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初出茅庐的坤沙在一帆风顺时中...

1969年,初出茅庐的坤沙在一帆风顺时中了政治暗算,险些断送了性命和前程。

当时,缅军东北军区通知开会,地点在腊戌,坤沙是政府任命的地方自卫队首领,所以他并不疑心。他从前也有进城开会的时候,三五天或者一周半月,开完即回,因此这次他同样只带了三名保镖进城。

到腊戌后,坤沙被告知,会议地点在东枝。军区派出直升飞机来接他,由于晕机,他吐得前仰后翻天旋地转,等终于清醒过来并且弄明白周围的一切时,发现自己不在东枝,而是来到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荷枪实弹的士兵看守着坤沙,窗户有铁栅栏,高墙上竖着电网,此时他才明白自己上了当。

此时的坤沙基本上还属于ー个小人物,对于政治斗争的险恶性和复杂性还远远认识不足。

坤沙先在曼德勒被关押了一段时间,后被转移到仰光国家大监狱严加看守。他被定下的罪名是叛乱和贩毒,先被判死刑,后来通过各种关系又改判无期徒刑。当时,在监牢中的坤沙念叨得最多的话是:“队伍在哪里?张苏泉在干什么?他们会离开金三角吗?”

与坤沙身陷囹几乎同时,张苏泉也被一张大网罩住,险些全军覆没。

政府军早已制定出一个全歼弄亮自卫队的计划。东北军区在诱捕坤沙同时,司令官德上校亲率大军包围莱莫山,出其不意发起了进攻。张苏泉指挥队伍且战且退,直到天黑才突出重围,渡过萨尔温江转移到东岸大山里。经过这次打击,自卫队元气大伤,两千多人还剩下不到两百人。

张苏泉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坤沙已经被捕的确切消息。并且政府宣布弄亮自卫队为叛军,莱莫山囤集的军火、粮食和鸦片统统被政府军缴获。至此,张苏泉才相信掸族人流传的一句口头谚语:“同政府打交道,比老虎作伴还危险。”

当时,摆在张苏泉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自谋出路,或占山为王或者离开金三角;二是全力营救坤沙出狱。张苏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因为自卫队被政府宣布为叛军,张苏泉便提议成立一支“掸邦联合革命军”(SUA),总司令为坤沙,他自任代理总参谋长。这个提议在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成立什么番号的军队,而在于拥戴谁当领袖。

张苏泉只是自任代理总参谋长,这让队伍里的前国民党军人大为不服。张苏泉当场大发雷霆,他火冒三丈地威胁说:“今后我再听说这个话,我就毙了谁!……你们谁有本事,谁想闹独立就请走路,我这里不挽留……想活命,就得管好自己的舌头!”

确实,在金三角这里,如果没有了坤沙这个掸邦大旗,汉人力量很难独自生存。

随后,张苏泉绑架了两位前往缅甸支援建设的前苏联医生,自以为有了一个同政府做交易的筹码。但是,人质绑架消息经仰光报纸披露后,莫斯科居然毫无反应。仰光方面的态度也不十分积极,只派一队士兵上山围剿,敷衍了事。

张苏泉又派人将书面条件及人质的照片、亲笔信件送往前苏联大使馆,不料几个月过去,这些消息竟如石沉大海。原来,莫斯科压根儿没有把区区两个普通人质当一回事。

张苏泉傻眼了。就在大家一等莫展时,有人向他建议去找老长官吕维英。因为吕维英是国民党中统出身,深得政治斗争精髓;并且在东南亚各国有许多关系,在华侨中是个有影响的人物。

于是,张苏泉悄悄赶到泰国边境小城美塞,专程登门请教吕维英。

很快,在吕维英的帮助下,张苏泉在清迈秘密会见了几家著名西方报纸的记者,向他们公布了关于绑架前苏联人质,要求释放掸邦领袖坤沙的重大新闻。

张苏泉使用了一个极富潜台词的外交辞令,称坤沙为“我们的掸邦领袖”。掸邦领袖就不同于土司、毒贩或者土匪头子,而是具有了政治迫害和民族压迫的意义。

如此可见,张苏泉的政治外交水平突飞猛进。

时值冷战,美苏对立,前苏联的任何坏消息理所当然成为西方报纸关注的头号新闻。果然,消息见报,立刻引起西方舆论哗然:人质被绑架,可前苏联政府居然不闻不问,置人质生死于不顾!

张苏泉再接再厉,又安排西方记者在泰缅边境一个秘密地点,对两名人质当面采访。当人质得知政府未对他们采取积极行动时,当场绝望得嚎啕痛哭。人质痛哭流涕的照片和谈话都被刊登在西方大报的头版上,国际舆论沸沸扬扬,产生了轰动效果。

前苏联驻仰光大使馆马上发表了一则简短声明,严正声明正与缅甸各方协商,很快将使人质获得解救云云。

缅甸政府诱捕坤沙,本来只是地方派系争斗的结果。因此,前苏联一施压,缅甸就吃不住劲,几经谈判,同意在人质获释之后立即释放坤沙。条件是坤沙须在警察监视下生活,不得从事任何危害政府和社会的犯罪活动,活动范围不得超出仰光市区。

持续半年的人质危机终于和平解决。坤沙获释后,在仰光深居简出,身后始终跟着几个形影不离的便衣警察。

1976年2月的一天,坤沙照例出去做法事,按规定应有两名便衣监视。结果,两个便衣一人留在屋子里与保镖赌钱,另一人跟到路上就坐下来喝冰水。结果,坤沙在仰光著名的大金佛寺门前拐个弯,从容不迫地上了路旁一辆等候已久的汽车,重回金三角。

(0)

相关推荐