.白露峰,海拔455米,素以"水兼群籁静,云抱数峰回"誉满江南.1981年,白露山以景色清幽.古刹久远而入录<中国名胜词典& ...

  • 【兰溪游记】春游白露山

    春游白露山 大年初一,阳光和煦,我和几个朋友一行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风景秀丽的白露山脚下. 白露山游人熙熙攘攘,路上游人往来不断,挨挨挤挤,十分热闹,看上去游人足有2万人. 我们游玩了乘仙殿,瞻仰了先贤舒 ...

  • 【兰溪雅韵】 白露山镜潭:有其景有其人

            白露山镜潭:有其景有其人   风景秀丽的白露山南麓的露峰下面,王家村西北侧,有泉水飞出,名为白露山南麓的露峰下面镜潭,潭水清澈可鉴.潭上边有一庵堂,叫"筑子瑞庵". ...

  • 【兰溪旅游】王家村白露山观光游

    王家村白露山观光游 黄店镇王家村位于风景优美的白露山山脚下,是兰溪市农家乐特色村.白露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白露峰海拔445米.景区面积达13.63平方千米,是兰溪市内历史悠久.寺庙规模宏伟.人文景观丰 ...

  • 【兰溪王氏】白露山御医王镜潭之后与窦汉卿针灸学

    白露山御医王镜潭之后与窦汉卿针灸学 在风景秀丽的白露山下,有一个村叫王家村,这个村建于元朝,出了九位名医,而且是金元时著名针灸学家窦汉卿的直系门生.可谓名门望族,世代医家. 窦汉卿,窦杰字汉卿,后更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